掩没在岛城里的古迹(33)台东玉皇庙

标签:
岛城里的古迹台东大庙正月初九为庙会“台东镇萝卜会”延安二路附近 |
分类: 岛城寻踪 |
台东镇杨家村(延安二路附近)中间有条清溪河,河边上有一座庙叫玉皇庙,其历史比天后宫、海云庵还久远,明清都有修缮。玉皇庙后称清溪庵、下村庙,俗称台东大庙,建于元朝,属道教庙宇。大庙内就是一个像四合院的天井,大门正对着玉皇大帝厅堂,西边为道德天尊(太上老君),东侧是关帝圣君,匾牌分别为玉皇大帝殿、火帝真君殿和关帝圣君殿,各立柱上都刻有楹联。
三厅并立内供奉玉帝、道德天尊(即太上老君)和关公像。两侧分别为手持各类神器的八大金刚,道德天尊(即太上老君)八卦道袍在身白胡子,一派飘然欲仙的态势,和后来的电视剧《西游记》里的道德天尊(即太上老君)一模一样,两旁多为炼丹童子,大院的南面有送子观音菩萨殿和土地庙。
农历正月初九为庙会,这一天是玉皇大帝的诞辰,庙会三天,人们都云集玉皇庙,祈福求安,这一天香火更是不断,殿宇更为气宇昂然、香火更为鼎盛,众道长道徒们也忙的不亦乐乎。庙会期间时值“立春”前后,因民间有吃萝卜“咬春”说法,说是立春吃了萝卜不牙痛的习俗,所以庙会上卖青、红瓤萝卜的特别多,故萝卜成了这个庙会的主要商品。
还有卖山货的、卖干海货的、卖土产杂货的、卖瓜果梨枣的、卖花鸟鱼虫的、卖小商品的、卖民间工艺品卖古董、卖风车的、赁小书的、有敲锣打鼓耍猴的、卖糖稀的、吹糖人糖动物的、卖小老虎的、卖脸谱面具的、买木刀木剑木枪的、卖“卜卜噔”的、卖摔爆竹“二踢脚”的、卖糖球的、卖年画剪纸等各种商品应有尽有、琳琅满目。
还有拉“洋片”的、唱戏的、跑旱船的,扭秧歌的、踩高跷的,耍龙灯的,围观的人数不胜数、人头攒动游客如织,更是里三层外三层水泄不通、接踵摩肩、人山人海、人来人往,挤都挤不动,讨价的、叫卖的、喊人的、嬉笑打闹的,一派热闹的景象。随着时间的推移,久而久之,便有了“清溪庵萝卜会”之名,又因庵在台东镇,故又称为“台东镇萝卜会”。
1934年整肃市风,对全国各地的庙宇进行调查,取缔玉皇庙,1941年重修后,将玉皇庙改为清溪庵,改名清溪庵也是为将庙宇保存下来的唯一办法,庙门外有两根旗杆,上挂长条黄旗,1942年1月举行清溪庵开光仪式,在庙门口立了两块功德碑,一块刻有《重修清溪庵碑记》,另一块记录了捐款的商号和捐款人的名字。
1952年,在波及全国的“扫除封建迷信”的运动中庙中神像捣毁,在那个只能闻声不能看影的半导体的年代,这里成了台东半导体零件厂的厂房。1965年废除了清溪庵,拆除了前院前殿,建了三层楼的台东文化馆,1966年6月正式使用,后殿是台东少年宫,仅存几间厢房,2005年7月初彻底拆除。
由于大庙没了昔日的人流和香火,庙会(萝卜会)销声匿迹了。原来庙门口的两块功德碑也被埋入了地下。2008年3月29日清溪庵旧址(道口路9号)建筑工地上挖出了1941年为修清溪庵居士们、香客们、百姓们捐款立在庙门口的两座“功德碑”,两块长约2.4米、宽0.98米的石碑,一块石碑上面刻有“万善同归”,另一石碑上刻有“百世流芳”等字。
https://i01piccdn.sogoucdn.com/16f5c88a720a68bb
后来河内黄水流淌,改称道口河,台东镇改造是河上盖上石板成为暗渠,当年那个河水清澈、流着清水、风景如诗如画的清溪河已不复存在了,当年的庙会热闹场面也掩没在岛城里了。部分文字和图片采自网络,如有侵权请通知我来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