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黄河风
黄河风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9,016
  • 关注人气:6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醉不醒的葛永刚教授之黄河情怀

(2023-06-02 11:47:56)

一醉不醒的葛永刚教授之黄河情怀



发表于2021年《神州》期刊


作者:黄河风


    2016年4月4日。平陆县东部山区一个群山环抱林木遮掩的村落,径幽人稀。村里的一个山脚下,一会暖一会凉的山风,吹拂着一位老者朴素的黑色衣衫、沧桑的面容、花白的胡须、艺术家式的雀尾发型。一群不知名姓的鸟雀在头顶上空盘旋鸣叫。老者腰背挺直,神情刚毅肃穆,头戴深灰色鸭舌帽,炯炯有神的眼里涌出的泪水,渗过眼镜的边沿,缓缓滑过他略显褐色的面颊,面对眼前的墓碑,长跪不起……

    村的名字叫姚家坡,位于平陆县坡底乡境内,曾经是一个30多户200余口人,历经400年风雨具有历史文化积淀的村子。2015年11月8日,葛军贤等一群摄影家报道了这个古落村子举行的最后一场婚礼。笔者于2021年走进该村子时,村里只有两户三人了,其余所有人家已经迁徙他处,留下了一座座荒无人烟的“古屋”,从航空往下看村子,竟然有维纳斯般残缺之美。

    老者叫葛永刚,祖籍姚家坡,1954年随父母定居广东。2016年4月4日,是他回到平陆为早逝的老爷 、爷奶立碑纪念的日子。虽说是一生几乎没有在这里生长,但他心里的根还是在这里,面对老坟新碑,他用磕头祭酒的方式,倾洒了他心中对祖辈对故土的万千情思。

    葛永刚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1980年后调至广东肇庆学院美术科任教,1985—1987年首任美术系主任, 2008—2010年兼职广东工商学院设计系主任;2013—2015年聘任为广州工商学院美术系教授兼任教学督导。“数十载耕耘于艺坛,桃李满天下”。

    2016年回到儿时的姚家坡村。然而,此行却令所有熟悉他的人包括他自己也没有想到的是:他这次回来,便被家乡的山水所迷,一下扑倒在家乡的山水怀抱里,和家乡的山水紧紧拥抱缠绕在了一起,且一醉不醒。

是啊,家乡的群山,家乡的黄河,家乡的田园,家乡依山傍水的美丽,怎么能吸引不住所有的赤子之心呢!

    他毅然在平陆购买了房子,和夫人定居在了平陆,他要用自己的情怀和手中的画笔描绘传扬自己的家乡,描绘家乡的黄河。

    他先是找来平陆地图,又从网上调出平陆地图,每天一个一个村庄的看,一条一条沟壑的看,特别是黄河沿岸的地形地貌,看得更为仔细,直到平陆的三百里河川都形于心,入于脑,一个宏大的思想便渐渐成熟。

    从此,平陆的山沟村寨,阡陌田野,黄河沿线,都留下了他勤奋的脚印,他要把家乡以黄河为主线的迷人景象创作成画卷展示给世人。

    在雪后初霁的日子里,笔者做向导,和他一起,从平陆的东坪头、七里坡、张村塬疙瘩的马鞍桥三个不同方位,居高临下俯察黄河。

    他深深被辽阔壮美的黄河和群山、雾岚、云彩、大桥、田园、村落风光所吸引。在寒风扑面的塬疙瘩梁上,在百万年前猿人栖息的七里坡恰如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几十年没有人经过,立陡立陡狭窄的山梁险径上,笔者面对脚下打滑,一不留神便会滑落深谷的境况,心中时有恐惧,而已七十多岁的葛永刚教授,丝毫没意识到险情,专心致志,置危险于不顾的拍照视察。笔者想:这就是热爱家乡,愿为艺术献身,壮烈的赤子情怀。

