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青岛,位于青岛前海湾,在现栈桥回澜阁的东南方。德国强占胶澳后,将其占领区定名为"青岛",就是根据此岛而得名。这海中孤屿被德人称其为“阿克那岛”,派兵驻守,日占青岛后,称为“加藤岛”,当地居民习称“小青岛”。
小青岛面积仅为0.024平方公里,海拔17米。因其形状如同一把古琴,故又有“琴岛”之称。岛距东侧海岸370余米,有长长的海堤与陆地相接。此岛原是陆地的一部分,在海浪长年累月的冲蚀雕凿下,渐与陆地分离成今日之状。
1898年,德国租占胶澳后,在岛上建起灯塔。解放后,该岛一直为中国海军快艇支队沿用,并对灯塔进行了大规模修建,现塔高15.5米,塔身白色,呈八角形,是国内外船只进出胶州湾的重要标志。
四十年代初东面筑起初具规模的“防波堤”与陆地相接,后有人视其形如琴,又名琴岛。夜幕降临后塔上的红灯与栈桥上的灯光在碧波上浮动,构成了一幅美妙图画-“琴屿飘灯”,是青岛十大景之一,被作为青岛市的标志之一。
1988年,小青岛开辟为公园,并正式对外开放,全岛以栽植黑松为主的基础上,还栽有樱花、碧桃、石榴、木槿、紫薇等春、夏、秋三季开花的观赏植物,在岛上地势较为平坦的南部有一个非常小巧的广场,广场中间立有手抱古琴、目视海面的“琴女”雕塑。
小青岛最显眼的景致是最高处矗立的一座洁白的锥形灯塔,系1900年由德国人建造,塔身高15.5米,八角形,通体用白色大理石构筑,分上下两层,塔顶部装有水晶棱镜镶成的反射镜,并以牛眼形旋转式造镜电力发光。射程12海里,为来往船只导航。
小青岛北侧建—防波大堤,今已成为海上游艇的停靠之处。东部则与鲁迅公园相毗邻。游人可由鲁迅公园西侧的琴屿路经大堤上岛观光。岛上原长有许多稀有的黄色百合花,盛开之时,芳香扑鼻,十分喜人,是驰名国际植物界的一种花卉类型,德国人称之为“青岛百合”,可惜因游人日增,现在百合已无处寻觅。
小青岛已辟为公园,设有茶厅、花圃、石凳、石椅,并辟建道路,修筑游艇码头。日本二次侵占青岛后,成为日军军事基地,并于1942年修筑长377米、宽8米的堤坝与陆地相连.成为陆连岛。自抗战胜利到解放后一直由部队驻守。1988年夏季,小青岛再度辟为公园,成为前海又一处旅游景点。
因受新冠疫情影响,室内旅游景点不准开放,小编只得冒着牛毛细雨来小青岛溜达。如今的小青岛上,黑松遍布,花木扶疏,盛开在高崖上的黄色百合非常少见,20世纪初曾被世界植物协会命名为“青岛百合”。
2022.05.19.整理完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