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山东半岛的卫和所(六)成山卫(3.成山卫城)

(2020-11-03 06:29:51)
标签:

山东半岛的卫和所

成山卫

成山卫城

《荣成县志》

天水郡

分类: 华夏大地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580/sign=2aca14420a46f21fc9345e5bc6256b31/9b787e3e6709c93d8dcf544e9f3df8dcd100543d.jpg

    成山卫古城,古名天水郡,明朝洪武十三年(1380年),开国皇帝朱元璋命襄武王汤和置成山卫,是沿海设的五十九座卫城中最重要的卫城之一,用以抗击倭寇的侵犯。在成山设卫以前,此地属文登县管辖,设卫后,隶属山东都司(都指挥司),由中央的五军都督府统管。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创建石城,并设四门:东门永泰、西门天顺、南门文兴、北门武宁。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文登县知县韩士俊会同成山卫指挥使姬兆年、唐文享重修。

  清康熙七年(1668年)因大地震城墙坍塌,直到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雍正颁旨撤成山卫,设荣成县。从此,成山卫古城成为荣成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人们便把成山卫古城称为老荣成,一直到今天。

   http://imgsrc.baidu.com/baike/pic/item/f11f3a292df5e0fe01144d57536034a85edf725c.jpg

  成山卫古城,建于明朝洪武十三年(1380年)。当时,成山卫城还仅是一座土城,后建成石城。据道光版《荣成县志》记载,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创建石城,周长3280米,墙高6米,厚7米。设四门:东曰永泰,西曰天顺,南曰文兴,北曰武宁。同时,建成的还有城内的一些卫、所及官建筑群。应当指出的是,成山卫城的建置比天津卫还要早六年,比威海卫城要早十八年。自此也可以看出,成山卫在地理及军事上的重要。

  成山卫三面环海,一面接陆,是大陆伸向海洋的最远处,这里是京津的门户,重要的军事要冲。据《徐氏祖谱》记载:明太祖洪武十三年,日本国屡扰东时,遣襄武王汤和,沿海筑五十九城……而成山尤为险要之极,此卫之所由设,城之所由建也。

  http://inews.gtimg.com/newsapp_match/0/11791961784/0.jpg

   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二月十三日,清兵从辽东半岛渡海攻占了这座古城,废除了明代卫指挥使司,设立守备署,明朝在成山卫境内的统治从此结束。清康熙七年(1668)农历六月十七日戌时发生强烈地震,卫城城墙,城内衙署、民居坍塌达百分之四十,今仅存北城门门垛。

  到了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随着“卫”的军事意义的消亡,守备署则成为与州县平行的特殊行政单位,仍管辖着原来“卫”的范围。为了统一全国的行政单位名称,清朝雍正皇帝于是年决定裁卫设,并“钦赐嘉名,以始皇尝射大鱼于荣成山,山在邑境内,故命名因之”,荣成由此得名,荣成县建置自此开始。至今人们习惯称此地为老荣成 

  山东半岛的卫和所(六)成山卫(3.成山卫城)

   从此古城成山卫一变而成为荣成县城,管辖境域东起成山头,西至桥头,南起宁津所,最大纵长75公里,最大横距45公里,总面积约1098平方公里的区域,成为辖区内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乾隆元年(1736年)开始,荣成县第一任知县、江苏进士罗克昌着手修复城门、城墙、堞楼、县署等建筑,并开凿护城壕、修复环城跑马道。另外,南城门外有北京匠人亲自修的南戏楼,与城隍庙前的东戏楼相对应,南门外还有天坛、社稷坛、三官庙、鲁班庙等建筑;东城门外有神农坛、龙王庙等建筑;北门外有吕祖阁,西门楼上有魁星阁,西门外还有厉坛等,一片片的建筑群,高大雄伟、巍峨壮观。老荣成人称“小北京”,它的布局建设,是完全仿照北京紫禁城的样式建造的。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0831/1cad148aff64438aa9545d9ff439bfbf.jpeg

  2008年荣城县对成山卫城古城门复修,并于2008年8月8日北京奥运会开幕的当天维修竣工成山卫北城门——武宁门向游人开放。新城门楼雄伟壮观,飞檐凌空,气势磅礴……古老的城门以全新的姿态,迎接五湖四海的宾朋。                                                     2020.10.01.整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