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叛逆.....

(2023-07-15 12:58:49)
叛逆.....


叛逆
文/玉吊钟

       提起孩子"叛逆"的话题,相信一下子牵动许多父母的神经,欲说还休。也许会想起他们教育孩子时的辛苦经历,或是自己小时候,与父母的战斗、抗争、叛逆的历程......回想心有余季,后怕不已。

叛逆.....

        记得我小的时候,在农村里也不知道"叛逆"的概念,反正是孩子到了一定年龄,就不听话,自作主张了。与父母的纷争多了,着装仪表特立独行……孩子们跟着潮流,学着电影里、身边的人物,留起了长长的胡须、各种发型,穿着奇装怪服。一开始父母还喋喋不休地唠叨一翻,好言相劝。到后来也不知道是谁先发起的战争,愈战愈烈。那些年,我们与父母、老师……与那些"权贵人物”演绎了一幕幕战火纷飞的故事。
      孩子们有意无意地或直言、或暗示大人们:“我已经长大了,你不能用老眼光来看我。”、“我可以,我行的。”、“我有我自己的主见”、......"我有自己选择的权力"。

叛逆.....

       每每此时,不甘在一夜之间失去控制权的父母,边打边骂,边打边流泪,气得咬牙切齿:"你现在翅膀硬了,不听话了是不是?"
       象许多农村的小孩一样,我也有自己的叛逆期。我的叛逆期比较长,与父母对抗时比较激烈.....透过这些现象分析,也许是我与父母的依恋类型、与父母的教养方式有关,小时候的成长问题就比较慢一些。与一般孩子不同的是,我的叛逆期中间还有一段间隙期。那时候,我叛逆期里最突出的特点是喜欢与父母顶嘴,他们讲东,我偏往西;他们讲一句,我顶两句。最后还是父母在家长会上向老师求助,在班主任陈老师的斡旋下,我稍作收敛。心里满是成就感,像是打了胜仗凯旋归来。

叛逆.....

        记忆中,我对"叛逆"的印象第一件事情,是我要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那时,如果是9月份前生的,孩子八岁前就可以去上学。9月以后的只能等到九岁上。我出生日期是农历十一月份,所以按规定只能等到九岁。
        母亲带我去学校时,那时候村里学校的校长姓徐,象他的名字一样,这人办事特别"严苛"。了解了我的年龄后,一口拒绝。一定要等到九岁才能上。用现在的话说,那时候的我不知道是哪根经搭牢了,一定要八岁就上。居然现场在学校里大哭大闹,气的母亲追着操场打。第二年如愿去上学时,很多老师都已经早就认识我了。

叛逆.....

        我在回想,那一次迫不及待地想上学,可能是因为那时候父母整天在地里干活,沒时间陪伴自己。自己是不是也想通过上学,找到生活中的玩伴呢。这些都是与我的叛逆性格形成自变量吧。
        有一次,母亲到镇上去帮一位朋友割小麦。我跟着去了地里玩的时候,抓到了一只麻雀,我高兴极了。在那个物质贫乏的时代,家里又穷,沒什么像模像样的玩具,仅限于自己动手做的弹弓、陀螺之类,比较粗糙简单。不象现在的小孩,刚玩两天,就要换新玩具了,家里玩具一萝筐。一位邻居家的孩子故意把我的麻雀放走了。我顿时火冒三丈,反客为主,与那小孩闹得天翻地覆。不管大人们过来劝解都无济于事。

叛逆.....

        现在每每我看到孩子们有数不完的玩具,心里会产生羡慕之情,情不自禁想起小时候玩具稀缺的时代。想起了母亲朋友家的邻居放飞我的麻雀之事……心头百感交集,恍若昔日重现。
       现在想来,我的那些行为属于典型的心理叛逆吧。那时不懂事的我,可能就是想惹母亲生气吧。或是显示存在感,自己已经长大了;也许是我体会不到父母的情绪,没有发展出这种情绪管理的精细化水平。还只是认知水平发展慢,站在自我的角度考虑问题,属于“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发展阶段。

叛逆.....

