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50001:2018新版能源管理体系标准的十一个变化点
标签:
iso50001咨询iso50001培训能源管理体系咨询 |
分类: 资讯 |
ISO 50001:2018新版能源管理体系标准的十一个变化点
2018年8月21日,ISO 50001:2018《能源管理体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新版国际标准正式发布。由于受到疫情影响,很多公司目前面临着许多更严峻的议题,比如:公司经营收入下滑、供应链供货不稳定等。基于此,国际认证论坛(IAF)将ISO 50001:2018过渡期延长至2022年2月20日,这意味着企业在2020年8月20日以前,可以根据旧标准(ISO 50001:2011)进行审核验证。
自此之后,企业必须依照ISO 50001:2018的要求提供升级后的成文信息,其重点包括:企业所处环境和相关方的分析、风险和机遇以及相关应对的措施;能源数据的收集计划;对于SEU(主要能源使用)的逐一分析及其建立的能源绩效参数和监测证据;以及在适当的时候对相关变量和能源消耗进行归一化处理。
企航顾问从以下十一个方面介绍ISO 50001能源管理体系新、旧版本标准的主要变化,希望能帮助客户更好地理解和实施该标准——
一、标准结构采用了ISO/IEC导则的高层结构
新版标准采用了《“ISO/IEC导则 第1部分”的ISO补充合并本》附录SL所给出的ISO管理体系标准通用高层结构以及其他相关要求。新版标准由以下10个部分构成,7个一级要素,下分26个二级要素,16个三级要素。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组织所处的环境;
(5)领导作用;
(6)策划;
(7)支持;
(8)运行;
(9)绩效评价;
(10)改进。
而ISO 50001:2011旧版标准结构为:(1)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和定义;(4)能源管理体系要求,下分7个二级要素,23个三级要素。
二、支持与战略管理过程的整合
能源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必须与组织的业务相融合,不能把管理体系的实施和组织的业务管理脱节。
在ISO 50001:2018新版标准引言中指出:将能源管理体系融入组织的业务过程和现有的组织实践中,组织能够建立持续改进其能源绩效的过程。通过持续改进能源绩效和降低相关的能源成本,组织能够更具竞争力。在标准条款中也多次提出了这一要求,如5.1条款中要求:确保将能源管理体系要求融入组织的业务过程;6.2.3条款要求:组织应考虑如何能将实现其目标和能源指标的措施融入组织的业务过程中;9.3.4条款管理评审输出:改进融入业务过程的机会。从上述要求可以看出:建立实施能源管理体系必须融入组织的业务过程。
三、增加了“组织所处的环境”要求
ISO 50001:2018新版标准中增加了“组织所处的环境”的要求。组织对所处环境的分析,目的在于对影响组织实现能源管理体系预期结果和改进能源绩效能力的外部和内部因素,提供一个高层次的概念性理解,为建立、实施和保持管理体系的总体框架和构想提供依据,从而全面认识组织所面临的风险和机遇,并通过建立和实施能源管理体系应对这些风险和机遇,进而实现能源管理体系的预期结果。
能源管理体系的预期结果是“实现目标和能源指标,采取所需的措施以提高其能源绩效”,因此凡是与其宗旨相关并影响其实现能源管理体系预期结果和改进能源绩效能力的外部和内部因素,与其能源效率、能源使用和能源消耗有关的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组织都是要确定的。只有这样,才能建立有效的能源管理体系。
四、基于风险的思维
ISO 50001:2018新版标准采用了基于风险的思维,策划能源管理体系时考虑风险和机遇是组织高层战略决策的一部分,包括:理解组织及其所处的环境提及的因素,理解相关的需求和期望,评审影响能源绩效的组织活动和过程,策划持续改进能源绩效和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并对风险和机遇进行系统化管理。
在ISO 50001:2018新版标准6.1.1中规定:组织应确定需要应对的风险和机遇,以保证能源管理体系能够实现其预期结果,包括:能源绩效改进;预防或减少不利影响;实现能源管理体系和能源绩效的持续改进。
在ISO 50001:2018新版标准6.1.2中要求:组织应策划应对这些风险和机遇的措施并将这些措施融入其能源管理体系和能源绩效改进过程中,通过能源管理体系的运行实施这些措施并评价这些措施的有效性。
因此,在制定和实施能源管理体系时引入基于风险思维,要求将体系与组织环境密切结合在一起。组织必须识别所有亟须解决的与组织环境相关的或组织环境起决定因素的风险和机遇,以确保能源管理体系能够达到预期结果和改进组织能源绩效。组织必须策划措施应对这些风险和机遇,在其能源管理体系过程中加以整合及实施,并评价这些措施的有效性。
五、更强调最高管理者的作用
在ISO/IEC导则的高层结构中增设了“领导作用”一章,体现了“领导作用”在管理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在ISO 50001:2018新版标准的引言中指出:能源管理体系的成功实施支持能源绩效改进的节能文化。建立节能文化取决于组织各层级,尤其是最高管理层的承诺,并将其与企业文化相融合。
