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孙宅巍:首部以纪念碑来再现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大作

(2022-04-02 17:31:00)
标签:

历史

分类: 评论
    20211211日,长篇纪实文学《纪念碑下—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丛葬地田野调查》研讨会在南京白云亭文化艺术中心召开,省社会科学院资深研究员、南京大屠杀史专家孙宅巍与南京师范大学教授、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研究知名学者经盛鸿,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导,“非虚构研究院”院长王晖,鼓楼区作协名誉会长、省作协原副巡视员李凤宇,市作协顾问、作家傅宁军,南京市委老干部局副局长、学者吴光祥等共同出席。
    孙宅巍先生即席发表讲话,高度评价《纪念碑下》的出版,他说:
    我从事南京大屠杀研究已经40多年了,对大屠杀丛葬地、同胞遇难地都十分熟悉,20多块大屠杀纪念碑碑址也都跑到了。很高兴有幸先看到了这本书,我感到本书有三大特点,
    一是题材大。大家知道,从上世纪60年代,南京大学高兴组教授就开始调查研究,南京大屠杀事件已经从南京的研究、江苏的研究,中国的研究走向世界,成为全人类共同的纪念。如果说它是一个学术问题,已经成为世界学术研究的一个焦点问题。选择这样一个重大题材进行挖掘、创作,且在纪念国家公祭日之时出版,意义重大。本书以南京大屠杀为主题,对30万同胞经受的磨难,从各个侧面进行了淋漓尽致的介绍,为我们以史为鉴,开展勿忘国耻,圆梦中华,开创未来的教育,提供了难得的宝贵的教材。
     二是视觉新。这本书以纪实的手法,通过大量的史料,围绕纪念碑的中外报道,今天的变迁进行写作,使无声的纪念碑发出了声音,使人们在看到静止纪念碑前,听到幸存者的声音,人们的交流。通过24块纪念碑,把南京大屠杀全景式地展示出来,告诉了人们它的来龙去脉,周围的故事,今天人们的活动。特别是下关电厂邓成翠的事迹,为了一个诺言,她多年如一日,每个星期都要祭扫、清理纪念碑,读来令人十分感动。
    三是功夫深。也许多数读者不能轻易下结论,但作为研究大屠杀的学者,我可以举三个例子。一是下关电厂纪念碑,过去宣传不够,不少人不知道它始建于上个世纪40年代,1951年重修时柯庆施市长亲自撰写了碑文,加上了解放初期被国民党轰炸电厂时牺牲的2名死难工友的姓名。纪念碑几经变迁后,许多人不清楚纪念碑后的有故事了。二是广东山庄纪念碑。这是一处藏在城北公墓里的纪念碑,为纪念因受重伤的50多名粤军伤员,在沦陷前后被侵华日军杀害而建。其中,有被炸死炸伤的,有被日军攻进城后被屠杀的,是侵华日军杀害放下武器的伤兵,滥杀无故的铁证。由于碑名上没有时间,没有南京大屠杀的字样,地址也几经变迁,很不好找,但本书也详尽地记录下来。三是正觉寺纪念碑。这里被害的人数不多,埋葬的人也不多,碑文记载死亡17人。但在书中,不仅记录了17名僧人,还考证出同时被害的其他13名难民,有名有姓,丰富了过去我们掌握的史料。可见,作者下的功夫之深。
    (根据录音整理并适当删节,未经发言者审阅。整理人:林新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