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课程游戏化背景下“新田园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开题报告

(2019-01-23 12:21:09)

课程游戏化背景下“新田园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

开题报告

承担单位:海门市海永幼儿园    主持人:钱菊

一、研究目的意义

1. 课题提出与现状分析

农村幼儿生活在农村,成长在纯粹的自然环境之中,自然环境对于农村幼儿来讲,犹如“天然养分”。此前,已有不少幼儿园开展了农村自然资源开发方面的研究,如南京市太平巷幼儿园提出了田野课程,认为田野课程是以自然主义教育精神为基础,以在园本课程实践中形成的“田野理念”为指导,以幼儿经验的联系和延续为基本线索,以幼儿的主动学习为基本形式,以教学、游戏、实习场、情境脉络、现实生活等交叉融合的活动为途径,努力促进幼儿在原有水平的基础上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儿童本身就是自然人,应该走进自然,在自然中成长,而不应该将课堂单纯地设置在教室中。一部分农村幼儿园已经意识到自然资源的重要性,开始涉入田园,但它们只是泛泛地设置了一些田园活动,没有充分利用本地的自然优势,也没有紧密集合幼儿园的现实情况,进行深入探索和系统研究。尤其是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幼儿园摒弃了天然的自然环境,以城市生活为导向,由此可见农村幼儿园课程的发展之路亟待研究。不过近年来在课程游戏化理念的 渗透下,许多的农村幼儿园已充分意识到了这一观点,但还没有形成具体的课程。就像我园十二五研究课题也是如此,虽然在“田园教育”这块已经有了深入的研究,但还不能称其为课程,有的只是一些活动的汇总,还需要按照课程的理论、思路和要素整体设计和完善。

经研究与分析发现,国外以“田园课程”为名的研究也不多,但相近的研究也有一些,这些研究主要涉及国外的户外教育、环境教育研究,这些研究对于田园课程的研究没有可以直接借鉴的,但是也为我们提供了思路,拓宽了眼界。例如,户外教育中的“栽种植物、照料动物、记录天气”等都非常适合幼儿参与,这和我园课程游戏化背景下的种植园地、饲养角、自然角等一些游戏区域的开展多少也是相吻合的。经相关文献搜索,对幼儿园田园课程的研究主要涉及田野课程、绿色课程、生活课程、生态课程四方面的相关研究。南京太平巷幼儿园的田野课程理念、课程建构、课程实施等不少内容都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但是她们的这些课程都是基于本园实际开展的,与我园的实际并不相符。

我园地处美丽的崇明岛,是一所小巧精致、环境优美的纯绿色幼儿园。这里流水潺潺,白鹭飞翔,江风习习,浪起伏,崇明岛人称:森林花园岛、生态人居岛、休闲度假岛、绿色食品岛、海洋装备岛。我园就身处这样一个生态绿化岛,它东边是国家森林公园,西面是西沙湿地、明珠湖,学校周围有绿大花卉园、玫瑰小镇、绿岛农庄、华慧农业园。乡村的田野,乡村的传统文化,乡村的民俗风情,是长期积淀而形成的文化因素,潜藏着丰富的教育资源。生活在这里的孩子们尽情享受着最清、最纯、最真、最美的大自然馈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提出:幼儿园要为幼儿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

2.研究意义

本课题旨在根据儿童心、发展特点,幼儿园课程要贴近幼儿生活、贴近自然、贴近周围环境,防止和纠正“小学化”倾向。游戏化背景下的新田园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的研究正是防止和纠正了这样的一种倾向。因此,吸取他人之精华,从幼儿园实际出发、在课程游戏化精神的引领下,进行“新田园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而形成本园特色的幼儿园课程体系,并加以实施是一项有价值的研究。

二、概念界定及理论支撑

1.概念界定

课程游戏化:贴近孩子的身心发展水平、学习特点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更贴近幼儿的生活兴趣和需要的幼儿园课程。孩子活动过程当中是自由自主、活泼愉悦、创造的。课程游戏化就是让幼儿园课程更适合幼儿,更生动,更丰富,更有趣,更有效地促进幼儿获得新的经验。

田园:是指广阔的田野,播种、成长、收获的肥沃大地。

新田园:本课题中的“新田园”一是指引入本土性农村文化资源,植入农村儿童生存与发展的本领,为新农村娃孕育的一块明媚的新农村教育的极富生命气息的“新田园”。二是指活的、可以看得见、摸得到的,让孩子的“种子”有生成的时空和养料的“新田园”。三是指它清新,不陈旧,朴实自然的,沉静纯真的,去浮躁的“新田园”。

