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

(2022-05-20 13:19:01)
标签:

教育

十六年前的回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锦纶路小学    宇变仙

教学目标:

1、积累语言,并学会前后照应、对比写法。

2、领悟理想信念对英雄人物的作用。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积累语言,并学会前后照应、对比写法。

任务设计:

1、 品读理解,迁移运用;

2、 引导朗读,情感升华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1课:十六年前的回忆》,齐读课题。

上节课,我们跟随作者李星华一起回忆了她的父亲李大钊被捕前后的经过。课文为我们展示了一位怎样的李大钊呢?是什么力量使它成为这样的人呢?

出示: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齐读。

在这种力量的鼓舞下,他的些言行给你留下了最为深刻的印象呢?上节课老师请大家围绕这句话,划出李大钊同志给你留下印象最深刻的言行,并联系上下文,看看作者使用什么样的表达方法写出了李大钊的高尚品质。大家做好批注了吗?好,给大家1分钟的时间,看一下自己做的批注,准备交流。

二、品读,理解写法,迁移运用。

(一):指导交流被捕前

1、被捕前,品味重点句,体会李大钊同志对待工作认真和高度负责的精神。

A、(1)父亲是很慈祥的,从来没骂过我们,更没打过我们。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

B、(1)抓住含糊的回答,理解什么是含糊的回答,为什么要含糊的回答?因为当时的局势十分严重,不是同孩子谈心的时候,而且像防止革命的书籍和文件落到敌人手里这样的事情,也不是几句话能说清楚的。进而体会到父亲对待工作的认真严肃。

2)用对比的手法写出父亲对工作的负责,对亲人的爱。

3)谁愿意再读读这段话?(评价,要读出作者当时的疑惑)

C、局势越来越严,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

1抓住语言描写表现李大钊对工作的负责,不怕危险。引:为什么不能离开?

2)如果让你来读李大钊的话,你会用怎样的语气去读呢(坚决)你从哪品味出来的这份坚决?(体会反问句的作用)

3)给句子“我哪能离开呢?”换个说法:“我不能离开。”两个句子比较,体会父亲的坚决。试着读出父亲的坚定。

4)有感情朗读第7自然段父亲说的话。(设计情境读)

父亲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父亲说:(男生读)

母亲劝他离开北京,父亲说:(女生读)

母亲和朋友多次劝他离开北京,父亲坚决地说:——(齐读)

教师小结:是啊,正因为一一引读: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所以——局势越来越严,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这就是信念的力量。

(二)以法引导学生自读“被捕时”、“被审时”段落,自主交流品味父亲的处变不惊、临危不惧。

四、引导朗读,情感升华。

1、指导有感情朗读。

2、学生根据提示完成句子练习。

正是因为李大钊对革命充满必胜的信心,所以,被捕前,他( );被捕时,他(            );被审时,他(           )。

 

 

 

板书设计:  

11、  十六年前的回忆

          1927年

          李大钊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         无私无畏

         临危不惧   不朽的精神

         安定沉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