    从七里坡到山下的赵家坡村,面对茫茫白雪的覆盖,多次找不见路径,心中不禁感慨:幸亏老乡为我们带了拐棍,能防滑和探路。在深如幽谷的绝壁崖上经过时,葛教授依然置危险于不顾,观察分析地形地貌形成的渊源。

    九曲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在伟大的母亲河畔,葛教授完全忘记自己已是七十多岁的老者,他竟然像一个青春年少,一发不可收拾的奔波于黄河两岸——被誉为黄河中上游第一峡谷的青铜峡,世界最大的黄色瀑布所在地壶口,偏关老牛湾,黄河小浪底,号称“黄河三峡”的八里胡同峡、龙凤峡、孤山峡,万里黄河第一坝三门峡大坝“一步跨两省”的地方,从三门峡大坝到芮城大禹渡120公里之间,都摄下了他的身姿。

    为了便于自己出行考察写生,他购买了老年代步车,冬迎寒风,夏冒酷暑,胸中奏响着自己心中的黄河谣旋律,边外出写生,边构图创作,时常是早出晚归。就这样,一幅幅黄河风情、平陆乡土人文的油画作品诞生在他舞动的画笔下。最长的一幅画卷《大美平陆》70cmX720cm,用时20多天,画面构图是从河对岸的三门峡河岸遥望平陆黄河段的草木、村庄、县城、天鹅、风车、大河碧波。

    你若站在大河对岸,就犹若站在《大美平陆》画前,恍然进入“远山不墨千秋画,近水无弦万古琴”的意境;你若站在《大美平陆》的画前,就犹若站在大河对岸,看得入神,画面中的碧水蓝天,就会在意念里渐渐阔远起来,画中似乎就有黄河水面上那特有的河风徐徐吹了过来,轻抚面颊,不觉间,便心旷神怡,心胸宽广了起来;那些“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的优美诗句便回荡耳畔;你若熟悉河对岸看平陆的景观,会弄不清是在看画还是在看景。

    《大美平陆》的画面是把四季融于一画的,但画中的河面却是一顷美丽的碧波。而实际上平陆段的黄河水只有每年的10月份到来年的6月防汛前才会是一顷碧波荡漾,但黄河两岸的黄河人家真心希望黄河水能永远成为风平浪静、四季碧绿的湖泊。笔者所著《黄河,我的老邻居》一文中有述:“……每年的6月至10月,大坝开始泄洪放水,这美丽的湖泊便又成了‘一碗水半碗泥’的汹涌激流。笔者想,有一天,这个湖泊若不因防汛泄洪,而能常年存在,水中一定会盛产无尽的黄河大鲤鱼,其时,黄河两岸会成为鱼米之乡,我们这些黄河人家的感觉会更美更精彩!……到那时,我会向全世界宣布:责令李白改诗句:‘黄河之水胜东海’!”

    葛永刚之《大美平陆》的一顷碧波也正是期待着这一天的到来。

    俄文艺理论家尼古拉·加夫里诺维奇·车尔尼雪夫斯基之“艺术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的意境在《大美平陆》也是最完美的诠释。

    肇庆美术学院美术理论部刘晓慧主任对此画的介绍是:

    画面上蓝天白云,天鹅飞翔;山峦起伏,黄河蜿蜒;屋舍栉比,草木繁盛;有着一种《清明上河图》般的郊外、市井、再到郊外的长卷式铺陈,仿佛在讲述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

    从形式上来说,是中国画构图与西洋画技法的合二为一:

    一方面以中国画的散点透视、移步换景的方式呈现,将春夏秋冬四季轮回的不同景色融于一画……与元代黄公望的传世名作《富春山居图》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另一方面又非常注重画面的空间感和肌理表达……该画俨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70周年的《千里江山图》之《平陆卷》!

