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父老乡亲(六)
(2022-04-28 21:53:50)为了父老乡亲(六)
作者:王正选
过完2009年春节,京学开始进入了为实施他心中的蓝图近乎玩命的奋斗征程!
他觉得应该先解决浇地的问题,他想在村东打一口机井,但一时半会又是不可能的事情,那就先解决水道的防渗问题,因为几年前几户人家自发在村西投资打了一口机井,但因为解决不了水的防渗问题,只能解决机井周围部分人家的浇地问题,假如能把防渗问题解决了,现有的这口井就能发挥更大的作用,但没有钱是无法解决问题的,于是,京学带上红薯、粉条、土豆、核桃、柿饼再次北上太原找门路,找谁?找当年在贤良插队后来考大学离开贤良的知青关秀珍,这关秀珍现在任职太原某医院院长,是山西省人大代表。关秀珍听说她的第二故乡乡亲们遇上生活难题了,二话不说,通过寻找相关部门为贤良村解决了价值8万元的塑料防渗管,京学自己掏腰包垫付了3万元,把防渗管道铺设到了全村家家户户的田间地头,这下子,那一口井的作用增加了好几倍。
上卓村位于贤良村南,恰似贤良村的盲肠,后来划归于贤良辖区,巴掌大的村子被东南西三面神秘的大沟环抱着,村北一条蜿蜒四里长的山路连接着贤良村,山路有些地方陡的吓人。住在这里的祖辈人家被这条难行的山路害得不知流下过多少心酸的泪。遇上下雪下雨,村里的农用车辆就休想出村子,在村外的也休想回来。有一次,京学的客车承接了村里一户人家的娶亲用车,由于下雨路滑,娶亲的人们只能踩着泥泞爬坡来到贤良乘车。看到前来乘车的人一个个成了泥人,京学心里很不平静,他觉得老天太不公道,同样是人,这个村里的人就要遭受这样的苦难,同样是娶亲,这个村里的人咋就可怜的变成泥人去娶亲!这条路在他心里刻下了深深的伤痕。现在,他做村官了,他决计要把这条路硬化成水泥路。经测量计算,预算资金需要30万元。没有资金咋办?找父母官反映情况!人大主任王再刚、副县长赵建新得知这里的情况后,表示了极大的同情和关注,经多方协商,从其它方面为上卓挤出25万元,但一年后才能到位。眼看着村民不断遭受着出行困难的折磨,京学下了狠心:卖客车!反正是要干好村里的事情,就干不好生意,要干好生意就干不好村里的事情,把客车卖成钱,用这钱先修路!
于是,轰隆隆的推土机来了,先开挖整修四里长的路基,有些地方还需要重新开凿新的路径;接下来是送水泥、送沙子、送石子的车来了,工程队来了。路面硬化从上卓村里开始向坡顶一米一米的进展。此时正是炎热的六月天,路面养护非常重要。组长王福显组织上卓村家家户户轮流一天三次拉水养护。他说:“京学掏钱给咱铺路,咱们再不添点力气心都不安啊!”一个月后,一条玉带般的水泥路飘飘然落在了古老的山旮旯里了!前不久,笔者来到了上卓村。53岁的王随江、54岁的王秀样、59岁的赵木锁、86岁的赵旺奎都纷纷向笔者诉说着这条路的前世今生。他们说,因为路难走,村里的苹果卖不上好价钱,有时候苹果倒得满坡骨碌,碰上连阴雨天,面磨不成,有病硬扛着,顶不住的就把命丢了,娶媳妇嫁女真是窝囊死人了!38岁的王京业诉说道:“四年前的一天夜里,父亲突发脑梗需要赶快往县医院送,可因为天下雨坡陡路滑车辆无法通行,只好靠村人边挖着脚窝边把病人往坡顶抬,四里的路走了几个钟头,待赶到县医院,已成了半身不遂,医生说,再早来半个钟头都有治愈机会。父亲那年才50多岁,就成了半身不遂,心里痛苦啊!”旺奎老人说:“老天爷总算是开眼了,让京学在我闭眼前把这条路弄成好模样了,有了这条好路,咱这上卓村人就好过多了!”
千年魔路终于被征服了,京学长长出了一口气,他的心里甜丝丝的!
(未完待续 下期:《为了父老乡亲》连载七)
前一篇:海凝:我的奋斗之路(六十四)
后一篇:为了父老乡亲(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