在ISO 50001:2018新版标准5.1“领导作用与承诺”中规定:最高管理者确保建立能源管理体系的范围和边界,确保建立能源方针、目标和能源指标,并与组织的战略方向一致,最高管理者应确保将能源管理体系要求融入组织的业务过程,确保能源管理体系实现其预期结果,确保组建能源管理团队,指导并支持员工为能源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能源绩效改进做出贡献,支持其他相关管理人员在职责范围内发挥领导作用等共13条要求。从上述要求可以看出:领导作用的承诺、能源管理团队的组建和全员参与是能源管理工作收到显著成效的重要基础,直接影响到管理体系的实施及效果,全员积极参与的影响尤其不容忽视。
六、增加了“能源绩效改进”等新定义,强化能源绩效改进
持续改进组织的能源绩效应该是能源管理体系的最终目的。因此,新版标准更加强调了这一点,强化能源绩效改进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1、新增了术语“能源绩效改进”,与能源基准相对比,能源使用相对应的能源消耗、能源效率的可测量结果的改进;
2、“持续改进”的定义中,强调提高绩效的重复活动,且绩效包括两方面:能源绩效和能源管理体系绩效;
3、标准的多个条款更加明确了与能源绩效有关的要求,如4.4(能源管理体系)、5.2(能源方针)、5.3(组织的岗位、职责和权限)、9.1(能源绩效和能源管理体系的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9.3(管理评审)、10.2(持续改进)等;
4、在计算能源绩效改进的过程中,采用“归一化”的方法,根据实际情况可采取前推校准法、后推校准法、参考条件校准法。
七、澄清能源种类的排除
在ISO 50001:2018新版标准4.3“确定能源管理体系范围”明确要求组织不应排除其范围和边界内的任何一种能源。这一点相对旧版标准进行了概念上的澄清。
应关注组织是否明确能源管理体系所适用的物理边界和组织边界,确定范围应考虑组织的内、外部问题,相关方的要求,其组织单元、职能和物理边界,其范围和边界内的所有能源。范围的确定不应用来排除其范围和边界内的任何一种能源,也不应当对相关方造成误导。组织确定的能源管理体系范围、边界应形成文件,予以保持。
八、澄清了能源评审要求
在ISO 50001:2018新版标准6.3“能源评审”澄清与主要能源使用相关的过程,以制定更具逻辑的“流程”和有关准则,为每一个主要能源使用确定相关变量、当前能源绩效并识别直接或间接影响主要能源使用的人员。
通过识别能源种类以及评价能源使用和能源消耗的过程,组织可确定主要能源使用的区域,并识别能源绩效改进的机会。组织在确定主要能源使用时应明确准则,即能源消耗量大、在能源绩效改进方面存在较大潜力。可根据组织的需要,确定主要能源使用。
九、提出对能源绩效参数和相关能源基准的归一化
在ISO 50001:2018新版标准6.5“能源基准”中明确提出:如果组织有数据表明,相关变量显著影响了能源绩效,组织应对其能源绩效参数值和相应的能源基准进行归一化。归一化是为实现可靠的比较,考虑相关变量变化的能源绩效参数值的归一化,可以更准确地反映能源绩效。
应关注组织“归一化”方法的使用时机,测量能源绩效方法的准确性,以及能源基准和能源绩效参数参数值两个要素之间的关联关系。如果组织有数据表明相关变量会显著影响能源绩效,应对能源绩效参数和相应的能源基准进行归一化修正,以比较能源绩效的变化。
十、强调能源数据
数据对监视和持续改进能源绩效至关重要。在ISO 50001:2018新版标准的引言中指出:本标准提供了系统化、数据驱动和基于事实的过程的要求,聚焦于持续改进能源绩效。
在ISO 50001:2018新版标准中增加了6.6“能源数据收集的策划”要素,替代了旧版标准的“能源测量计划”,该条款明确提出:组织应制定并实施能源数据收集计划。计划要适合组织规模、复杂性、资源及其测量和监测设备。该计划还应规定监测其关键特性所需的数据,并规定收集、保留这些数据的方式和频次。计划收集(或通过测量获取)的数据并保留文件化的信息包括:主要能源使用的相关变量;与主要能源使用以及组织相关的能源消耗;与主要能源使用相关的运行准则;静态因素;措施计划中规定的数据;组织还应按照规定的时间间隔评审能源数据收集计划,适当时更新。从上述要求可以看出:各项能源数据的收集策划、分析和利用是能源管理工作收到显著成效的重要基础,体现了“能源数据”在能源管理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十一、澄清能源绩效参数与能源基准的内容,以便更好地理解这些概念
在ISO 50001:2018新版标准6.4条款对“能源绩效参数”做了一些修正:确定的能源绩效参数应使组织能够证明和展示能源绩效的提高,当组织有数据表明相关变量显著影响能源绩效时,应考虑此类数据以建立适宜的能源绩效参数,以确保能源绩效参数“与意图相符合”,能源绩效参数应保留文件化信息。
在ISO 50001:2018新版标准需要注意的变化是:如果组织有数据表明相关变量会显著影响能源绩效,组织应对能源绩效参数和相应的能源基准进行归一化修正,以比较能源绩效的变化。同时,关注“静态因素”“相关变量”和“归一化”的新定义,当“静态因素发生重大变化时”,应修订能源基准。
应关注组织新版标准“能源绩效参数”“能源基准”、“静态因素”和“相关变量”等定义的正确理解和运用。审核员可参照GB/T 36713-2018《能源管理体系 能源基准和能源绩效参数》的相关要求。应关注组织“归一化”的需求和方法使用时机,对能源绩效和能源绩效变化是否进行定量分析,组织既定目标是否达成,能源绩效的措施策划是否有效。
汪浩
13801912390
wanghao@isosqt.com
上海企航科技咨询有限公司
上海市长宁区番禺路390号时代大厦21层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