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初中数学作业有效性设计研究》开题报告

(2019-07-31 16:16:20)
标签:

杂谈

《初中数学作业有效性设计研究》课题经延安市教育部门批准,从即日起正式开题,课题编号135YWX-2643。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选题背景:

目前,应试教育仍然是高校选拔人才的标杆,受这个理念的影响作业设计内容往往为了跟踪课标所要求掌握的技能很大程度上还拘泥于课堂知识,拘泥于教材,以试卷出现的形式作为课外作业的模式,完成同步练习,机械、重复的较多。作业陷入机械抄记、单调封闭的误区不能自拔。那些限于室内,拘于书本的静态作业使学生埋头于繁琐重复的书面练习而苦不堪言。作业脱离学生生活实际,极大削弱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泯灭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我校地处乡镇,班级学生人数二十多个,而且学生普遍数学水平低下,平时作业设计仅局限于课本中的习题以及与课本配套的教辅用书中的习题。没有认真地思考设计学生的作业,更难做到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合理的评价,这就导致了学生抄袭现象严重。作业对教学的辅助作用几乎处于无效的状态。如何有效合理地进行作业设计已成当务之急,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推广,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我越来越清晰地意识到有效的作业设计的重要性,于是提出了对此课题的研究。

其中,以下问题存在较多。

(一)盲目随意.没有很好的钻研教材,没有调查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为了作业而作业,毫无目的地布置作业,甚至随便照搬参考资料或上网不加选择的打印现成的试卷,有的连题型都不变,几年前老掉牙的题目还在用。  

(二)重复单一封闭。作业设计老调重弹的多、机械繁琐的多、枯燥乏味的多、纸上谈兵的多、封闭呆板的多,缺乏开放性、启迪性,毫无思维价值。

(三)“减负”的声浪正日益高涨,过多的作业不仅加重老师的负担,而且严重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作为一线的老师,更清楚过重的作业负担给学生带来的影响。

鉴于以上现实问题,我将围绕初中数学作业有效性设计进行研究,旨在根据教学目标精心设计多样化的作业,合理安排书面作业、口头作业和实践作业。

二、研究现状

在基础教育较发达的西方国家,在数学作业的设计本研究与实践中一直比较重视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的培养和数学思维的发展,英国中小学课外作业设计形式多样,有书面作业、口头作业、表演作业、实践作业等,这样既提高了孩子做作业的兴趣,又提高了作业的效益,从而实现学生自主性发展,借鉴国外的经验也将有助于本课题的研究。

在我国,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作业的设计往往只偏重作业的认知功能,忽视做作业的育人功能、作业的发展功能、作业评鉴功能以及认知心理学功能,作业的单一评价,往往局限于学生对错的判断。目前,好多学校和地区对数学作业的设计都进行了研究,很多学校结合本校实际制作出了一些具体的制度来,对学生布置的作业量和书写时间有一个严格的限制,促使教师布置作业何情合理。对作业设计也做了有意的改进尝试,作业形式灵活多样,适合学生年龄段的生理特点。注重趣味性、层次性和开放性,使学生愿意做作业、乐于做作业。为了解作业有效性设计研究这一课题在同一领域的研究现状,我们借助网络搜索了部分资料,还查阅了部分科研方面的报刊及专著,从目前了解到的资料看,天津市,广州市、西安市等的相关学校有关作业设计的研究,该项研究已经取得一定成效,主要表现在学生在学习兴趣、主动性等指标上有明显提高,学习负担有所减轻,但范围较广没有分化到细节,这些都有助于本课题的实施研究。

三、理论依据:

面向全体学《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学要生,适应学生个性化的发展,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从教育心理学来看:学习不是被动接受,而是学习者的主动行为,由于每个个体都有自己的独特性,因而学习者基于自己与外部世界相互作用的独特经验,以及赋予这些经验的意义来构建自己的知识,不同类型的学生,尤其是待优生和优生之间的差异决定了他们需要不同的方式来构建自己的认知体系,实施多样化、有效的作业设计有利于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

四、实用价值:

从教师的角度看:有利于真正落实新课程理念,帮助教师转变教学行为,充分发挥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让教师更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新的作业观,促进学生的发展,打造高效的课堂。

从学生的角度看:发展个性教育思想,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把学生从过多过滥的作业中解脱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多元思维能力和求异创新意识,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五、研究内容:

多年来,人们重点关注课堂教学改革,并取得了许多成果,但普遍忽略数学作业与练习的研究和改革,在调查中了解到,目前很多教师所布置的作业仍然具有形式单一、作业量大、缺乏开放性、缺乏启发引导性等问题,这种作业形式已深深的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了学生学习的一种负担。面对新课程理念与现实的种种冲突,我们认为如何把新的教学理念实践到作业设计中来,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一) 学生完成作业有效性的现状调查;

(二) 教师布置作业有效性的现状调查;

(三) 调查分析影响学生作业有效性的因素;

(四) 探索提高数学作业有效性的策略。

六、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比较丰富,涉及教学的因素多,各因素之间的关系较杂,因此在进行此项课题研究时,要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

(一)调查法:采用问卷调查及访问调查两种方式,了解数学作业有效性的现状,影响有效的因素,作业无效的原因,进行对比分析,以便下一步更好地研究;

(二)观察法:这种方法用于研究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方法。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制定不同的作业类型、设定不同难度的作业,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文献研究法:查阅心理学、教育学等相关资料,参考或直接应用国内外现有的相关成果,进行综合分析,寻找作业有效性的理论与实践创新,广泛借鉴各种教学理论和教学思想做为本项研究的理论支撑。

(四)行动研究法:深入到真实、具体的课堂教学环境中,发现课堂教学中实际存在的各种问题,将问题变为课题,在课堂教学中贯穿着研究,边实践便研究,寻求促进学生完成数学作业有效性的方法与策略。

(五)经验总结法:对在研究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及时总结形成成果,并不断加以深化、运用。

七、过程设计:

本课题历时一年,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9年1月——2019年4月):

  1.收集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国内外在该领域的研究现状,了解已有的研究成果;

2.学习有关理论,理解课题的意义,认识本课题研究的价值;

3.规划课题研究各阶段的研究任务。

  第二阶段:实践研究阶段(2019年5月——2019年10月):

1.开展问卷调查,总结现状;

2.分析在研究过程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找出相应的对策,形成初步的方案;

3.规划探索研究,开展行动研究,教师根据训练情况写个案分析,针对出现的问题反复改进方案,最终形成系统的、适合本班的作业设计方案。

  第三阶段:全面总结阶段(2019年11月——2019年12月):

1.整理课题研究资料;

2.进行课题总结,形成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3.申请成果验收。

八、研究预期成果

1.每个学生都很重视数学学习,能认真完成每天的书面作业,也很喜欢实践作业,开阔视野,提高情感的灵敏度。

2.教师共享并循环使用书面作业资源,积累布置动手实践作业的经验,形成案例论文。

2019年5月15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