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合诸侯标志着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首,九合诸侯分别是哪九次?

标签:
文化 |
齐桓公,姜姓,吕氏,名“小白”,春秋五霸之首,先秦五霸之一,公元前685年-前643年在位,春秋时期齐国第十五位国君。齐桓公是姜太公吕尚的第十二代孙,齐僖公的第三个儿子、齐襄公最小的弟弟,他的母亲是莒国人。
齐襄公的时候,国政混乱。管仲、召忽保护着公子纠逃到了鲁国,鲍叔牙保护着小白逃到莒国。襄公十二年(公元前686年),公孙无知杀死了齐襄公,自立为君。第二年,雍林人杀死了公孙无知,并讨论重立君主。高、国两家事先暗地通知了小白回国。鲁国听说了以后也发兵送小白的哥哥公子纠回国,派管仲带兵堵截住莒国到齐国的道路,管仲一箭射中了小白的带钩。小白假装倒地而死,管仲派人回鲁国报捷。鲁国于是就慢慢地送公子纠回国,过了六天才到齐国。这时小白已经兼程赶回齐国,高傒立他为国君。是为桓公。
齐桓公即位后,任管仲为相,推行改革,实行军政合一、兵民合一的制度,齐国逐渐强盛。齐桓公最终成为春秋五霸之首,其标志就是——九合诸侯。那么齐桓公九次召集诸侯国都做了什么,分别又是哪九次呢?
1.攻灭谭遂两国、北杏会盟
当初齐桓公逃亡时经过了谭国,谭国对待齐桓公非常不好,于是桓公二年(公元前684年)出兵灭掉了谭国,谭国君主逃到了莒国。齐桓公五年(公元前681年),齐国、宋国、陈国、蔡国、邾国五国国君在齐国的“北杏会盟”,目的是协力平息宋国内部争夺君位的变乱,齐国首先开创了以诸侯身份主持天下会盟的先河,齐桓公的威望在诸侯中开始不断提高。会盟之前曾经邀请遂国国君入盟,遭到拒绝。“北杏会盟”结束后,齐桓公吞并了遂国。
2.与鲁国会盟
桓公五年(公元前681年),攻打鲁国,鲁国大败,鲁庄公请求割让城池平息战争,桓公答应了,并与鲁国在柯地会盟。会上,鲁庄公的臣子曹沫拔出宝剑,劫持了齐桓公,要求齐国归还鲁国的齐鲁边境上的汶阳田地。
齐桓公答应曹沫的要求。事后,齐桓公想反悔不归还土地而且想杀掉曹沫。管仲劝说:“不给汶阳的田地,只是逞一时之快。在诸侯之中失去信用,天下人就不帮我们了。”最后齐桓公将汶阳田地归还了鲁国。诸侯们知道了这件事情,都认为齐桓公有信誉,渐渐地都想依附齐国了。
3.鄄地会盟
齐桓公六年(公元前680年),曾经参加“北杏会盟”的宋国背叛盟约,齐桓公约请曾经参加“北杏会盟”的陈国、蔡国二国一起出兵讨伐宋国。齐桓公先派人带着丰盛的礼物去朝拜周天子,说宋国不尊重周天子,随便废立国君,请周天子兴师问罪。周天子想借用齐国的力量来树立天子的威望,于是答应齐桓公的要求,派大夫单伯带着部分兵力,会同齐国、陈国、蔡国三国合兵讨伐宋国。宋国看到齐国打着周天子的旗号来讨伐,不想背负抗御王师、与天子作对的罪名,请求归顺王室、与诸侯和好。齐桓公觉得“拉大旗作虎皮”的办法比自己直接出兵更有效,于是又在第二年的冬天,拉着周天子的代表单伯,邀请卫国、郑国、宋国三国国君一起在鄄地会盟,各国看到周天子支持齐国,诸侯国君于是共同推举齐桓公为盟主,齐桓公的霸主地位开始确立。
4.幽地会盟
齐桓公八年(公元前678年),齐国又邀请鲁国、宋国、陈国、卫国、郑国、许国、滑国、滕国等国在“幽地会盟”。会上大家再次推举齐桓公为盟主,承认了齐桓公的霸主地位。
5.救援燕国
齐桓公二十三年(公元前663年),山戎攻打燕国,燕国向齐国求救,齐桓公出兵讨伐了山戎救援了燕国,一直打到孤竹才回师。燕庄公于是送齐桓公回国一直送到了齐国境内。桓公说:“不是天子,诸侯相送不能出境,我不可以对燕国无礼。”于是对燕国国君所到的地方割给了燕国,叮嘱燕国国君学习燕国的始祖召公的为政,像周成王、周康王时一样给周朝纳贡。诸侯听说了此事,都拥护齐国。
6.柽之会与重建邢卫
齐桓公二十七年(公元前659年)春,齐国、宋国、曹国三国国君各自率领本国兵马共同救援邢国。狄人退兵后,三国决定把邢国迁得离狄族远些,齐桓公帮助邢国把都城迁到靠近齐国较为安全的夷仪(今聊城西南)。不久,敌人又侵犯卫国,齐桓公考虑到卫国已经君死国灭,于是在第二年(公元前658年)春在楚丘帮助卫国筑新城,使得卫国在黄河南岸重建国都。
7.贯之会、阳谷之会与召陵之盟
齐桓公二十九年(公元前657年),桓公与蔡姬在水中游玩,蔡姬晃船,桓公心怕,阻止蔡姬。蔡姬不听,晃个不停。齐桓公下了船,大发雷霆,把蔡姬送了回去。蔡国也不高兴,把蔡姬又嫁给了别人。桓公发怒,兴兵讨伐。秋季,楚国进攻郑国,齐桓公邀请各国国君在“阳谷会盟”,商讨讨伐楚国救援郑国的事宜。齐桓公三十年(公元前656年)春天,齐桓公率领齐国、鲁国、宋国、陈国、卫国、郑国、许国、曹国等八国联军先对楚国的盟国蔡国实行军事行动;接着,齐桓公率领大军联合进攻楚国。两者相持不下,通过外交谈判,楚国答应遵守诸侯的本分,恢复向周天子的纳贡。于是齐桓公和各小国诸侯共同与楚国在召陵订立盟约,互相结盟,各自退兵,史称“召陵之盟”。
8.首止之会、宁母之会与洮之会
齐桓公三十一年(公元前655年),周王室发生更立太子之事。周惠王已经立王子郑为太子,因惠王王后喜欢小儿子带,周惠王于是想废掉郑立带。周惠王死后,齐桓公邀请鲁国、宋国、卫国、许国、曹国、陈国等国在洮会盟,正式将王太子郑扶上周天子宝座,是为周襄王。
9.葵丘会盟
齐桓公三十五年(公元前651年),齐桓公与各诸侯国在葵丘(今河南兰考)会盟时,周襄王因齐桓公带头支持自己继位,于是派宰孔赐给齐桓公祭庙所用的胙肉、彤弓矢以及天子的车马,这是周天子对于诸侯国的最高奖赏。周襄王派大臣与会并送重礼,说明周襄王承认了齐桓公的霸主地位,会上齐桓公俨然代周天子号令诸侯,标志着齐桓公霸业达致巅峰。
前一篇:明朝常遇春算不算常胜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