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自南宋始,有宋迪写就“潇湘山水”,得米芾题诗以作序而成名篇“潇湘八景”,从此天下开“八景”之说,最盛行于明清,名都大市乃至名山大川,莫不如是。七室之邑,三里之城,五亩之园,以及琳宫梵宇,糜不有八景诗。今小编斗胆,籍所辑先贤大家描写所在古城八(或十)景之大成稍加标点,略说青岛周边诸邻城之绝妙景色,呈与各位看官御览。
临淄:别名营丘,淄博市辖区,东南西北与青州、淄川、张店区与桓台、广饶、博兴接壤,总面积663.7平方公里,
2020年11月1日人口649160人。1958年10月临淄并入益都县,
1961年10月划出设立临淄县,1969年12月划归淄博市,临淄改县为区。
【临淄八景一】高阳酒馆
高阳故城位于朱台镇南高阳村西约200米处,是齐国的一座城邑。当地的溡水由地下泉水汇成,水质优良,清冽甘美。附近田地特别适宜种植高粱,用此处的水和高粱能酿造出好酒,当时这里家家酿酒、卖酒,整个高阳城酒馆林立、酒旗猎猎。

【临淄八景二】矮槐夏荫
邑东南,现辛店街道矮槐树村有一棵槐树,树身低矮,冠如伞盖。树旁边立着两方刻诗碑,其中一石碑上刻着:“故国非乔木,斯槐不满寻。老干擎新盖,繁枝庇宿禽。经秋犹黛色,入夏更浓荫。挂袍追往事,遗说到如今。”说的是宋太祖赵匡胤当年曾将汗水浸湿的战袍挂在小槐树上面晾晒,他在槐荫里休息,他的战袍即龙袍,压得小槐树不再长高,故称“矮槐树”。

【临淄八景三】龙池秋月
龙池,在今齐陵街道龙池村,水有数米深,泉水从池中涌出,大旱之年泉水依然奔涌不息。池的左右有两口水井其水面比龙池的水面还高,每当皓月悬空的时候,月影就倒映在井中,好像一个大玉盘沉到了井底。

【临淄八景四】牛山春雨
牛山,在今齐陵街道境内。传周武王封齐国给姜太公,为抢占都城营丘姜太公星夜兼程迷了路,老牛主动带路把他领到了淄河边后变成了一座山,太公便把这座山命名为牛山。每当春季,牛山上细雨濛濛,松柏吐翠、云气蒸腾,附近的淄河波光潋滟,一派怡人风光。
【临淄八景五】晏相古冢
晏婴冢,在今齐都镇永顺庄东南约350米处,墓前立有明代石碑。晏婴是春秋时期著名政治家,辅佐过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三个国君。他尊民爱民、廉洁奉公的政治情怀以及智多谋的政治智慧,世代流传,晏子死后葬在他的家旁边。

【临淄八景六】桓公荒台
桓公台,位于今齐都镇长胡村东南,是一座高台建筑的台址,是齐古城的制高点。相传是齐桓公登高望远,宴宾享乐的地方。如今绿草覆盖,灌木丛生,已无当年的宏伟气象,但仍可凭吊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春秋第一霸主的赫赫业绩。

【临淄八景七】淄江晚钓
淄河又称淄水或淄江,齐故城因为临近淄水,所以得名临淄。淄河沿途有很多风景名胜,日落西山,残阳夕照,人们在淄河边钓鱼忘归的情景。
【临淄八景八】西寺晓钟
西寺,南北朝十六国后赵皇帝石虎建造的,当初名为兴国寺,宋代改称广化寺,元代被毁坏。明朝在旧址上重建改名西寺又名西天寺,规模宏伟。每当清晨,邑西西天寺沉重浑厚的钟声响彻云霄,声音远达方圆十余里外的情景。

小编空说无凭,在此颂咏一首明嘉靖举人、邑人韩超然题《临淄八景》总诗为证:
高阳馆外酒旗风,矮矮槐阴夏日浓。秋入龙池月皎皎,春回牛山雨濛濛。
古冢遗迹怀晏相,荒台故址吊桓公。淄江钓罢归来晚,西寺楼头听晓钟。
后语:所谓“八(或十)景”,一般指盛行于明清时代县城或州府所在地著名的旅游胜景。时代进化至今日,有好多已经面目全非或者已经消失, 现在看不到没办法,谁让我们没赶上那个时候呢?!小编近2年搜集的青岛周边这些县市的八(或十)景,
其文字、诗词、图画已是极不完整或者被混淆了,加之小编的识别能力有限,最后只能让你来囫囵吞枣了!可惜没查到颂扬临淄的八景诗!部分文字和图片采自网络,如有侵权请通知我来删除,谢谢!
2022.03.18.整理完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