      这些年,虽然生活中经历了许多困难挫折,几番浮沉,但总算过来了,值得庆幸的是我的心理得到了成长。虽然叛逆期比较长,想在的我,融入环境的能力也是提高许多了。
       有人说:“欣赏和接纳过去,可以提高我们管理现在的能力。”这些年渐渐学会坦然面对那时候的经历,也让自己彻查从"叛逆期”中走了出来。我不能改变过去那些经历,但能尽量改变过去对我的影响,去悦纳那些经历。

叛逆.....

        在那段时间,对我的叛逆行为,母亲更多采取的是生气,有时会无奈地掉几滴眼泪,最多有时拿起小竹枝敲打几下。而父亲则不同,他力气大,喜欢打巴掌。每次我跟同学们吵架,每次父亲总是习惯性地举起巴掌就打。往往是我还沒开口辩解,我的脸上已经感到一股滚烫了,空气中传来清脆的巴掌声音。
        所以,每次惹父亲生气的时候,趁他还沒动手前,我就赶紧跑开,一般他不会追来。记忆中,只有一次是父亲追着打的。那是父亲让我上山挑一担已经拔好的大白菜,我到地里的时候,发现太重,就只挑了一部分回来。回家的时候,天快暗了。父亲发现后,骂了我。见我顶嘴,操起木棒便打。我拔腿就跑,那一次父亲追了很长一段路,倒是把母亲吓坏了。听母亲说她生怕父亲会追上我,怕父亲下手不知轻重。

叛逆.....

        父亲这种简单粗暴的教养方式,让我的叛逆表现的激烈,也延长了叛逆的期限,因为,他阻碍了自我的各方面成长,智力、思维、人格、人际关系、......心理社会能力。
      有时生气起来,母亲常绝望地对我说:你是一个人沒办法,不能将你扔掉。要是一棵摇钱树,就你这样子,我们家也不要你啊。

叛逆.....

      而母亲的这些话其实对我的发展是不利的,让我感觉被抛弃感,培养不起安全感、自尊、自我效能感。孩子的叛逆是想找回自我,做回自己。有的人会把这种叛逆期延迟到成年期、中年期,甚至到老了还没有培养豁达、宽容的心理,生活中处处争风吃醋。因为他们将早期的叛逆融入了骨子里,内化为性格、人格的一部分,形成了一种叫“抵抗权威”的人格障碍,也叫“抵抗违拗”人格障碍。
      回想起自己青春期时种种经历,与父母的冲突,许多是因为拜贫困的生活所赐啊,经济因素与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密切相关。毕竟连基本的生理、安全的需要都难以满足,又何谈爱的需要、归属的需要等高层次的需要呢。所以,各种心理素质的发展水平就固执在一个低水平的阶段。

叛逆.....

        在我们村里,听说有一个"灵姑"(迷信思想的一种)很灵验,母亲便上她家,托她算算我什么时候能乖一点。那"灵姑"讲我上初中后会变乖。
       后来,我上了初中后,性格果然是发生了大变样。变的文静了、内向了……惹的母亲更加相信"灵姑"的话了。后来又陆续去替我算了考试、前途。

叛逆.....

       现在回想,这哪里是"灵姑"的神机妙算,其实是一个人生理、心理成长的规律。是父母的粗暴、专制的教养方式,压抑我的自我成长,放弃了通过叛逆改变自我的希望,彻底的投降。也为后来自己的叛逆期延长,埋下了原因。
       有 一次,我看见一位懂心理学的朋友,在微信圈里发了一条关于孩子叛逆的消息。讲是所谓叛逆,从根本上说是因为想做回自己,所以这并不是一个需要矫治的错误。如果父母想收获一个充满激情和创造力的孩子,就需要鼓励和支持孩子做自己,尊重孩子的空间,让孩子在他的空间按照自己的规则来。

叛逆.....

       我看了以后感动不已,心想父母要是早看到这句话该有多好啊。而我很快就调整了认知,那就不是我的成长经历了啊,况且父母也没认识几个字,即使看懂了,也不明白其中的道理啊。我还是想做我自己,我悦纳自己,悦纳我的家庭、我的人生经历。所有的人生故事,都是好故事。
2022年3月7日晨于杭州

叛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回音嘹亮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