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奋斗之路(187)
离别场面很尴尬,学员均不敢讲话。
最后小声说拜拜,未能送出金箔画。
187、遗憾的离别
培训班的学员们给了我们那么贵重的礼品,我一直感到自愧不如。于是我决定再给学员们买好一些的礼品,以弥补上次的不足。
那时,我们家集资楼还有一部分债务没还清,确实没有钱给学员们买太高档的礼品。于是我找到妹妹小春,向她求助。小春给我了一副齐白石的金箔画挂历,这金箔画的档次是很高的。
我到一家画店,让店主把这些金箔画装裱好再装上镜框,这家画店的镜面不用矿质玻璃,只是在画面上罩上一张透明度很高的有机塑料薄膜,这样的镜框分量轻还不易破碎,我对此很满意。
当我向店主说明装裱这些金箔画是赠送给国际果树技术培训班的外国学员时,店主表现得非常有格局,他只是象征性地收取了一点装裱费用,估计连成本费都不够,店主让我三天后的10月21日来取画。
10月19日下午,那位印尼的女学员来到外文资料室,送给我一个精美的钥匙环,并要走了我的电子邮箱地址;她走后不久,斯里兰卡的那位个头稍矮的女学员过来要走了我和希希的电子邮箱地址。
10月20日上午,我在果研所的院子里遇到了那两位伊朗人,那位肤色白皙的高个头伊朗人用蹩脚的汉语说了一句:“我们要走了。”
"When
will you leave?"我问道。
"Tomorrow
morning."他们俩异口同声地说。
听说学员们明天早晨就要走了,我不由得一怔,我想送给学员们的齐白石金箔画要到明天上午才能装裱好,他们明天早晨就要走了,我明天上午即使拿到了画也无法赠送给他们了。
我立刻赶到画店向店主说明了情况,希望他能够尽快地把金箔画装裱好。店主说:“好,你下午过来取吧!”
下午下班后,我取回了金箔画想去送给学员们,可是又不敢进培训中心的大门,怕遭到顾优等人的白眼。我决定在外面等一等,只要培训中心的宾馆楼里能出来一位学员就好办了,我就可以让他(她)把画带给大家。我在培训中心外面的广场上等了很长时间,也没见培训中心宾馆楼里出来一位学员,我只好回家了。我想等明天早晨早点来,然后再寻找机会把金箔画送给学员们。
希希听说学员们明天早晨就要走了,就把他的电子邮箱地址写在一张纸条上,让我带给那两位伊朗学员。
第二天早晨,我6点钟就来到了果研所,但我还是来晚了,学员们已经站在广场上的一辆大巴车前准备上车了。
我把金箔画放在外文资料室里,随后站在离培训中心广场不远的通往图书资料室的水泥砖路面上观望着,希望能有一位学员过来,我好到资料室取出画交给他,让他带给大家,可是并没有学员敢过到我这里来。见顾优正虎视眈眈地盯着我这里,所以我也不敢靠近学员们。
这时我们六号楼那位外蒙华侨女邻居来了,她想去和她的外蒙老乡告别,让我陪她去广场。我想这正是一个极好的的机会,我好借这个机会把金箔画给他们。
我们俩来到广场上,我们这位外蒙女邻居和她的两位外蒙老乡又是握手又是拥抱。我站在旁边默默地看着她们。
这时那位肤色微黑的伊朗学员走到我近前,我把希希交给我的电子邮箱地址给了他,并告知是希希让我转交给他的。我还没来得及说让他和我去外文资料室取金箔画,他把写有希希电子邮箱地址的纸条装在衣袋里就匆忙走开了。
我只好站在原地,期盼着能有另一位学员过来,帮助我完成赠画的心愿。没想到这时培训班那位女翻译忽然声嘶力竭地叫喊:"Let's
go!"她一连喊了好几声,这时学员们只好开始上车了,有好几位学员上车前绕到我跟前,压低嗓音说了声:"Bye
bye!"这声音小得只有我能听见。
大巴车的发动机响了起来,很快载着学员的大巴车就离开了培训中心广场,驶出了果研所大门。我望着渐行渐远的大巴,又想起没能送给学员的金箔画,心里真是遗憾、尴尬又无奈!
我不明白:培训班的“领导们”为什么不准培训班学员和果研所内的职工接触?也不准所内职工接近培训班学员?如果所里的职工对学员们都表示出热情与友好,这样培训班的领导们不是倍儿有面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