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巧解对联和古诗词衔接题

(2018-12-02 10:34:29)

巧解对联和古诗词衔接题


 

高考语文湖南卷语言文字运用会经常选用对联和古代诗词方面的材料,这种考查形式既考查了考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也考查了考生的古诗文修养。对于这种题型,很多同学感觉无从下手,往往胡乱选一个答案了事。其实,无论选择什么材料,这道题考查的仍然是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这一能力点,当然,也需要考生了解古诗词格律常识,加强古诗文修养。

【高考真题示例】

1.为上联心平浪静,秋月芙蓉湘水碧选择下联,最合适的一项是( )(2009年)
   A.志远天高,春风杨柳麓山青
     B.情深海阔,夏日荷花潇江红 
   C.气壮山威,鲲鹏展翼楚云飞     D.身正才卓,冬雪松竹衡岳高 
   答案:A
   解析:对联当然是最简明的了,对对子讲究的是得体,这就要根据意境和对联的相关知识来作答。秋月当然只有春风才对得工整得体,芙蓉B荷花意义不对,与C展翼 词性不对,与D松竹结构不对。

2.下列选项中的诗句填入《到京师》一诗画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   )(2010年)

城雪初消荠菜生,角门深巷少人行。

              ,此是春来第一声。

A.落红满地乳鸦啼        B.柳梢听得黄鹂语

C.春山一路鸟空啼        D.楼阁新成花欲语

答案:B

解析:本题是诗句填写题,较之对联填写有异曲同工之妙。这种类型题考查考生对诗句的理解、对客观事实的关注、对逻辑思维的把握,只要读懂了诗句所描绘的早春、雪景、空巷无人的意义,那么就很容易选择树梢听得黄鹂语这一句填补空白,A项“落红”季节不对,C项“春山空”意境不对,D项“花欲语”逻辑不对

3.下列选项中的诗句填入《夏日西斋书事》一诗画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  )(2012年)

榴花映叶未全开,槐影沉沉雨势来。

             ,满庭鸟迹印苍苔。

A.只道林间无人至      B.小院地偏人不到

C.门巷深深过客稀      D.寒气偏归我一家

答案:B

解析:先看内容照应,这首诗题目是夏日西斋书事,诗人以细致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幽静清美的夏日图画,体现了诗人此时宁静淡远的心境和情趣,那么小院地偏正是一种心远地自偏的意境,这种人迹罕至的偏僻小院更符合当时诗人的心境,且与下句满庭鸟迹印苍苔相照应,林间”“门巷西斋”“满庭不照应,寒气夏日矛盾。再看平仄押韵,这是一首七言绝句,第三句末字不押韵且为仄声,即可排除CD;从平仄来讲,二三句中平仄相粘,三四句平仄相对,且主要看246三个字,第二句为影、沉、势,即仄平仄,那么所填这句所对应的三个字亦应为仄平仄,再看A项是仄平平,B项是仄平仄,即排除A项。解答本题首先需要通读全诗,理解诗意,诗意理解准确的话,可以直选答案。

4.中国美术馆和台湾长流美术馆共同举办的江山万里——张大千艺术展今日与观众见面。走进中国美术馆五层展厅,迎面的青绿山水画《谷口人家》前站满了凝神观看的人。这青绿泼彩渲染的画面,墨色浑厚华滋,层次分明;章法疏密相间,错落有致;勾皴笔法遒劲雄健,开阖有度,令人叹为观止。在展厅右侧,一幅《江山万里图》静静地面对着来来往往的人流。          ,开阔的画面及其意境,向人们展示着笔墨点染间的艺术功力,也仿佛在诉说着画家眷恋故土的情怀。

下列选项填入语段中画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2014年)

A.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B.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C.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D.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答案:B

解析:注意语境中开阔的画面及其意境笔墨点染眷恋故土的照应,不难选出B项。

【解题技巧探究】

一、看内容

纵观近年湖南卷的特点,考查着重点是古诗词的。对于一首写景抒情的古诗,要把握它的,关注的重心自然应落在诗歌的上。具体而言,从的角度,就是要分析景物时令特征、情景氛围是否前后达成一致;从的角度,就是要分析诗句表现的情感是否达成前后一致。

1:下列选项中的诗句填入《梦回》一诗画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  

梦回荒馆月笼秋,何处砧声唤客愁。

              ,水寒更有未眠鸥。

A.玉簪花落野塘香          B.碧云望断空回首

C.客怀处处不宜秋          D.深夜无风莲叶响

答案:D

解析:首句梦回破题,次句客愁为诗眼。从的关系看,最后两句在艺术上采用的是以动衬静的手法,D项才与诗的情景氛围协调,以深夜中的寂静与莲叶的响动声相衬,以寒冷清寂的水面与未休息的鸥鸟的骚扰相衬,充分刻画出当时冷寂凄凉的气氛。

