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正选作品选:三千沟壑唱新歌
(2023-10-20 16:30:45)
三千沟壑唱新歌
(1)
这是数年前一个下午出现的一组惊心的镜头。
那年,许多人为了看山外的世界,筹划着去外地旅游。我却觉得,自己虽然一生都生活在脚下这块土地上,却未能到过本地的许多地方实应是一件憾事!说行动就行动。我在连续数日里,骑着崭新的125钱江摩托车,游了晴岚、南村的王沟、毛家山等许多村庄;游了圣人涧附近的山梁;游了风斜口、柴庄、直至这道塬最高处的柏树岭。在游玩中通过观看和与农人的交流,还有了不少愉快的收获。最后,我驶向了县城附近的最后一道塬——部官塬。
黑窑村是这道塬最高处的最后一个村庄,紧靠中条山裙部。我穿过黑窑村,蜿蜒突破村后山根坑坑洼洼的石子场后,发现山腰上悬挂着一线通向山顶的盘山小道。我想从这条山道上爬到山顶欣赏大山壮美的风景。但看着这样的路却似乎不是骑着两轮摩托车能上到山顶的路——路面极为陡立、狭窄、凹凸不平、大小卵石遍布、一面是头顶悬着怪石突兀的壁仞、一面是跌下去便会粉身碎骨的悬崖。我敢这样说,绝对无人骑着两轮摩托从这条路上去过山顶。
但我不服输。还是在80年代初全县民间没有一辆摩托车的时候,全县没有一家私人摩托车修理部的时候,我就骑着体格庞大档位复杂的黄河250摩托,因工作性质冲过了多少惊险山道,又因那时没有柏油路,一旦有汽车驰过公路,车后顷刻就成了延绵数百米的滚滚尘土。在这样的路上,为不让身后的汽车超过我,把我淹没进滚滚尘土里,我时常与大汽车决战山峦沟川,终使狂傲的大汽车喘着粗气远远认输在我的身后。有位在县三管局开大车的老乡叫李长印,一生以开车威猛著名。一天下午天刚擦黑,我骑着黄河摩托带着一位会开汽车的小王,从县城回杜马。当我们刚转过即将进入西祁村的弯路时,身后的小王说:“哎呀,不好!后面来了一辆大汽车!这个开车的肯定是个二旦。刚才咱们后面还没有汽车,怎么突然就冒了出来!怎么办啊?”小王是怕汽车超过我们掀起的弥天尘土会让我们成为土驴子。我低声说:“坐稳了,别吭气!”遂迅速调整了驾式,加大了油门,摩托顷刻大吼着向前猛冲起来。后面的大车师傅似乎是发现我们是在和他较劲,便加足马力紧追不舍。郑沟是一个有多处弯道的大山沟。我的车下坡的速度极为猛烈,转弯的时候车速也未减多少,车轮几乎就旋转在沟的边沿。当然这里面有相当的技巧,否则必然窜下深沟。平时开车胆大的小王也不由得惊吓的发出惊恐的叫声。而身后的大车依然是穷追不舍。当我的车在沟底的涧水里冲过时,大车居然抄近路从水库颠簸的坝面上往过冲。但在一刹那间我还是超过了大车。上坡路更是摩托的强项,我把车的五个档位用的是淋漓尽致。大车离我们越来越远。身后的小王说:“这个开大车的就是个二旦。”我一口气冲到柳沟村的潭岔路口,便停了下来。我想看看这个开大车的师傅是谁,我想,这个大车师傅也一定想知道我是谁。不一会儿,大车赶了上来。原来是以开车威猛而著名的老乡李长印师傅!他是去杜马供销社拉货的。李师傅见是我,连连呼叫说:“我就想知道这个骑摩托车的是谁,可硬是追不上!”后来听我们村的人们说:“长印说,都说我李长印开车二旦,那正选比我还二旦。”
唉,其实,我这“二旦”是那具有弥天尘土功能的公路逼出来的!
