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晚,躺在旅馆简陋的床铺上,京学辗侧难眠,他觉得,有上级部门的支持,贤良村一定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一张贤良村发展的蓝图在他的脑海里越来越清晰:
——不久的将来,千年旱塬的贤良村被清凌凌哗哗响的水滋润着,这水是充足的,能常年随时听从全村600户人家的调遣,7000亩旱田全部变成了水浇田:
果园需要浇水了,水就哗哗地流进了果园,那果树吃饱喝足有力气了,5000亩果树都生产的是个头大品味高的上等果实,肯定就抢占了全国上等的水果市场,果农口袋里的钱就会“蹭蹭”地成倍往上翻。
种菜需要浇水了,水就哗哗地流进了菜园子,白菜、萝卜、西红柿等各种时令蔬菜应有尽有,种类多,产量高,长得和沿河片水浇地里的菜一模一样,精精神神,自家吃菜不用买,客人来了不因无菜而发愁。
小麦、玉米等各种粮食作物需要浇水了,水就哗哗地送到了每一棵庄稼苗的跟前,需要喝多少就喝多少,这样,亩产500斤就成了亩产一千斤!
总之,凡是需要用水的地方,随时满足供应;水充足了,一切生灵就都有灵性了!
——进了贤良村,大街小巷全部都是光光亮亮干干净净的水泥路,路两边的杨柳树随风荡漾,快活的小鸟啾啾呢喃,夜幕降临后,漂亮的路灯照的大街小巷亮堂堂的,老人在路灯下拉家常,讲故事,年轻人在路灯下聊天散步,小孩在路灯下嬉戏撒欢,爱下棋爱读书爱拉胡胡吹哨笛爱唱两下子跳两下子的就在漂漂亮亮的文化大院里尽兴尽意,爱打篮球的就在灯光球场友谊第一比赛第二随心所欲的蹦跶。人们稍不留神,就以为是进了县城。三月三的大郎爷庙会变成了“中国贤良文化节”,高鼻梁蓝眼睛的老外也会慕名前来观赏文化节的独特风韵。
——未来贤良村的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病有所医,弱有所助”也不是梦。
......
这一夜,郭京学失眠了……
从太原回来,已是腊月二十了,离2009年的春节眨眼就只剩下十多天了,村里家家户户都进入了准备过年的倒计时状态,而京学还依然沉浸在描绘蓝图的遐想中。他要借这个春节,成立一支女子百人锣鼓队,把村人的精气神振奋起来,在全乡全县元宵节文化活动调演会上打出贤良的声威,在未来的贤良文化节上向远近的客人一展贤良村人的风采!他把这个想法和村支部书记梁中身作了交流,二人一拍即和,梁支书大力支持他的想法。
时间不等人,京学立马就开始行动。首先召集了全村12个居民组长会议,落实百名女子锣鼓手的报名工作,然后就亲自奔向了临汾市。
为啥要去临汾,因为那里有在天安门广场参加过亚运会、奥运会和国庆40周年开幕式表演的威风锣鼓。他要把最好的鼓乐表演艺术引进贤良。贤良村要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但组建这样一支锣鼓队驱动资金需要5万元,因为集体没有资金,按着多数村的经验像这样的公益事情,都是摊派到户,但京学是自己筹集了5万元,从临汾连鼓带教练一并“搬”了回来。对于这支锣鼓队,村民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和兴趣,百名女子鼓手很快就组合到位了。这下子,贤良村热闹起来了。从年前到过了初五的黑白日子里,教者用心,学者刻苦,在临近参加县上元宵节红火表演大赛前夕,临汾威风锣鼓就变成了贤良威风锣鼓。
正月十五元宵节那天,县城南边的条山大街,人山人海,水泄不通。县上领导及文化系统的评委专家端坐在临时搭建的观赏台上。执勤民警在台下奋力的维护着节目表演场地。各路参赛的表演者在场地里无不竭力展示着自己的才艺。
上午10时,一支英姿飒爽的女子锣鼓队从天而降,但见百名女子一律古代士卒装束,摆开一个接一个的战阵,前后进退,左右开合;一忽而风卷残云,一忽而雨打枯叶;分开的象八卦,云集阴阳双合。鼓手有“左右开弓”、“马步冲击”、“穿插对打”、“开合斗打”;锣手有“反扣前冲”、“回扣后弓”;铙钹手有“大镲高翻”、“胸前空翻”,直惊得台上台下目瞪口呆,如临刀光剑影,兵刃相交的古战场,仿佛那一个个女子手里执的不是鼓锣镲,而是刀枪剑,整个场面“舞”成了“武”,“武”又成了“舞”。一番激越勇猛的“单刀赴会”、“三战吕布”、“四面埋伏”、“五马破曹”、“六出祁山”、“七擒孟获”表演,博得是满场观众掌声如雷,喝彩连连,此时,人们才回过神来,定睛细看那高举的横标上明白的写着“杜马乡贤良村女子威风锣鼓队”。这天,县农业局、林业局、计生委、阀片厂、利丰公司的职工们都纷纷请这支锣鼓队到他们的单位一展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