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的儿子 第一章
断断续续的记忆
作者:王正选
辍耕记
014、拾青石
取暖炉里青石添 又能节煤又卖钱
青石顽石难分辨 乱石滩里受艰难
早年冬天家里取暖是用土坯砌的炉子。炉子的一边连接着土炕子,热量从这个与土炕相连的地方进到炕肚子里把炕烤热。火炉里如果烧的是好煤,也就是纯块煤,自然是火旺、产生的热量大。我家一般是块煤节约着用,大多时间烧的是用煤粉和土掺合着做成的煤饼,煤饼自然是没有块煤的能量大,为了节约用煤,我们就把青石打碎和煤饼搭配在一起烧,青石在占用炉肚子里空间的同时,还能变成石灰卖钱。青石只有很远的老村涧滩里和五龙庙沟的涧滩里有。为了拾青石,学生期间,我会利用星期天去拾青石。不上学后,我会专门去拾青石或者是正好到老村出工干活,利用空隙到涧滩拾青石。青石的成色有好的和不好的,好的青石烧出来的石灰细腻洁白,不好的青石烧出来的石灰粗糙发暗。在刚开始拾青石的时候,因为有许多顽石(我们把不是青石的石头叫顽石,说谁干活认真扎实,常会说,那个人是“青石打顽石——石打石(实打实)”)外表和里面与青石很相像,尤其是与粗糙的青石几乎难以分辨,常常是把顽石拾了回来。青石很重,框里看着不多,其实已经很重了。一担青石要挑回家,一路要多次歇息,大冬天也是热得满头大汗,内衣湿透。担着青石,眼望着漫漫回家路,感觉好远好远。这么艰难的运输过程,结果担回的不是青石,你说是啥心情。但是随着锲而不舍的拾青石之路,最后是绝对能慧眼识玉了,不论多难辨认,都能一眼区分是青石还是石头。有些青石特别大,根本弄不回来,就用锤子砸啊砸啊,有些青石有容易砸的纹路,就能砸开,有些青石没有容易砸的纹路,基本是很难砸开,就只好忍疼放弃了。一般对拾到的青石,会就地把大块打成鸡蛋大小。在拾青石过程中,涧滩会不断响起“咔,咔,咔”的砸石头声音,抡锤子的手也是震的发麻,握石头的手有时候会被砸破或者砸出血泡。
唉!拾青石,现在想起来,都还感到好累!
作者
王正选
笔名黄河风,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获2020年河之东十佳作者奖。出版30万字纪实文学《黄河的儿子》一书。报告文学《走出宋家河的女人》获《山西农民报》征文优秀奖,“利丰杯”征文二等奖。散文《怀念狼》《怀念鬼》《怀念贼》《清明前夕忆母亲》入选三晋出版社《百位作家作品集》。报告文学《一醉不醒的葛永刚教授之黄河情怀》入选《神州》期刊。报告文学《走出宋家河的女人》入选《河东文学》杂志。
个性签名:没有自己的流向,就不配称为河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