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颐和园之春(3)——三上西堤

标签:
转载 |
分类: 江山多娇 |
记得1964年学校开学后,给我们每一个学生发了一台苏制的“卓尔基”135相机,并布置了拍摄不同光照的作业。当年,市里的天安门、长安街十大建筑、北海、天坛,离学校较近的积水潭、太平湖等地都是我们拍摄实践的景点。
有一次,我一个人绕颐和园昆明湖走了一大圈(那时候公园进出只有东门),其中西堤一段我是第一次浏览。那时候的西堤并未开发,只有从界湖桥到玉带桥能见到游人。过了玉带桥至柳桥一段,再绕绣漪桥到十七孔桥,几乎见不到游人。
随着公园对西堤修复、开发,又增添了南、北如意门,西门,新建宫门,圆方有意地把游客往西堤引。游人出入方便了,西堤成了大众打卡的热门景区。我也是从2010年开始,年年都会到西堤踏青、拍春。
今年3月14日第一次和摄友们到西堤探春,那时堤上的春花都在含苞之中。当时我就说为了拍摄颐和园之春,估计要三上西堤。谁知只隔了几天,3月18日一场三月桃花雪,就把我们踏上第二次西堤之行。3月21日天放晴,我和摄友们完成了第三次走西堤。
中国园林的建筑技艺中有借景一说。美丽的玉泉山,就是颐和园借入院内的一景。这次我是从十七孔桥,由昆明湖东岸拍西堤,便可尽情滴借用玉泉山做背景。
↑(2)玉带桥以北的西堤上,种的碧桃花开得晚,但堤上十几棵古柳树已经发芽,吐出嫩绿。图为玉带桥和玉泉山妙高塔。
↑(3)西堤上有六座桥,其中镜桥有最美之桥的一说。镜桥与玉泉山玉泉塔。
↑(11)柳桥是西堤南起第一桥。当然少不了柳树的陪伴,更有山桃花增色。
过了柳桥不远便是景明楼一组古建,由主楼和两座配楼组成。乾隆皇帝用“景明”二字作楼名,有“柳绿桃红、岸芷汀香”的春和佳景之意。
离开景明楼沿西堤往北便是练桥。桥上建有四柱、重檐攒尖顶的桥亭,您可以在里面休息欣赏风景。
↑(25)练桥建于清乾隆年间。桥上建有四柱、重檐攒尖顶的桥亭。
↑(26)练桥位于西堤中部,四周有开阔的观赏视野,图为佛香阁中轴线建筑群、被收入眼帘。
过了练桥,就奔镜桥而去。镜桥始建于乾隆年间,光绪时重建。桥名源自唐朝诗人李白有“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的诗句。
↑(30)桥亭八面玲珑的姿态既宜于观赏周围的景致,又有别于西堤上其他桥梁的艺术特征。
下一个就是西堤六桥中最美的玉带桥了。玉带桥是西堤六桥中唯一拱券结构的石桥。桥身、桥栏选用青白石和汉白玉雕砌,洁白如玉,宛如玉带,故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