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历史:21年的战乱给索马里带来了什么?

标签:
文化 |
索马里全称是索马里联邦共和国,位于非洲大陆最东部的索马里半岛,北临亚丁湾,东濒印度洋,西接肯尼亚和埃塞俄比亚,西北接吉布提。海岸线长达3200公里,总面积为637660平方公里。
截至2017年,索马里共有1430万人口。绝大多数是索马里族,又分为萨马莱族和萨布族两大族系。其中萨马莱族系占全国人口的80%以上,分为达鲁德族、哈维耶族、伊萨克族和迪尔族四大部族。萨布族系分为迪吉尔族和拉汉文族两大部族。官方语言为索马里语和阿拉伯语,通用英语和意大利语。伊斯兰教为国教,穆斯林占人口99%。
索马里分为18个州,分别为:奥达勒州、西北州、托格代尔州、萨纳格州、索勒州、巴里州、努加尔州、穆杜格州、加尔古杜德州、希兰州、中谢贝利州、贝纳迪尔州、巴科勒州、拜州、下谢贝利州、盖多州、中朱巴州、下朱巴州。首都摩加迪沙。
公元前17世纪以前,被称为“非洲之角”的索马里建立了以产香料著称的“邦特”国。
公元7世纪起,阿拉伯人逐渐移居此地,伊斯兰教也随之普及。在亚丁湾和印度洋沿岸建立贸易点和若干个苏丹国。
13世纪时,索马里曾建立过封建帝国。
公元1417年至公元1419年,郑和率领的中国明朝政府海上舰队在他第五次下西洋中,访问了索马里海滨的几个城邦,其中包括木骨都束(摩加迪沙)。
从公元1840年开始,意大利、英国、法国殖民主义者相继侵入和瓜分索马里。
公元1885年,法国入侵西北部地区,称为法属索马里。
公元1887年,索马里北部沦为英国保护地,称为英属索马里。
公元1925年,索马里整个东部、南部沦为意大利殖民地,称为意属索马里。
公元1941年,英国控制了整个索马里。
公元1949年,联合国决议将原意大利侵占区交给意大利托管。
公元1960年6月26日,索马里北区独立。7月1日,索马里南区独立。两地在同年的7月1日合并成立索马里共和国。
公元1969年,索马里国民军司令穆罕默德·西亚德·巴雷发动政变上台,成立索马里民主共和国。
公元1976年7月,西亚德创建“索马里革命社会主义党”,并接管最高革命委员会的全部权力。同月,西亚德任总统。
公元1991年1月,西亚德政权被推翻,索马里陷入内战,多个政权并存。同年2月,阿里·迈赫迪·穆罕默德成立新政府,自命为“临时总统”,改国名“索马里共和国”。
公元1993年5月,穆罕默德·易卜拉欣·埃加勒继任“总统”。
公元2002年4月,埃加勒病逝后,原“副总统”达希尔·里亚尔·卡辛于5月1日继任“代总统”。为了结束索马里军阀割据状态,国际社会先后召开13次索马里全国和解会议,均无果。同年10月,东非政府间发展组织(伊加特)在肯尼亚召开第14次索马里全国和解会议。
公元2004年2月23日,索马里各派割据势力、政治集团以及民间组织等代表通过索马里《过渡宪章》。同年10月10日,索马里过渡议会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选举阿卜杜拉希·优素福·艾哈迈德为索马里过渡联邦政府总统。
公元2005年1月15日,索马里过渡联邦政府正式成立,并于同年6月迁回索马里境内办公。
公元2006年12月,索马里过渡联邦政府在埃塞俄比亚军队支持下击溃了反政府的“伊斯兰法院联盟”武装,控制了首都摩加迪沙及其周边地区,但没能实现对索马里全境的有效控制。
公元2008年12月29日,阿卜杜拉希·优素福·艾哈迈德总统辞职。
公元2009年1月31日,主要反对派“重新解放索马里联盟”领导人谢赫·谢里夫·谢赫·艾哈迈德当选索马里新总统,任命奥马尔·阿卜迪拉希德·阿里·舍马克为总理并成立了新的过渡政府。反政府武装“索马里青年党”(沙巴布)和伊斯兰党拒绝与过渡政府进行对话,并武装占领摩加迪沙大部分街区和索马里中南部大部分地区,暗杀多名政府要员,造成大量人员伤亡。过渡政府在非盟驻索马里特派团的支持下守住了摩加迪沙部分街区和索马里中部部分地区,双方形成僵持。
公元2010年3月15日,过渡政府与索马里重要武装派别“逊尼派联盟”达成协议,后者宣布加入政府。
公元2011年6月,索马里谢赫·谢里夫·谢赫·艾哈迈德和议长谢里夫·哈桑·谢赫·阿丹在乌干达的斡旋下就延长过渡期问题达成《坎帕拉协议》,一致同意将过渡期延长至2012年8月。
公元2012年9月10日,哈桑·谢赫·马哈茂德当选索马里总统。同年11月,索马里结束长达8年的政治过渡期,成立内战爆发21年来首个正式政府。直至今日。
那么,从1991年西亚德政权被推翻到2012年新的正式政府成立,21年的战乱给索马里带来了什么?
