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整理薛法根《如梦令》

(2019-07-09 15:35:58)
分类: 转载

转载——整理薛法根《如梦令》

 (2019-04-17 09:31:53)

薛法根 《如梦令》

课前谈话

我叫什么名字?

一、课题导入

齐读课题  为什么叫“如梦令”?

教师讲述如梦令的由来:五代 后唐庄宗 李存勖

出示《忆仙姿》  指名读  齐读

这首词有两个“如梦”,你感觉是什么样的梦?

生:悲伤

生:凄美

生:用热闹衬托凄凉

师:这种感觉反映在具体的三个事物上,是什么?

生:残月落花 烟重

教师分别提问如果是愉悦的就是什么事物?

生:圆月明月 百花齐放 青烟

师:是人的情感会寄托在特定的事物上,读诗读词要去体会。(方法指导)

再读后两行。

师:苏东坡建议将忆仙姿改为“如梦令”

师:令什么意思?

师:宋词当中篇幅比较短小的成为“小令”,篇幅比较长的叫什么?

长调(慢词)

师:如梦令有特定的格式,有几句?几个字?凡是用如梦令写的都是七行三十三个字。叠句是词眼,读懂就读懂全词。

<</span>意图:了解“如梦令”的由来及其写作规律>

二、了解作者

1.出示李清照资料,指名读

2.教师补充:两首非常有名,今天学第一首。

三、读词

1.指名读词

2.为什么每行的最后一个字都读的很重?

押韵,压“u”的韵

师:压的韵要重读   (板书:轻重  韵)

3.再指名读

4.和之前读的有什么不同?

断句

古诗词是有断句,分别背诵五言诗和七言诗,总结出后三个字为一组进行停顿。这篇词前两个字最重要,读懂就读懂全词了。(板书:停顿 结构)

5.还要注意长短(板书:长短)哪些字读的长一些?哪些短一些?

学生猜不出

教师:阴平 阳平 上声 去声 ,平长仄短

出示带仄平的诗,教师领读,学生练读,指名读,教师指导

读到后来隐去平仄,出示篆书和草书,再读 最开始读的学生收官

(学生到这里已经会背了)

师:积累的多了,有文化。适合吟诵,适合传唱

四、解词,想象画面

1.这首适度的懂吗?有什么疑问?

生:常记

师:常常想起,整首词是一个回忆

生:争渡

师:怎样划是“争渡”?

生:快划

师:有人认为不是快划,争渡是有典故的。(出示带“争渡”的诗句)

李清照当时心情怎么样?  着急 慌张

争渡在很多解释中是“怎渡”,到后来是“快点划”,是一个过程。

2.读“常记”,什么时间去郊游的?

傍晚

什么地点?

溪亭

溪亭是什么地方?

谁去?

李清照

我常常想起那是一个夏季的傍晚,我和小伙伴一起去郊外的溪亭游玩……

3.学生想象画面,写画面

4.现场展示

“惊飞一群水鸟”“迷路”“着急了”“找到了回家的路”

师:当时鸟是怎么被惊起来的?(水声 桨声争论声 欢笑声交织在一起)

生:沉醉,是陶醉于美景。儿时不应该喝酒。

师:李清照年纪轻轻就喝酒,喝得怎么样?

(玩着,玩着……喝着,喝着……醉着,醉着……划着,划着……)

师:回忆着说一说,语速慢一点

5.学生修改自己的改写

6.师总结:还原

7.李清照回忆这些事的时候,再出门之前对郊游过程中哪几个地方没想到?

沉醉 误入  惊起

谁惊了谁?(人惊了鸟,鸟惊了人)

开始是惊吓,后来是惊喜,当后来作者再想起水鸟从身边哗啦哗啦地飞起,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回忆?

生:美好的回忆  朦胧的回忆 奇妙的回忆 暖暖的回忆

师:甜蜜的回忆

8.齐读词

9.师:一波三折,作者只用了33个字

四、倾听歌曲,区分视角

1.这首词有两个人吟唱过,一个男人,一个女人,你要听哪个?为什么?

2.播放女人的吟唱,是什么样的旋律?你感觉是多大年龄?

3.播放男人演唱的《如梦令》

师:写这首词李清照十六七岁

4.读第二首《如梦令》,千古第一情诗。

 

 

薛法根

经典的诗词是需要花时间慢慢品味、咀嚼,经典文本可以花2-4课时,让孩子静下心来慢慢读,小学解读关键词就是“慢”,初中要学的宽,高中要学的活,大学要学的新。把教材中的篇目进行分类,定篇、类篇、用件。今天首先教的是朗读,轻重、停连、长短,第二教理解古诗词的基本方法——还原,通过写作还原出来,用写的原因是让每个学生都得到锻炼,还原的最好方法是写作,把是改写成文是语言的转化,是深度学习,过程中理解、体会更深切,古诗词意义的断裂、删减得以增加和连接。第三教学生体会诗词当中蕴藏的情感变化,知人论世。语文教学要把复杂的事情变简单,把枯燥的事情变得生动、有趣。教师要思考为什么学语文?

语言是要运用的,在运用中表达、理解能力才会提升,教师要创造各种环境引导学生运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