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自南宋始,有宋迪写就“潇湘山水”,得米芾题诗以作序而成名篇“潇湘八景”,从此天下开“八景”之说,最盛行于明清,名都大市乃至名山大川,莫不如是。七室之邑,三里之城,五亩之园,以及琳宫梵宇,糜不有八景诗。今小编斗胆,籍所辑先贤大家描写所在古城八(或十)景之大成稍加标点,略说青岛周边诸邻城之绝妙景色,呈与各位看官御览。
博山:淄博市辖区,东南西北与淄川、沂源、莱芜、章丘交界,总面积698平方公里,2020年11月1日人口410643人。清雍正十二年设博山县,
1949年10月改博山市,
1955年3月建立淄博市改博山为区。“中国陶瓷琉璃艺术之乡” 、“中国泵业名城”。
【博山八景一】珠泉印月(二女泉,出峨岭北麓龙泉寺内)
龙泉寺己毁,碑碣载“龙泉寺始建于明永乐初年
”。《博山县志》载“泉有二:东泉清深珠而不藻,西泉渊闭藻而不珠,水出寺北流至城下,半入水门半落隍中,西流北折同入范河以归陇水。”
【博山八景二】黑山暮雨(邑东南二十里黑山,顶之北端有 “暮雨石”,又名“分雁石”)
巨石方广约五公尺,呈棕色,亦黑山矽砂矿石也,阴雨天每逢傍晚,俯耳石上细听之,则雨声淅沥,晨及日中则无,故名“暮雨石”。秋冬之际,大雁结队飞过黑山,到达此石上空必然分散开来,过山之后再结队而行。
【博山八景三】峨岭晴岚(峨岭在邑南,因其形弯曲如眼眉,故名“峨嵋山”)
山形秀曲如眉,一名峨嵋山。素有“峨岭晴岚啼乱鸦”的诗句赞誉。
【博山八景四】孝水澄清(孝妇河,又名孝水,清改称孝妇河)
孝妇河源头段,以有传奇式美丽的传说吸引着游人。自古至今,诗人名士吟颂它的诗句仍脍炙入口。
孝妇河是入渤海河流小清河支流,素有“孝水澄清遗妇泽”的诗句赞誉。 
【博山八景五】阳坡绕翠(岳阳河在座北朝南的山前转了个弯)
冬季山挡住了北风,所以阳坡树木特别茂盛。博山走去山头是沿河,必走阳坡这一段路,古语:“从山头到神头,一路是石头”,就要绕树林。
【博山八景六】禹山积雪(邑西,看到的最高山峰即西禹王山)
有气象山之称,如农谚:“白云如雪绕山顶,定是连阴天”、“禹王山带帽,车伙睡觉”、“山上云扣顶,博山必定有雨”很准。
【博山八景七】仙洞藏春(团山峪中的吕祖洞)
此处朝阳背风,大雪封山时候,这里先化冻,春天这里青草早绿,野花早开,一年四季景色如画,号称“仙洞藏春”是博山奇景。 
【博山八景八】秋谷高风(范公祠,现在叫博山南亭)
范仲淹童年在博山姥姥家长大,在荊山寺读书,“先天下忧而忧,后天下乐而乐”人人尽知,后人建范公祠纪念范仲淹的高风亮节。
仅凭小编唠叨说不清楚,且听邑人传颂的《博山八景》全诗:
黑山暮雨雁飞斜,峨岭晴岚啼乱鸦;孝水澄清遗妇泽,阳坡绕翠近人家。
禹山积雪阴无日,仙洞藏春地早花;秋谷高风贤址在,珠泉印月煮新茶。
后语:所谓“八(或十)景”,一般指盛行于明清时代县城或州府所在地著名的旅游胜景。时代进化至今日,有好多已经面目全非或者已经消失, 现在看不到没办法,谁让我们没赶上那个时候呢?!小编近2年搜集的青岛周边这些县市的八(或十)景,
其文字、诗词、图画已是极不完整或者被混淆了,加之小编的识别能力有限,最后只能让你来囫囵吞枣了!可惜没查到颂扬博山八景的诗!部分文字和图片采自网络,如有侵权请通知我来删除,谢谢!
2022.03.18.整理完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