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命题画创作教学》

(2019-01-06 22:59:56)
标签:

杂谈

分类: 随笔、游记
《命题画创作教学》


          美术教学内容中,最让我感到棘手的课是“命题画”创作教学。每当我上命题画,尤其在高年级学生中,除个别对美术悟性特好的同学能够动脑动手地画,大多学生抓耳挠腮无从入手。问其原因,答曰:“我想不出画的内容”“我不知道画什么”“老师这太难了。”这个问题常困扰我。为了突破这一教学难关,同时又不影响教材其它内容的完成,我特地花了整整一个月的,课外时间对学生进行了“命题画”集中连续地训练,收效良好。
     首先我在五年级中进行试验。我出题:“我为小区做好事”。开始,大多数学生都集中在一个内容上:帮助居委会高卫生。想想这也难怪学生,居委会组织学生的活动不多,学生在这方面的经验积累较少。针对这个状况,我又重新思考起来:每个学生都生活在不同的家庭环境,接触各种不同的人和事,他们对社会、对家庭生活和对学习的接触理解、感受和兴趣也是各不相同的。我在命题画内容上不能太窄,应当让学生们有充分的选择内容的空间。于是第二次练习我重新命题:“画一件有趣的事”,我告诉学生这是大题目,具体内容有你们自己选择,然后题目由你们自己决定。
      这样一启发,可把学生的思路彻底打开了,他们纷纷举手发言:“妈妈教我擦席子”、“我给家里的金鱼当卫士”、“我擦落地玻璃窗”、“我们搬新居啦”、“我给奶奶捶背”、“我学剥毛豆”、“我帮妈妈端盘子”、“我看阿姨们跳扇子舞”、“爸爸叫我打电脑”“我们同五(2)班的足球赛”、“中队主题会上的节目”、“小区老人的早锻炼”、“我帮爷爷买晚报”、“早晨的校门口”、“我帮妈妈手衣服”……我惊呆了!短短几分钟学生说出了太多太多与他们日常生活、校园学习环境中人们熟悉并认为有趣的事情,不仅学生思路打开,同时也让我看清了命题画创作教学的内容与拓展学生的扩散性思维有着重要的内在因果关联啊!这真是教学相长。于此同时,我用“人物骨架线”的内容,为学生提供人物动态设计方法参考。
       五年级教学试验成功后,我在学校各个年级全面铺开尝试,针对学生不同年级出不同难度的命题。如:本学期三年级我出:“课间十分钟”大题目,具体内容交给学生自己选择;四年级我出:“做家务”,什么家务由学生自己选择;五年级:“浦东新貌”。动员学生把自己的相册拿出来寻找,从春游、秋游中的美好记忆中寻找。
       对个别完成作业有困难的几个学生采取降低难度,让他们联合起来共同完成一张作业。,我不仅在内容选择上给学生充分想象的余地,在表达方式上也进一步扩大范围,不拘于单一的绘画方式。学生们可以选择运用美术课上学过的任何一种表现方式来表现命题画内容。这下又把学生的创作积极性给大大调动了。作业反馈显示了各种各样的多彩形式:有剪贴画、撕贴画、布贴画、折贴画、拓印画;也有的选择简笔水笔画、简笔蜡笔画、蜡笔水粉画等等。针的对命题画中学生表现出的薄弱环节,我还把每星期两课时的美术兴趣小组内容定位“速写班”,把学校喜爱美术的学生集中起来,对他们进行人物、静物、校内风景实地写生,培养他们对自己的学习、生活环境和学校周围环境观察力、注意力、和对美的表现力,加强他们对命题画创作中技能技巧的基础训练。鼓励这些美术骨干们在各个自己的班级里发挥他们的长处,热情帮助美术能力较弱的同学,大家共同进步!
       一个学期下来,真是效果显著。为了进一步帮助学生们树立起对自己生活的关注和热爱,养成善于发现美、创造美、表现美的能力,从而更好地掌握对“命题画”创作方法,我将学生的命题画作品集总起来,在校园内进行展出,这下课轰动了在校的每位学生。作品展前人头攒动,同学们津津有味地欣赏着丰富多彩的命题画作品,指指点点非常兴奋!
       很多被选上展览作品的同学纷纷跑来告诉我:“老师,我已经喜欢上命题画了,以后再多给我们练习练习,对我提高很大。”经过这么一段辛苦尝试、摸索、,我对命题画教学有这样几个体会:
       1.命题画要从学生最熟悉、最贴近、最感兴趣的学习、生活中去选择内容,确定题目。
       2.给学生选择表现的内容空间要大,表现形式多样,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主体创造性。
       3.美术兴趣课的内容,最好与选择日常课堂教学中的薄弱环节挂钩,达到以点带面更好的促进课堂教学的顺利推进。
       4.平时每堂课的基本功练习要到位、扎实,不能马马虎虎走过场,否则会影响美术的教学质量。
此篇文章刊登于2002年《浦东教育》 杂志第二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五绝《小花》
后一篇:七绝《重阳》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