新田园课程:在原先幼儿园研究的“田园教育”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田园”教育资源对幼儿进行教育生成的具有游戏化、生活化、体验化、整体化、过程化、情景化一系列活动而形成的课程,是教师观念的改变与更新,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与优化,儿童学习效果的科学与持续而逐步形成的别具特色的新田园校园文化课程。是幼儿园园本课程的主要组成部分。

2. 理论支撑

1)课程游戏化理论

站在质量的高度去考虑,站在儿童获得完整经验的角度去考虑,站在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的角度去考虑。课程游戏化追求的是让幼儿园课程更加适合儿童,让孩子的活动更生动、丰富、有趣。通俗地说就是让幼儿园课程更贴近生活,更生动一些,更有趣一点,活动形式更多样化一点。幼儿动用多种感官探究、交往和表现的机会更多一些,幼儿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更充分一些。那么我们所研究的“新田园课程”正是站在这样一个起点下,最核心的目的就是让幼儿园课程更加贴近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贴近幼儿的学习特点,贴近幼儿的生活及兴趣与需要。

2)诸多教育大家的理论

卢梭的顺应自然、归于自然的教育理论;杜威的教育即生活,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理论;陈鹤琴的“活教育”理论,都提倡幼儿与大自然亲近,让幼儿直接向大自然、大社会去学习。在这些理论基础上,我们利用“田园”就在我们身边这一得天独厚的资源,幼儿“亲历”田园,“亲近”田园,从而热爱田园,通过各种活动,发展幼儿的感官,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作为幼儿理性活动的基础,让教育回归自然,形成赋有农村幼儿园特色的“田园”课程。

3)《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纲要》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是教师创造性的开展工作的过程”、“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的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这些都要求教师重视幼儿的探究性学习活动,在各种探究活动中运用科学的策略为他们的活动提供有利的支持,使幼儿学会学习;同时《纲要》还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创设并有效地利用环境促进幼儿的发展。”作为“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的幼儿,他们的生活离不开农村,他们经验来自于农村,所以我们选取“田园”既贴近幼儿的生活,也有助于拓展他们的经验,更能有效地促进农村幼儿的发展。

三、研究目标

1)本课题通过对“新田园课程”与“游戏化课程”的实践操作,让幼儿对田园”“游戏充满激情,使幼儿的个性在游戏学习中得到及时张扬,学习潜能得到充分展示。同时寻找到一种真正适合并促进幼儿发展的教学方式。

2)本课题旨以游戏活动为切入点,从田园出发,做到既与海永本土资源紧密联系,使每个活动都具有游戏化,让孩子乐于其中,并且活动与活动之间保持他们原有的连续性、可持续性,注重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体现新田园课程真正的价值,从而更好地完善幼儿园课程体系

3)本课题研究将有助于幼儿学会学习,促进幼儿可持续发展,激励老师在新田园课程开发中提高自身的专业自主意识与能力,切实改造教师的儿童观和教育观、游戏观、课程观,以实践为伍,向学习型、研究型教师转变“新田园课程”与“游戏化课程”始终保持在动态的互动中相互融合,更加凸显幼儿园课程特色。

四、研究内容

我们把研究的内容主要分为个方面

(1)新田园课程的设计与资源开发研究。

在课程游戏化精神引领下,抓住幼儿的兴趣点和生活经验,注重田园课程与幼儿游戏活动、一日活动的融合,促进每一个孩子全面发展。

2新田园课程实施原则的研究

满足孩子实际发展需求的原则,考虑孩子已有经验的原则,发挥师生主体作用的原则,形成和体现园本特色的原则,学习与创新的原则。

3新田园课程”操作方式的研究。

遵循“游戏精神”,重构幼儿园课程内容,充分挖掘江岛本土文化资源,整合田园式游戏材料,为幼儿提供开放、自主、自然、有趣的田园活动场所以田园课程为线索,按照季节、年龄段划分的中长期主题,穿插在田园课程内,以构成“新田园课程”

(4)新田园课程”实施模式与阶段目标的研究

从海永特有的江岛文化底蕴和价值追求出发,结合花香海永新建设的区域性特征,转变传统“纸中学”教育模式,在“玩中学”、“做中学”的螺旋式发展过程中,生成“新田园课程”实施模式。根据“新田园课程”总目标,为培养有梦想会学习;亲乡土会生活;爱科学会探究;能生存会合作的儿童,从大中小三个年龄班特点形成阶段目标。

五、研究方法

1)文献法:查阅、收集相关资料,参考或直接应用相关经验,为构建幼儿园“新田园课程”理论框架服务,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寻求理论与实践创新。

