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漠孤烟直——榆林横山接引寺、波罗古堡游记

(2020-09-27 08:44:35)
        又是一个周末,天气预报说周日有降雪,我们几个远离家乡的人决定利用周六去一趟榆林横山波罗古堡去参观游玩。做好攻略,打着导航,两个多小时后,我们来到了横山波罗古堡。
        波罗古堡在山上,山下是一座规模较大,历史沧桑的寺庙——接引寺。
       接引寺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代,唐贞观二十二年,由高僧智远创建。后天竺释子不空三藏法师重葺,增其规模。到了宋代,西夏元昊称帝,陕北成了宋和西夏征战之地,每年二月初二李元昊亲来接引寺敬香还愿以保佑其奏凯。后来他的子孙尊祖训亦常来接引寺上香。明末李过在此建闯王碑一座。清朝时,康熙亲征准噶尔在大接引寺驻跸,亲笔题写“接引寺”牌匾,乾隆赐“慈悲千古”匾额一块,嘉庆钦赐御用的红绸子扯檐一块,上 书:“奇佛一座、万古留传”八字。一座偏僻之地的寺院竞有如此传奇的历史,不免让人惊异,也对斯地有了更多的敬意。香火旺盛的接引寺见证无定河畔了-的战争,也被裹挟进战乱中数次被毁,劫难来了佛门净地也不能幸免。但毁坏的毕竟是佛像,和平时期寺院又屡屡重建,才有了今天的梵音宝刹。

          接引寺依山而建,寺门就在省道的上方,门上匾额“接引寺”三字端庄秀致。拾阶而上进大门,穿过下层庭院,再登谒圣宫,直至石佛殿,接引寺其余建筑均是改革开放后复建的,包括乐楼、禅楼、钟鼓楼,以及大雄宝殿、华严殿等,还有道家的祖师三皇等殿,寺院还在扩建,整个建筑群气势恢弘,红墙琉璃瓦,雕梁画栋,庄严肃穆。寺内角落里那些断了的碑头碑身以及石佛殿前巨石雕成的残余碑座,墙边古朴的石龟无不诉说着古寺曾经的辉煌。

古老的建筑早已斑驳,但仍然可见雕梁画栋,斗拱勾连。

饱经风吹日晒的琉璃瓦见证者寺庙的沧桑岁月。

        寺庙中还有很多近年来复原的建筑。虽是色彩艳丽,但毕竟少了那种历史的积淀,显得轻浮。

        石佛是接引寺最重要的的古迹,但因年长日久,风化严重,佛像只能依稀辨认,但面目失却了曾有的慈祥,倒有几分狰狞。据说石佛是天然形成的,也不知是真是假。

        接引寺后山就是大名鼎鼎的波罗古堡。波罗古镇建于1436年,比榆林建城还要早10余年,最早为军事防御用的小营寨,是明代为榆林长城沿线设防的36营堡之一。后来经过进一步扩建,其逐渐扩展为具有一定规模的小城镇。两百年前,城内居民过万,人称“小北京”、“小扬州”。近代革命历史中的“横山起义”就发生在这里。
        波罗这个名字出自梵文,意思就是“到达彼岸”的意思。今年元宵前来到这座历史上有名的繁华古镇,看到的却是一片衰败,到处颓垣断壁、残砖碎瓦,好多房屋上已是荒草萋萋,只有不足20户人家还在近乎废墟的古城中生活着。古镇城堡内遗存有玉皇庙一处,寺塔一座及明清南北大街一条,有多处明清风格的四合院及城墙古塔,庙宇门楼。沿着坑坑洼洼的石板路,穿过尚还齐整的凌霄殿,是屹立在无定河畔破败孤独的响铃塔。

        整个古堡城墙基本完整,能看出原有的轮廓。这是西门旁边的一段城墙,外墙砖基本完整,内墙上的城砖早被当地村民剥下盖房子用了。

        墙砖脱落的城墙伤痕斑斑点点,我们猜测这上边的大大小小密密麻麻的小窟窿可能是当年攻城抢跑留下的弹痕。

        北门基本保存完整。进入北门就来到了城内。

城内大部分建筑都已废弃,倒也居住者不多的几户人家。

        不到十分钟,我们由北门走到了南门。南门基本保存完整,加上新修建的一段古城墙,倒也显得气势恢宏。

        南门向里的大街已经修复完整,街道两边甚至还有几家经营小吃、冷饮的店铺。但此时正值寒冬,都歇业了。

南门里边有供人上城的台阶,我们登上修复好的城墙。

        站在城墙北段向下望去,无定河静静地向着东方流去,这个川道比子洲所在的大理河川道要宽很多,因为有水灌溉,甚至还有很多片水稻良田。难怪这里要成为北宋和西夏反复争夺的地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