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游览之(七)凤翔唐城墙遗址

标签:
唐城墙遗址凤翔西城区“金凤踏雪”雍州改为了凤翔栖凤湖和栖凤亭 |
分类: 旅游游记 |
唐至德二年(757年)八月升为凤翔府,后来一度称“西京”。这里曾经是唐肃宗平定“安史之乱”、收复长安的根据地。五代时李茂贞称“岐王”都凤翔18年。北宋嘉祐六年(1061年),苏轼出任凤翔府签书判官,助太守发展酿造,疏修东湖。历明、清一直到民国30年(1941年),虽屡遭战乱,但仍为陕西西府军事、政治、文化中心。

凤翔城墙遗址生态公园是凤翔继东湖之后的第二大标志性城市公园,位于凤翔县城新区大道北侧。占地面积150亩,总投资2300万元,2008年的5月份开工建设,2009年的10月份竣工开园,历时17个月。



公园的设计是一个半径320米的四分之一圆,分为城墙遗址浏览区、滨河景观浏览区、水榭舞台观光区等四个功能分区,包括城墙雄姿、演艺广场、城河倒影等20多处景观小品。
历史上,凤翔的古城墙长约6.1公里,是唐末岐王李茂贞所筑。后因历史原因,城墙毁坏,留下的部分基本呈一个L型,位于原城墙的西南角,高为10米左右,保持了原城墙外陡内缓的基本特征,这段城墙是县城目前仅保留下来的三处遗址之一,也是整个公园里面的灵魂建筑,十分珍贵。


唐安史之乱时,唐明皇李隆基曾被迫出逃蜀地途经古雍州,当时古雍州的城墙由于年久失修,部分倒塌,于是守城太守命全城百姓筑以新城墙,以防外敌,可是非常奇怪的是这个新城墙一修起来,便会无缘无故的塌掉。

在三筑三塌之后,雍城百姓便人心惶惶,如同大难来临。有一天夜里,在天降一场大雪之后,守城的太守沿着倒塌的城墙走来走去,正在思考的时候,忽然,他发现有一只凤凰悄然而至,落在了城墙脚下的一个湖边,在喝饱了泉水之后,踏雪绕城数里,然后振翅而去,太守非常的高兴,认为这是一种吉祥的瑞兆。

第二天,他带着百姓沿着凤凰在雪上踏过的印迹,筑以新城墙,结果一牢永固,不再坍塌。所以在唐明皇的儿子唐肃宗继位之后,因为这个“金凤踏雪”的传说故事,便将雍州改为了凤翔,所以在城墙下面修建了栖凤湖和栖凤亭,以向众人昭示凤翔这个城名的来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