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一年级科学教材培训
(2018-11-28 08:15:49)分类: 课题论文 |
二、逐课说明。
第一单元:《我们爱科学》
1、(幻灯片10)解释10.1、17.3的含义。(10.1生命科学领域、17.3技术工程领域
10.2、17.3是对应科学课程标准的主要概念,的表示对应主要概念在1、2年级段需要完成的学习目标。这些内容在教参每单元的学习目标中都有。
2、(幻灯片11)单元重点
教师心中把握3点:我们的科学课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以活动体验为手段,以形成科学知识、科学能力、科学态度为目的。
科学探究是学生探索和了解自然、获得科学知识的重要方法。小学科学课程的学习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小组讨论法、角色扮演法、现状调查法、作品制作法、信息搜集法、模拟创造法),探究式学习是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探究式学习是指在教师的指导、组织下,让学生主动参与、动手动脑、积极体验、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在活动中体验,获取科学知识,领悟科学思想、学习科学方法。
第1课《走近科学》
1、(幻灯片12、13)是要求学生在本课当中需要了解到的内容。不是要求老师生硬的告诉学生这些内容,而是在活动中去渗透。
2、第一课的内容:
第一个活动:了解科学课的内容
科学课研究什么的,就是研究我们身边的事物、我们看到的、了解到的,想到的,都是我们的研究对象。四大领域怎么渗透给学生呢?这个活动本身就是引导学生提出各种各样有关四大领域的问题,教师就总结:这就是我们科学课要研究的内容,研究各种各样的物体、动物植物等生命体、地球宇宙、研究技术等。用这样浅显通俗的语言就使学生了解了我们科学学习的四大领域。
第二个活动:吹纸片活动
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过程。注意:5环节中的实验包括两个方面设计实验(简单的实验不要用复杂的语言描述:本课完全可以让引导学生观察书中的图片后,师生共同讨论怎么做)、实验验证。其实也是过去的那六个环节。
探究式学习方式:提示今后我们都会像今天这样自己动手去做,去想、去交流,大家愿意吗?既让学生了解的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又时时引发学生对科学的学习兴趣。
第三个活动:折纸飞机
书中纸飞机:首先涉及到是手工制作,从飞机的颜色的,我们还可以看出,这个纸飞机不仅到做出来,还要做得漂亮,涂色,要想让飞机飞得远,还要精心去折叠,所以就这样一个简单的纸飞机,就渗透了科学与技术、工程、艺术、数学等学科的整合。
本环节教学也能学生体验探究的基本过程;(幻灯片15),这里边的“设计”这个环节:可以首先调动学生的已有经验,问一问:谁会叠纸飞机呀?让学生先交流,教师再引导(活动手册上有书中纸飞机的折叠方法)。另外我觉得纸飞机的样式不一定非要和教材中相同,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帮学生找出样式相同的纸飞机,比较评价谁的漂亮、飞得远。
3、教学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幻灯片16)
(1)四个方面:在第一个活动中我们已经解决。
(2)纸片向中间靠拢:应该向学生解释:这与空气的流动有关。如果还有疑问,可以简单解释为:吹起时,中间的空气少了,两片纸两侧的空气压力增大,就把两篇纸压向中间。再多就不能说了。可说:以后我们还会学习到。
(3)纸飞机的完成时间:这课可以利用课上时间完成。
本课有动手操作、亲手制作,学生的学习兴趣肯定会更高涨。
4、教学建议:(幻灯片17、18)
课前教师多找图片资料,让学生亲自去动手、去探究。
5、教学资源(幻灯片5)
类似这样体验,我们可以穿插到教学过程当中,丰富课堂内容。
第2课《我的感官》
1、教学目标:(幻灯片20)
2、内容结构:(幻灯片21)2课——13课都分为这样的3项内容:情境与问题、探索与发现、应用与拓展。
介绍幻灯片了解本课内容。
3、教学过程:(幻灯片22——25)
情境与问题:创设情境: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情景,比如:可以用“指五官的游戏”,让学生产生探究兴趣。
观察橘子:介绍幻灯片四个步骤,我们的感觉器官能帮我们做什么,要让学生交流。
观察游戏:五个步骤
活动:盒子里有什么?
注意:判断的依据:就是让学生交流,他是怎么猜到的?调动学生的生活已知,还要让学生完整的、清楚的描述,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器官:注意提示手(皮肤)以前是眼耳鼻舌手,现在把手变成了皮肤,内容更宽泛了,皮肤包括手、脸,身体上其他地方的皮肤。
拓展与应用:不光保护眼睛,耳朵,还有其他的保护方法必须都让学生明白。
4、活动手册的内容,可以适时的穿插在教学中,作为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
第3课《放大镜》
1、教学目标:(幻灯片26)
2、教学过程:
情境与问题:比如利用谜语、或者直接拿出放大镜,提问: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呀,可好玩了,想不想试一试?用这样的情境引起学生情趣。
我觉得在这里可以简单了解一下方法经的组成,教参中好像没有这个内容,我觉得学生了解了放大镜的组成,才能更好的为后边的自制放大镜铺垫。
使用放大镜:可以先让学生自己玩一玩,怎样能把物体看清楚,再让学生描述,然后师生共同完善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最后教师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方法再次观察,掌握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同时更大程度的满足学生的好奇心。
讨论:引导学生了解放大镜的更多用途。可以用它观察身边的更多物体。
自制放大镜:(幻灯片29)这个环节的操作步骤。
活动手册里描述的步骤非常清晰。我们可以让学生自己参照上边的提示完成。可以课上完成。
教学建议:(幻灯片30)
第一单元结束:活动手册有个单元评价表,我们一定要注意引导学生完成。在课堂上我们有过程性评价,这个终结性评价,也应该及时完成,现在的课标要求终结性评价和与过程性评价并重,请各位老师要提起注意。另外就是学生的自评和互评,不光是这个单元,其他单元也是,活动结束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在活动中表现怎么样,也可以评价一下其他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