那天,在黑窑山底,我凭着多年积累的车技和胆气,凭着优良的车况,毅然爬上了令人头晕的崎岖山道。在数公里长的险道上,我不断变换着车的档位和油门,避坑躲石,居然上到了我从未到过的山顶。山顶有条横贯东西的林区公路,是怕林区着火修的救火备战路。在山顶上我隐约看到了山北脚下遥远处从未看见过的运城盐池。此外,环顾远峰近谷,可谓是百里无人烟,宛若世外,只有头顶灼热的太阳、悠悠的白云和草丛中翻飞的蝴蝶相伴。我禁不住对着四周的幽谷山脉大吼了数声。
在微微吹拂的山风里,我时而远眺,时而近观,自由地游荡在与大自然融于一体的世界里。然正在得意忘形之际,却突然意识到,这里有危险潜伏着:听说山林里有野猪、金钱豹和狼!我即刻决定骑车返程。当我进入上山时的盘山小道时,才真的是领略到了上山容易下山难,上崖容易下崖难的说法。此刻,我发现在我的车轮下几乎就是条死亡之路。隐隐恐惧感掠过我的心头。我后悔不该强行上来。在陡直的坡道上,摩托车前低后高,骑在车上的我,感到就是居高临下垂直般地往下降落。最可怕的是,狭窄的路面上遍布着随时能导致滑倒的大小鹅卵石子、有棱角的石块和经年雨水冲刷出的如网织般的不规则的深浅水道,一旦滑倒,就会百分之百的连人带车倾进深深的山谷!为了防止被滑倒,我除全神贯注地驾驶外,是绝对不能动用前刹车的。而在如此陡立的坡道上,又必须不断的依靠刹车确保安全;但平时动用刹车时,早已形成了前后刹车几乎是同时使用的潜意识习惯动作,然遭遇上这样要命的路,前刹车真的是一点也不敢用!只要左手指不经意间捏一下前刹车,危险顷刻就会降临!为了防止潜意识里的动作出现,在整个下坡的路段中,我的嘴里就一直不停地低语着“不能捏前刹”五个字!
不管怎么说,我是终于摆脱了死亡之路!否则,就不会在这里向大家絮絮叨叨地诉说死亡之路的故事了。我在此提示,假如谁要再搜集整理平陆之最和平陆第一,千万不要忘了我这一段:黑窑山摩托登山第一人!
(2)
数年之后的2010年5月1日9时。晴空万里,艳阳高照。一辆黑色桑塔纳轿车稳稳驶出熙熙攘攘的平陆县城,经宽阔的太阳路北段,上南坡,驶入沿山公路,越过太臣段、部官段、东祁段直指黑窑山方向。
车内的主人是本草民全家。
欲问此行意欲为何,话题又得慢慢说起。
2010年的1月和4月,本人先后参加了县作家协会举行的两次平陆作家采风活动。采风活动中,我发现自己多年一直蜗居县城,真成了傻乎乎的了。不知黄河边什么时候冒出了一条贯通全县数百里的沿黄旅游公路。更不可思议的是,采风的豪华大客车去张店参观风口文化大院、博西度假村、移民搬迁区、虞坂古盐道、风力发电站等诸多项目,居然是从黑窑山翻越而过,而不是从原来唯一的209运茅国道上去的。
你说奇不奇。几年前,黑窑山上还是我经历的死亡之路,眨眼间大客车却像变戏法似的都能轻松翻越而过。在采风的车上望着车窗外幽幽谷底的苍苍林海,我恍然如在梦境。真的是天堑变通途啊!
采风归来后,儿子看到我沿途拍的照片,又听了我对翻越黑窑山、风力发电站、虞坂古盐道神采飞扬的讲说,便产生了欲沿着我们的采风之路参观考察的浓厚兴趣。于是,我们全家一致决定于“五一”这天,在人们纷纷去全国名胜景点旅游的热烈气氛中,取道新出现的黑窑山盘山公路,去参观最终的目的地──虞坂古盐道伯乐相马之地。
当我们的车驶入黑窑村的时候,妻子却持怀疑的语气问我:“你们的车真的是从黑窑山过去的?”我说:“这还有假,第一次和第二次采风都是从这儿过去的。”
这一带曾是妻子早年工作过的地方,又多次参加黑窑山的植树造林活动,自然对这里的山形地貌是熟悉的。黑窑山“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境况是她心中挥之不去的影子。这种影子使她不由自主地为从这儿能否通过担忧。她有点不相信我们的车真的就能从山巅上开过去。当我们的车驶上半山腰后,妻子还是时不时地担忧路的可靠性。
那天,我们在张店境内参观结束后,依然是从黑窑山原路返回。看看时间还早,我们决定去杜马的大郎山看看。因多年未走过通往杜马的沿山公路,有点担心郑沟以西的路面会早已破败不堪。当我们翻过西祁村,进入郑沟的路段时,却惊奇地发现,亮光光的柏油路面出奇地平整。我们以为只是暂时的一小段好路面,结果一直到潭里、车站,都是绝妙的柏油好路面!在这里,我们转北驶上了大郎山方向。我知道几年前这里到大郎山一直是土路,如果是骑摩托车,车只能骑到大郎山底,然后从坑坑洼洼的坡道上步行到山上的扫帚坪。那天我发现,昔日的土路已变成了水泥路,从大郎山底到扫帚坪也成了宽阔的公路,我们的车径直驶上了扫帚坪。从扫帚坪返回到潭里车站时,我们没有从郑沟原路返回,而是经过杜马乡政府、杜村、马村平整的水泥路段和马村到龙门关的柏油路段,经新建的盘南大桥、条山大街返回。结束了一天浩繁的旅程。这一程,真的是不可思议,若是数年前的路况,在一天里晚出早归轻松游玩这么多的地方,是断然不可能的!