    2)观察法: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在课程游戏化精神指引下幼儿在田园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观察、记录,分析田园活动在完善“新田园课程”建设中的作用。

    3)调查法:通过调查把握幼儿园先前在“田园教育”开展的薄弱环节,分析存在问题,了解改进情况及实践效果,形成“新田园课程”。

    4)经验总结法:组织和鼓励教师不断发掘,及时总结提炼开展田园活动,完善幼儿园园本课程的成功经验。

    5)案例研究法:一是研究幼儿成长案例,二是研究教师教学案例,三是研究教师团队、家长团体活动案例,四是研究师、生、家长互动案例,有针对性地积累经验和相关理论依据。

6)行动研究法:通过对本园田园活动的分析与研究,制订出完善园本主题课程的具体计划,营造氛围,开展实践与研究,并在不断研究的过程中提升幼儿园的办学理念,打造幼儿园的江岛特色文化

六、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8.6——2018.8)

    认真查阅文献资料,学习有关理论,确立研究课题,领会课题实质,提高对研究的认识和开展研究的水平;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建立课题组,申报课题立项;组织教师认真学习课题方案及相关理论,制定班级实施计划。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8.9——2020.12)

从课题研究目标三个方面和四个方面的内容开展实践研究,课题中心组成员做好阶段研究和汇报活动;教师定期撰写专题论文;认真做好研究过程中的资料积累、整理、分析、归档工作。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21.1——2020.6)

展示“新田园课程中”的成功的、富有代表性的活动案例,凸显幼儿园“新田园课程”的研究成果,形成本园特有的园本课程;进行全面的研究总结,完成本课题的研究报告以及有关的专题论文;鉴定研究成果。

七、预期研究成果

 

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完成时间

阶段成果(限5项)

新田园课程中幼儿活动的观察、记录集

文集

全程进行

阶段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

2018.9

园本课程中幼儿田园活动的现状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

2018.9

幼儿园田园活动方案

图文集

2020.12

幼儿园新田园课程集锦

图文集

2020.12

最终成果(限3项)

课程游戏化背景下新田园课程的开发

实施研究”结题报告

研究报告

2021.5

课程游戏化背景下新田园课程的开发

实施研究”个案集

文集

2021.5

课程游戏化背景下新田园课程的开发

实施究”论文集

文集

2021.5

八、课题研究的保障措施

1.教科人员具备较强的科研能力和潜在优势

课题负责人毕业于南通师范学前教育专业,后经自学取得学前教育大专学历、汉语言文学本科学历,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专业能力,并在二十五年的工作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是幼儿园及共同体骨干教师。曾独立主持南通市南通市“十”规划课题《主题课程中幼儿艺术活动实践与研究》,此课题于2016年5月成功结题。课题组成员均为学前教育大专以上学历,都具有很强的进取心,敬业爱岗,虽然年轻,但很有潜力可挖。她们有的曾成功地参与南通市“十”规划课题《“田园教育”促进幼儿探究性学习的研究》的研究工作,本次她们将继续参与课题研究,分工协作,优势互补,共同研究,向更高的科研高峰攀登。

2.前期准备工作

组织相关人员围绕本课题积极开展前期准备工作,包括书、报、刊、网全方位文献收集工作、调研工作、论证工作、教师理论沙龙等。

3.科研保障条件

1)经费保证:幼儿园拟投入五万元作为课题研究经费。

2)成立由园长负责的课题组。聘请有关专家担任课题组具体指导。

3)成立子课题组,确定子课题负责人,落实研究计划和人员。

4)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培养研究型教师。

5)建立学习活动制度。

学习制度:a、每月一次组织教师有关理论和科研方法;b、教师每月高质量观察记录两篇,结合个体教学写出一篇有质量的心得;c、每学期组织教师学习沙龙一次;d、明确各阶段的研究重点、目标,及时讨论研究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活动制度:a、每学期组织一次的阶段汇报活动;b、每学期向家长开放一次半日活动;c、每学期组织一次田园课程游戏化展示活动;d、班级有计划的和生成田园活动。

九、课题组主要成员

姓名

工作单位

专业技术职务

研究专长

课题组中的分工

钱菊

海门市海永幼儿园

小学一级

学前教育

课题主持人

高凤珍

海门市海永幼儿园

小学三级

学前教育

课题组长

张宇卓

海门市海永幼儿园

小学三级

学前教育

课题组长

崔靓靓

海门市海永幼儿园

小学三级

学前教育

成员

张博佑

海门市海永幼儿园

小学三级

学前教育

成员

陆卫琴

海门市海永幼儿园

小学三级

学前教育

成员

林晨

海门市海永幼儿园

小学三级

学前教育

成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