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奋斗之路(101)《北京农业》版
(2022-09-06
05:57:26)
我的奋斗之路(101)
笔耕不辍写文章,进军北京农业版。
果树生产新技术,连续发表未中断。
101、《北京农业》版
1992年我的处女作《果树的“倒丁字形”芽接法》在《北方园艺》发表之后,我并没有止步不前。从1993年起,我开始向《北京农业》投稿。《北京农业》是国内著名的农业期刊,版面新颖,内容丰富多样。作物、植保、良种、土肥、果树、畜牧、家禽、蔬菜等各方面的文章比比皆是、面面俱到。
我写的文章主要是传播果树生产中的新技术,另外针对果树生产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给予妥善的解决方案,以中短篇文章为主,长篇文章不多。我的这些文章由于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对于指导果农生产颇有裨益,很快被《北京农业》刊登在“果树生产”专栏。
《大樱桃的芽接技术及接后管理》刊登在1993年第7期;《核果类果树芽接技术》刊登在1993年第8期;《苹果增色增糖措施七则》刊登在1993年第4期;《短枝型苹果品种的苗期鉴别法》刊登在1993年第12期;后来还有十多篇文章陆续在《北京农业》的“果树生产”栏目刊登,由于文章太多,我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这些文章的发表,打破了我离开农化室以后无文章的盲区,也摘掉了无文章的帽子,为将来评职称奠定了微薄的基础。这个“微薄的基础”是我自己定义的,但果研所领导认为我的文章不是在《园艺学报》上发表的,这样的文章评职称不顶用。按照领导们的说法,我的这些文章评职称连“微薄”都算不上。
其实能在园艺学报上发表的文章昌黎果研所每年都不见得出现一篇,即使是研究员,也不一定能在《园艺学报》上发表文章。要求我这样的一个研究实习员(初级职称)必须要有《园艺学报》上的文章才能评中职。这实在是太苛刻了。
我知道发表文章必须循序渐进、由易到难,起步一定要走好。不可能还没学会走就开跑,更不能一口吃个胖子。好高骛远有百害而无一利。我认为向《北京农业》投稿没有错,这也是为将来发表较高档次的文章奠定基础。
事实证明我的这个思路是正确的,我这样循序渐进,发展也是很快的。不久,我的四千多字的长篇文章《元帅系短枝型苹果高产优质措施》就发表在《山西果树》1994年第1期上。《山西果树》发行量非常大,一直都是国家的核心期刊。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