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陪伴有效引导——丰泽区湖心实验小学侯逸华校长参加泉州市家庭教育专题网络公益授课
(2020-03-07 14:01:39)
标签:
教育 |
侯逸华:切忌给孩子贴标签
居家一个月,我们天天和孩子朝夕相处,现在复工,陪伴孩子的时间一下子减少了,怎么办?不少家长很焦虑!
高质量的陪伴不用朝朝暮暮,家长要擅用自己观察的眼睛,洞悉关系,积极陪伴,为孩子行走出更高格局更豁达人生奠基。
很多家长担心没有自己时刻监督着,孩子自己上网课,学习不自觉,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或者过分玩电子产品,影响学习生活。其实这就是丹尼尔·魏格纳教授做过的有名的白熊效应,又称反弹效应,就像我们生活中越想孩子读书要自觉,孩子读书越不自觉。因此,家长要切忌避免给孩子贴标签,以偏概全,用积极的心理来转移、替代和升华,反而会有效。
在与孩子的沟通中,家长要学会用心倾听。如何才是有效地倾听呢?
首先,倾听孩子喜欢什么?需要什么?好奇什么?有什么烦恼?倾听孩子话语中背后的情绪。比如孩子表达要把课本撕了,家长要听出并感受到孩子话语背后烦躁的情绪,可以宽慰:先缓一缓,放松一下,等平静后再考虑这事。
其次,话题细化:怀着好奇心,把孩子感兴趣的话题聊具体,拓展话题,递进延伸,不轻率评价和指导。比如孩子玩乐高,家长可以和孩子聊一聊,为什么这样搭,并建议拓展玩乐高的好友圈。
接着,建议孩子每天做三件好事:当你问孩子,你今天做了什么好事呢?孩子的回忆或者孩子的表述就是一种正强化,相信每个孩子表述自己做的好事,都是很开心的,也会觉得生活特别有意义。好事可以泛指:如看一本好书,制作美食,学会唱一首新歌,帮同学解题等。
最后,如果可以的话,家长最好每天都和孩子共同完成一些活动。比如陪同孩子打羽毛球半个小时,陪孩子看一集纪录片,包括大自然,宇宙,动物世界,各地人文风情,美食品鉴等;和孩子进行一段简短的英语对话;和孩子一起做手工、制作美食、打理植物等;通过电话、微信经常带着孩子与孩子的爷爷奶奶,姑妈及哥哥姐姐互动,联络。
只有洞悉问题,看见不一样,有不一样的理解和方法,做到有效引导,才是更高质量的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