    从内容上来说,画面集结了黄河湿地保护区、平陆县城、山区现代风电区等风光来综合描绘,旨在挖掘平陆作为中国上古时期华夏文明高度发达的区域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底蕴,同时彰显其现代建设风貌。

    由此可见,葛永刚此画的创作初衷,是感觉自古颂扬黄河之诗众,而描写黄河之画少,所以带着强烈的“为黄河母亲而歌”的使命感动笔的,这是一种对民族、对祖国、对故土的大爱!

    肇庆学院美术院梁善院长说:“葛老师视艺术如生命,对艺术的痴迷,对艺术的沉醉令不少后辈汗颜。为取景,他爬山涉水,风吹雨打,踏遍家乡角落。他的笔触、他的色彩、他的构思、要表达的意境,无不是他气质和品格的真实写照。其作品具有厚重美,力量美,似在天地间向无垠的宇宙发出永恒音符的精神状貌。”

    2019年4月26日,阳光明媚,轻风拂面。广东肇庆美术馆迎来了社会各界人士——肇庆美术馆主办,肇庆学院美术学院承办,平陆县宣传部协办的“乡愁——葛永刚油画作品展”正在举行。一幅幅展示平陆特有的四季色彩黄河风情油画,从不同角度呈现了平陆之美,艺术之美。

    在展览开幕式上,葛永刚动情地说:“我们作为炎黄子孙,应该把我们的母亲河很好的用镜头和美术形式把她表现出来。我在这里展出的一系列作品,基本上都是黄河两岸的风光。希望更多的人去挖掘她,表现她,这样的话,才会有我们新时代的文艺复兴。”

    广东省写意油画学会杨尧主席说:“葛永刚先生身上体现了黄河精神和敢为人先精神,如果我们把这两种精神加起来,我们在世界上都是站得住脚的,都是有强大的精神支撑的。”

    一花迎来万花香。葛教授的平陆黄河风情画展震撼了广东肇庆美术院校,在他的引荐下,2019、2020年,著名雕塑家黄河教授,著名的山水画家郝鹤君教授以及多批国内知名画家、美术院校的老师、葛教授的学生,怀揣对平陆的向往而奔赴平陆。在这个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的地方,他们走近流芳百世的尧、舜时期的许由、巢父;商王武丁时期的宰相傅说;春秋时期的宰相百里奚等历史名流;在脍炙人口的“伯乐相马”“按图索骥”“虞芮让畔”“中流砥柱”历史典故发生地,他们舞动画笔,忘我的写生创作;在天鹅湾、虞坂古盐道、黄河漕运、枣园壁画、地坑院,他们尽情领略熠熠生辉的平陆文化胜景。他们认为:平陆的大美风光,颠覆的不仅仅是人们的思维,促使你实现从看景似景、到看景非景、又到看景就是景的境界飞跃,更多的则是在这样的融合中,一种视野的破茧、精神的蜕变、灵魂的升华。

    郝鹤君教授说:“这里历史积蕴,民风淳朴,高山雄浑,大河婉约,千沟苍茫,万壑壮阔,春夏秋冬,四季如歌啊!”他创作出的平陆山水画——平陆黄河之秋系列:《辽阔江天万里霜》《河水清且涟漪》《天鹅湾》《金秋》,线条行云流水,造型鬼斧神工,具有酣畅淋漓般的韵律和如诗如歌的意境。

    2021年4月7日,郝鹤君教授再次来到平陆,但这次是广州各界18人组成的学员采风团,在郝教授的指导下,连续10天,早出晚归,在平陆的黄河沿线忘我的写生创作。郝教授说:平陆的山水是雄浑壮美,而不是秀美,如果画不出雄浑壮美,那就不是平陆。他对平陆的山水石头树木田园的风格把握观察的非常精准,学员们创作的每一幅画,他都能精准指出其与平陆山水不同的地方。

    4月18日是他们离开平陆的日子,郝教授说,秋天他们还会来的。我要说,平陆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果实累累的秋天,会把学员们迷的春天还会再来。