(3)
在对道路的考察和了解中,我得知全县的交通状况已经是彻底的旧貌换新颜了!为了改变山区三千沟壑道路的旧模样,县委、县政府早已在全县三百里天地干的是轰轰烈烈,天翻地覆!
平陆的交通条件真的是今非昔比了!
在平陆这块土地上,由于恶劣的天然地理条件,千百年来,生长在这里的祖祖辈辈们,因交通艰难,命里就注定要比人家平原地方的人多受苦多遭罪,日子也是过得窝窝囊囊,尤其是那久居山旮旯里的山民们,一脸的呆板、暮气、少灵性。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全县在晴好天气可以能通行的公路仅仅只有几十公里,村与村之间的道路多是驮运路。80年代前,有一条沿山的县级土公路,从县城往县西至洪池乡60多公里,要翻越6条大沟6道塬;从县城往东至曹川70多公里,要经过一面大坡、七条大沟、8道塬。而且逢雪雨天气,车辆就无法通行。村里人到县城办事还都是硬靠两条腿翻沟越岭地步行。许多人活了大半辈子没到过县城一点也不稀罕。到了80年代初,增加了一条从县城到洪池的沿河公路。2000年前又增加了一条从县城至曹川的沿河公路。然而这样的交通现状对全县人民来说,依然是陷在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困境里。就这样,也是经历了几十年、几代人的艰难努力,轰动了全国几十年的《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的事件也是因修路引起。
历史的时针指向2006年的时候,平陆交通的现状与周边地区交通的变化,与让平陆走进世界,让世界走进平陆的美好愿望已显得很不合拍。为此,新一届的县委、县政府领导,下决心带领全县人民再次掀起一场道路革命,并前瞻性的决心实现“100%县乡公路油路化,100%村路巷道油路、水泥化”的理想,为山区人民设计出更美好的生活蓝图!
在全县人民全力改变公路面貌的热潮中,省委、省政府也送来了福音:一条富民战略工程沿黄旅游路在平陆境内通过,途经沿河9个乡镇50个村庄。全长117公里。这条公路的建设任务责无旁贷的落实在了平陆县委、县政府的职责范围。从2006年8月14日召开沿黄扶贫旅游公路建设动员大会开始到2009年底,整个数百里长线和沿途相连的支路测量、计算、筑涵洞、架桥梁、开山劈岭,书记、县长、交通局、沿线的村支委、村委与具体施工的建设者等诸多的相关人员高唱了一曲震撼山区的道路建设之歌!工程建设的质量和速度得到了省、市领导的高度赞扬,全市沿黄扶贫旅游公路现场会在平陆黄河岸隆重召开。
其实应该说,2006年到2010年平陆就是一个交通建设捷报频传的时间段。你看,与全县四通八达的交通相匹配而重建和新建的周仓路、城北209国道、太阳中路、太阳南路、古虞路、茅津路、新湖路、黄河大道和为县城南扩、缓解城镇压力而建的70米宽的即是路又是未来的街道的条山大街,一条条美丽、漂亮、大气!每当夜幕降临,街灯闪烁,犹如从天而落,为未来更为具有魅力的平陆增添了不尽的光彩和遐思。我所经历的黑窑山“死亡之路”之所以也会成为大道通途,是因为经多年的植树造林,那里的莽莽林海已成为天然的森林公园;山顶已不是我从前看到的百里无人烟、草丛里翻飞的蝴蝶、悠悠的白云,而是矗立起了一座座高达70米的雄伟的风力发电站。从这条路上去,可以观公园,赏风车,享受天然氧吧;随着路的延长,会引导你进入张店塬循环舒畅的“村村通”公路,村村通又会带你走近新兴的博西度假村、风口滑雪场、古老的地窖院、著名的伯乐相马之地虞坂古盐道、神秘的千年古城墙、桃红果香的田园风光、景色宜人的四周山林荫。
据相关资料显示,截止2009年12月9日,全县就实现了村村村通油路、水泥路的目标,县、乡、村三级公路总里程达1124公里,达到了全县干级公路、县乡公路、通村公路的互联互通,形成了“东西三主干,南北千条线,县城大循环,城乡一体化”的公路网络。在全县“村通油路、水泥路”的进程中,县政府将“100%村村通客车”的目标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对农村客运车辆实行程序简化、减免规费、发放燃油补贴等多项优惠政策,共发展农村客运线路34条、客车72辆,新建了张村、常乐、洪池三个四级乡镇客运站,安装候车厅21个、招呼站牌113个,村村实现了直通客车。村民们在自己的家门前就能坐上客车,这都是昔日山里寻常百姓做梦都不敢想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