一、军阀割据
1.索马里民族运动,于1981年成立于伦敦,1982年在埃塞俄比亚的迪雷达瓦设立总部。成员大部分是伊萨克族。是北方实力最强、影响最大的武装派别。1991年西亚德政权垮台后,控制整个西北部地区,宣布北方“独立”,成立“索马里兰共和国”。
2.索马里救国民主阵线,成立于1979年,是最早成立的反政府组织。成员以达罗德族下属的米周提尼族和杜尔巴亨特次部族为主。控制索马里东北部以及中部地区。1993年分裂为两派,一派以索马里救国民主阵线前任主席穆罕默德·阿布西尔·穆萨为首,另一派以前任军事首领阿卜杜拉希·优素福为首。1998年7月,优素福联合东北部索马里民主联盟和索马里联合党等小派别,成立“邦特兰”自治政权,自任“总统”。
3.拉汉文抵抗军,于1995年4月成立。由拉汉文族人组成,主席兼总司令穆罕默德·努尔·夏尔古杜德。1999年12月9日,在巴伊——巴科尔地区建立自治政权。2000年,拉汉文抵抗军代表参加了阿尔塔和会,抵抗军秘书长德罗当选索马里过渡议会议长,而主席夏尔古杜德因没有得到实惠,撤销了对和会以及新政权的支持。2002年3月31日,拉汉文抵抗军在拜多阿召开会议,决定成立“索马里西南国”,并选举夏尔古杜德为主席。不久,副主席加比尤和伊斯梅尔与夏尔古杜德发生内讧,并将夏尔古杜德及其支持者逐出了拜多阿。
4.索马里爱国运动,于1989年成立,成员主要为达罗德族下属的欧加登次部族,是推翻西亚德政权的主要力量之一。控制南方的基斯马尤港及其附近地区。
二、海盗
索马里是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由于内战连绵不断,社会、教育体系已崩溃多年,因为是各国货轮出入苏伊士运河的必经海路,所以当地人自20世纪以来即以海盗为业。该国海盗每年勒索各国商船,金额难以估计,以致联合国对索马里海盗基地展开调查打击。
三、经济
1991年后,由于连年内乱,工农业生产和基础设施遭到严重破坏,经济全面崩溃。
四、渔业
由于索马里没有强有力的中央政府,外国渔船在索马里领海偷捕现象严重。
五、教育
索马里教育事业落后。20世纪70年代初,西亚德政府重视发展教育事业,开展扫盲运动,使识字率从独立前的2%提高到60%。1991年内战爆发后,国家公共教育体系崩溃,文盲率剧增,达76%。近年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及其他一些非政府组织帮助下
,许多地区开始重建学校。1998年9月,阿瓦多地区的阿茂德大学建成,成为索马里1991年以来开学的首家大学。索马里兰首府哈尔格萨也有一所大学。2007年,全民识字率为28%。2015年小学入学率为42%。
六、民生
索马里长期战乱,治安极差,经济落后,日常生活必需品短缺,是非洲医疗水平最低的国家之一。2015年人均预期寿命55.4岁。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均居全球第三位。痢疾、霍乱、伤寒等食物和水污染疾病多发。用电人口仅占全国人口大约15%。2010年至2012年,索马里发生严重旱灾,造成人道主义灾难。2016年至2017年再次发生的旱情导致550人受灾,其中300万人严重受灾,30万名儿童重度营养不良。
七、难民
受连年战乱、部族冲突和灾荒影响,大批索马里公民在国内流离失所、移居海外或涌入别国沦为难民。2016年,索马里国内流离失所者110万人。索马里海外侨民大约100万至150万人,主要分布在美国、英国、肯尼亚、加拿大、阿联酋、挪威等国。在肯尼亚、埃及、埃塞俄比亚、吉布提、也门等
国境内的索马里难民大约有96万人,其中三分之一集中在肯尼亚的达达布难民营。
八、医疗
索马里医疗保健水平为非洲国家中最低。2000年,首都摩加迪沙仅有一所公立医院和62家私人诊所,缺医少药情况严重,仅有不到1/3的人口享有医疗服务。
九、通讯
1999年,索马里有因特网用户200户,每千人中固定电话以及移动电话的拥有量为1.5部。
十、外国援助
外国援助主要来自西方国家、国际金融组织以及土耳其,大约有150家机构向索马里提供人道主义援助。2005年索马里过渡联邦政府成立后,得到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国家援助。美国是索马里最大的援助国。2012年,随着索马里成立正式政府并结束政治过渡期,国际社会纷纷加大对索马里的关注和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