    这么多画家频频光临平陆,沉醉平陆,描绘平陆,传扬平陆,是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那就是因葛永刚爱平陆,画平陆,宣传平陆,才有了这么多的著名画家钟情平陆,向往平陆,不远千里奔赴平陆。显然,由于葛永刚的影响,平陆即将成为各地画家的艺术实践大课堂。

    葛永刚的赤子情怀,感染了平陆各界人士,他们纷纷走近他,亲近他,为他的出行、创作、画展创造便利条件。原平陆政协主席赵旭光赞扬他是“故土情深的榜样,创作思路的典范,油画艺术的标杆”。

    著作等身的秦邦道著诗赞曰:葛公生南粤,书画造诣深。教坛育桃李,弟子满乾坤。中华五千年,平陆是祖根。古稀省亲来,萌生落叶心。贱卖别墅楼,发妻结伴归。足迹遍山河,沟壑湿征襟……”

    去年,葛永刚在平陆挂起了“黄河缘平陆站”牌子。他要以黄河结缘,把所有热爱黄河的艺术家们,都组合到《黄河缘》的旗帜下,形成响彻云天的黄河艺术大合唱。他和平陆古建筑艺术家陈瑞良先生打造的平陆黄河缘文化艺术馆正在创建之中。并义务为平陆县高级职业中学雕塑了“传承傅说精神,弘扬中华文化”浮雕系列。还被学校聘请为客座教授。为全校师生作了“从文化自信到大国匠心”讲课。

    在平陆举办的黄河作品展览会上,面对记者的镜头,他说:“我9岁随父南下,长久没有回来过,对家乡确实不了解,父母去世后,2016年回来给家人立碑扫墓,在这样的情况下,才接触平陆的历史和人文的关系,对我的感触非常大,便萌发了以黄河为主的创作计划,创作了两个月后,觉得时间不够用,半年后,时间还是不够用,最后下决心搬回平陆住下来了解平陆的历史。

    我呼吁所有热爱黄河文化的艺术家们,不管是写作的,音乐的,舞蹈的,诗词的,书法的,都应该共同为我们的母亲河讴歌,特别是画家们,都应该为母亲河写照;目前,全国真正能够表现黄河的美术作品少之又少。我觉得很对不起这么一个伟大的母亲。我们的文化要复兴,应该从这里起点。”

    黄河沿线的一花一草一石,葛永刚都能读出历史,读出美,读出沧桑,读出伟大。前不久,他得到了一张黄河流域地图。面对地图,他竟然看出了一头狂奔咆哮的雄狮。根据地图,他画出了一头与黄河流域完全相似的威风凛凛狂吼奔跑的雄狮。他说,中华民族真是一个压不跨,打不到,神奇而伟大的民族,黄河早已是中华民族的筋骨和魂魄。

    现在的葛永刚,黄河就是他,他就是黄河,每天都是为黄河而动,为黄河而活,他的周身流动的血液都是奔腾不息的黄河水!连笔者所著的长篇纪实文学他都让命名为《黄河的儿子》。

    黄河文化激发了他,黄河情怀温润了他,时年76岁的他,走路更加稳健,神情更加刚毅,志向更加远大。

    最美夕阳红也莫过于他了。


    作者 王正选 笔名黄河风,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获2020年河之东十佳作者奖;由团结出版社出版30万字纪实文学《黄河的儿子》一书;报告文学《走出宋家河的女人》获《山西农民报》征文优秀奖,入选《河东文学》杂志;报告文学《一醉不醒的葛永刚教授之黄河情怀》入选国内外版《神州》期刊;报告文学《从第一书记到荣誉村民》发表于《山西农民报》;报告文学《重生》获“我的运城美文”征文二等奖;散文《怀念狼》《怀念鬼》《怀念贼》入选三晋出版社《百位作家作品集》;散文《幸运草》《平陆中条天路》《穿越世纪的感动》等发表于《山西农民报》。诗歌《黄河,我的老邻居》发表于《山西农民报》


   个性签名:没有自己的流向,就不配称为河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