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上语文《搭船的鸟》教学设计+反思

标签:
教育 |
分类: 教学设计 |
15 搭船的鸟
榆次区锦纶路小学 寇建梅
【教学目标】
1.认识“父、鹦”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啦”,会写“搭、亲”等12个字,会写“母亲、外祖父”等11个词语。
2.通过描写翠鸟的语句,了解“我”对翠鸟的外貌、动作所作的观察,感受“我”观察的细致,初步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
【教学重难点】
通过描写翠鸟的语句,了解“我”对翠鸟的外貌、动作所作的观察,感受“我”观察的细致,初步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时预习卡。
2.准备资料:“状元成才路”多媒体课件;开满野花的草地、舒枝展叶的杨梅树、毛色漂亮的泰迪狗、月色朦胧的群山的图片;小猫捉老鼠的视频。
【课时目标】
1.指导书写“搭、亲”等12个字,会写“母亲、外祖父”等11个词语。
2.初步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
【教学过程】
|
|
2.了解作者对环境的观察。
(1)学生默读,思考:除了翠鸟以外,作者还对哪些事物作了细致的观察?说说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2)学生交流,课件相机出示课文第1自然段。
(3)指名读课文第1自然段,思考:这是一次怎样的旅行?
引导抓住“天下着雨”、雨点“沙啦沙啦地响”及“坐在船舱里”体会旅途的平常。
填空。
在这次极为平常的探亲之旅中,因为留心观察,“我”认识了一位可爱的新朋友——会“搭船”的翠鸟,给“我”的旅途增添了许多乐趣。
3.了解作者观察时的想法。
(1)启发思考:浏览课文,这篇文章除了写作者去乡下途中所见的景色,以及翠鸟的外形和动作,还写了什么?
预设:第3自然段写了“我”观察翠鸟时产生的疑问;第5自然段写了“我”明白翠鸟搭船的原因。
(2)学习第3自然段。
课件出示第3自然段。
指名朗读,引导:读完这个自然段,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我”的疑问一个接着一个。
这3个疑问体现了翠鸟的突然出现让“我”感到好奇、惊喜。
小结:看来,留心观察能引发我们的思考。
(3)学习第5自然段。
课件出示第5自然段。
指名朗读,思考:这一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
4.回读全文,梳理观察方法。
(1)自由朗读全文。
(2)引导:学了这一课,你有什么想说的?
(3)小结:一次平常的探亲之旅,因为留心观察,作者认识了一个可爱的新朋友——会“搭船”的翠鸟。留心周围的事物,我们就会有新的发现。平时我们也应该像作者这样留心观察,积累习作的素材。
【设计意图】本环节紧扣单元语文要素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中,明白留心观察能引发我们的思考,能让我们有新的发现,进一步体会细致观察带来的好处,从而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
板块二 拓展延伸,尝试观察
1.播放视频,尝试观察。
(1)播放小猫捉老鼠的视频。
(2)引导观察:小猫是什么样子的?它是怎么捉老鼠的?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引导学生观察小猫的外形,发现小猫捉老鼠时的连续性动作。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让学生尝试观察小猫捉老鼠的情形,交流观察所得,迁移本课习得的观察方法,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能力。
板块三 书写生字,评价指导
1.指导写字。
(1)课件出示田字格中的范字:羽、翠。
引导观察:这两个字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预设:“翠”的上面是变了形的“羽”字。“羽”是“翠”的部首。
说说在田字格中写“翠”要注意什么。
教师范写。边写边提示:“翠”是上下结构,“羽”的钩不见,“卒”字首横起笔在横中线上,下面的长横托上,竖在“从”下面。
学生练写,展评,再写。
(2)课件出示田字格中的范字:啦、响、嘴、哦。
引导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左右结构,左窄右宽;都有口字旁,“口”作为偏旁时写在左上方。
引导:在这4个字中,哪个字最难写?要写好这个字,需要注意什么?
老师范写“嘴”,边写边提示:口字旁写在左上格,稍小;“止”的第一笔竖写在竖中线上,最后一笔变成提;“匕”的竖弯钩起笔稍高;“角”写得稍扁。
学生练写“嘴、啦、响、哦”4个字,全班展评。
(3)课件出示田字格中的范字:搭、悄、捕。
引导观察:这3个字也是左窄右宽的字,请仔细观察,要写好它们,需要注意些什么?
提示:注意3个字在横中线或竖中线上的笔画。
(4)课件出示田字格中的范字:亲、父、吞。
学生自主观察,提示:“亲”的第二横是长横,在横中线上;“父”的撇、捺要写得舒展;“吞”的撇、捺要舒展,包住下面的“口”。
学生自主练写。提示方法:一看二临三对照。
2.抄写词语。
(1)认读词语。
课件出示:
母亲
(2)抄写词语。
要求:以词为单位抄写,看一个词,写一个词,不能看一个字写一个字。注意写字姿势。写完后认真检查一遍。
【设计意图】写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让学生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刚性要求,虽然到了中学段,学生已能较为工整地书写汉字,但是对于一些难写的和容易写错的字,指导学生观察汉字的间架结构、笔画特点仍然很重要。另外,写词语的正确方法及书写习惯的要求也很重要,值得老师重视。
板块四 课后观察,尝试实践
出示要求:观察身边的一种动物、植物或一处场景,完成记录单。(出示记录单)
课件出示:
观察记录单
观察对象 |
|
观察时间 |
|
观察地点 |
|
观察所得 |
|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要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本次观察实践,记录观察所得能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也为单元习作做了必要的铺垫。关注单元前后的联系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策略。
【板书设计】
15 搭船的鸟
教学反思
榆次区锦纶路小学
本单元是一个特殊单元——小学阶段的第一个习作单元,它的编排与其他单元明显不同,体现出鲜明的“读写结合”的特征。上课伊始,我即引导学生自主发现习作单元的特点,聚焦单元学习目标。《搭船的鸟》是本单元的精读课文,它不同于普通单元的精读课文,功能定位不是指向阅读,而是指向写作,即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感受留心观察的好处。根据单元语文要素的要求,我带领学生“发现”,发现作者对哪些事物进行了细致的观察。抓重点段落第2自然段和第4自然段,体会观察的细致和观察的作用,收效较好。让学生写课后观察记录单时,提醒学生:观察不要局限于自己眼睛所见,耳朵所听,还要用手摸一摸,用鼻子闻一闻,有的甚至可以尝一尝。看来,课后观察一定要注意观察方法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