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的小众景点(四)鹤山遇真宫

标签:
鹤山风景区遇真宫水鸣天梯招鹤回鸣徐复阳真人 |
分类: 青岛玩耍 |


据《崂山志》记载:遇真宫创建于宋代嘉定年间(1208—1224),元代至正年间(1341—1360),曾有重修。内有三殿:下殿祀真武大帝,中殿祀太上老君,上殿祀玉皇大帝。
现在去游玩鹤山,遇真庵坐落于鹤山东峰之山腰,滚龙洞下方,依山势建有三层殿堂。自下而上分别是牌楼式建筑山门、道教文化陈列室、三真殿、老君殿、玉皇殿、钟亭等,最上祭祀玉皇大帝,中祀太上老君,下祀邱处机、李灵仙、徐复阳真人。
鹤山东临黄海,南接崂峰,景观集中分布北部,以峥嵘清秀、泉甘石奇为特色。近山颠处有两块巨石南北对立,形成天然门户,名聚仙门。路边仙鹤耸立,迎面寿字招手。
“泰山虽云高,不如东海崂。崂山最秀者,首推鹤山焉。”这是周如砥对鹤山的描述。周如砥,即墨人,“万历十七年(
元代的著名道士、长春真人邱处机也曾经在云游东海的时候,三次驻足于鹤山。道教大师之一的徐复阳也曾经在鹤山修道多年,并创建了全真道教的“鹤山派”。山门上书“鹤山遇真宫”,面对“太极八卦图”。
“鹤山派”真言:复驾堪云至,崇教道九真。忠正通玄理,福泽自得春。原阳从新补,萌芽不便生。体健灵虚妙,安然金丹成。重临修仙侣,光华常延增。乾坤均相配,龙虎交黄庭。秉剑立善法,逍遥遇遐岭。智慧明日月,还升太和空。志坚炼性纯,礼仪守真元。超会青霭上,悟本称圣贤。
“招鹤回鸣”的石碑,位于三真殿前,游人到此面朝北边,凝神拍掌,会听到“仙鹤”天籁般“吱”的一声鸣叫。堪称世界之谜,绝世无双。使游客油然而生“烟波江上不解愁,黄鹤飞离鹦鹉洲,仙山还是鹤山好,海阔天空任遨游”的感叹。
1998年重修,原真武殿改为三真殿,不再奉祀真武大帝,而祀邱处机、李灵仙、徐复阳三位真人,塑有三位真人神像。邱真人,为全真教龙门派始人,多次来鹤山讲道传玄;李真人,长期隐居鹤山,潜心修炼,悟道成真。
从三真殿到老君殿的台阶谓之“水鸣天梯”。此处台阶共有47级,人在上端,另一人拾级而上,上端的人便会听到叮咚悦耳的水鸣声,让人啧啧称奇,疑有神意,是一个世界级悬疑!
玉皇殿,祀玉皇大帝(全称:昊天金灍至尊玉皇上帝),是天上统领一切神、民间崇拜的至高尊神,是天地人三界十方万灵真宰。列在其左右的是托塔天王和太白金星,两侧是左天蓬、右天蓬、华光元帅、玄坛元帅四大天王。


“数数频来似有情,青山与我久要盟。战袍脱却浑无事,一曲瑶琴乐太平。”这是明代武进士、即墨名人周鲁在“一线天”石壁上镌刻的诗词,道出了游鹤山的惬意。



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徐复阳被皇帝敕封为“中元永寿太和真君”。同年飞升于鹤山,在世80岁。遗著有《迎仙客词》。据黄宗昌《
李灵仙祖籍莱州府昌邑县,名来仙,字灵仙,号凝真子,系邱处机所创“龙门派”的传人。其道行修养极深,深通医理,他一面传授道教内功,另一面又施以药物。数年后,徐复阳在师父的调理教导之下重见光明。
为考验徐复阳是否虔诚求道,李灵仙将九枚铜钱抛于荆棘丛生的深涧中,令其寻回。双目失明的徐复阳历尽艰辛,三易寒暑,终于将九枚铜钱全部摸到,至今民间还有“摸钱涧”、“荆棘刺朝上长”的故事和传说。
徐复阳从此在鹤山仙鹤洞中面壁九年,后又到崂山明霞洞太清宫中潜修。功成后,回鹤山主持遇真庵几十年,“日则炼形于石楼,夜则练气于道宫”,最终创立道教法派“鹤山派”,亦称“崂山派”。
清顺治年间,鹤山遇真庵日渐残败,鹤山派的道业被移至南九水的玉清宫(

从此鹤山遇真庵成为太清宫的下院,叶道长精医药,善鼓琴,专心庙事,使遇真庵成为崂山很有名气的道场。因这里依山面海,又有秀峰深谷和奇花古树,道众在叶道长的倡导下,均能鼓琴唱和,故有“小太清”之称。


1912年重修殿宇,院落焕然一新。但1939年日军扫荡鹤山,除殿宇外,余房皆被焚毁,道众散去。1967年,在“文化大革命”中,遇真庵被拆除。1998年,即墨市组织修复遇真庵,并更名为遇真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