2:下列选项中的诗句填入《天平山中》一诗画横线处,恰当的一句是(  

细雨茸茸湿楝花,南风树树熟枇杷。

______________,一路莺啼送到家。

A.徐行不记山深浅        B.东风染尽三千顷

C.林莺啼到无声处        D.想见夜深人散后

答案:A

解析:A项点题山中诗人一路沉醉于花香鸟语之中的悠然自得心情跃然纸上。B季节不合,诗中季节为夏。C矛盾,末句是一路都有莺啼。D情境不合,诗写山行所见之景,可见是白天,夜晚是不可能有莺啼的。

二、看格律

1.了解对联的对仗常识

对联的出句与对句要相对:字数相同、词性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结构相同、意义相关。对联的平仄要求:两联间平仄相对,两联末字仄(普通话第三、四声)起平(普通话第一、二声)收,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对联的内容要求: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联系,不能是毫不相关的两码事。

例:以梨花院落溶溶月为上联,下面四个句子中哪个能作为下联?选出最恰当的一个(     
    A.柳絮池塘淡淡风     B.榆荚临窗片片雪 
    C.带水芙蕖点点雨     D.丁香初绽悠悠云 

答案:A

解析:柳絮池塘梨花院落都是并列结构,能相对。榆荚临窗丁香初绽是主谓结构,带水芙蕖是偏正结构。另外,从仄起平收的角度也可以排除BC项,按平仄相对的要求可以排除D项。

2.了解绝句的韵律常识

1)找韵脚,确定第三句。绝句二、四句押韵(首句可入韵可不入韵),由此可断定不押韵的就是第三句。

2)根据平仄相粘确定第二句。绝句第三句和第二句平仄相粘,即平粘平,仄粘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一般看两句的第二个字的平仄相同即可。

3)根据内容先写景后抒情确定首尾两句。

例:排列下边四句诗的顺序,把句前的字母填在方格里。

→→→

A.杨柳青青着地垂        B.借问行人归不归

C.杨花漫漫搅天飞        D.柳条折尽花飞尽

答案:A→C→D→B

解析:这首诗题为《送别》,有三句押韵,可见首句入韵,D项末字与其他三项末字不押韵,确定为第三句。D项第二字为平声,只有C字为平声,与之相粘,确定C项为第二句。根据内容上先写景后抒情的规律,确定A项为第一句,B项为第四句。

3.了解律诗的格律常识

1)看韵脚

律诗八句中有的是四句押韵,有的是五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律诗中的二、四、六、八句必须押韵,且必须押平声韵,一韵到底,中间不能换韵。如果所给诗句中有四句押韵,据此规则,就可断定押韵的是二、四、六、八句;如果所给诗句中有五句押韵,就是首句也入了韵,可判定押韵的为一、二、四、六、八句。

2)看对仗

律诗一般八句,每两句成为一联,依次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每联上句称为出句,下句称为对句。律诗的中间两联的出句和对句要对仗,也就是说,如果一首律诗共有两联是对仗的,那么这两联一定是颔联和颈联。首联可以对仗,也可以不对仗,尾联一般不用对仗。

3)看内容

有的时候,仅仅从押韵和对仗的角度,还不能确定律诗的顺序,这就要结合诗的内容加以分析了。古人作诗讲究起、承、转、合,首联起始,叙事破题;颔联承接,描摹景物;颈联转换话题,进行议论;尾联收合,集中抒情。这四个层次安排不当,诗意便不能连贯。这对我们排列诗序是大有帮助的。

:下面是一首唐代律诗,题为《隋宫》,还原这首律诗,加序号的诗句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

终古垂杨有暮鸦 紫泉宫殿锁烟霞  

于今腐草无萤火 欲取芜城作帝家  

锦帆应是到天涯 玉玺不缘归日角

A.        B.  

C.        D.

答案:B

解析:这是李商隐的《隋宫》。这首诗有五句押韵,可见首句入韵,紫泉宫殿点题,当是首句。押韵,当为偶数句。分别对仗。由此确定答案为B

综上所述,湖南卷这种特色题型注重考查的是诗文内容的照应、情景的协调、情感的一致,考生如果理解了这个考查重点,再懂点诗词格律常识,辅以适当训练,此类题就能迎刃而解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