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故与圆滑
文/玉吊钟
直到俩人的误会一点点加深,心与心距离拉大,分别已经在所难免;一开始言无遮拦,行为放荡不羁,到了无可挽回的境地,覆水难收,后悔莫及;......如此地痛彻心扉,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呢。那些年,为什么我们非要一次次争出个水落石出,孰是孰非。
一路走来,我们也许都曾经说了一些违心话,做了一些违心的事情。思来,很多的误会、伤害、纠结、......其实都是可以避免的,也不符合我们的目标取向。然而,我们在那个特定的时空环境里,终究是去做了,乐此不彼。有时,也是错过了时机,没有去完成轻而易举就可以做到的事情,如为一时的疏忽道歉,去见见老朋友,看望亲人,......竟是被我们以各种理由错过了。那时话说得有多重,事做得有多狠,......回想起来,心就有多么忐忑、后悔。
而我们之所以后知后觉,都有一个共同原因:不够世故和圆滑。在情绪的察觉上,发展的慢些。长大了,我才明白,那叫"心理社会”能力发展慢了,也可以归结为情商,属于精细思维的能力发展。一个人的成长不仅仅是生理、年龄,还包括智力、思维、语言、人格、人际关系、……诸多方面。
当然,还包括心理社会能力的成长。譬如情绪沟通的能力。有的人情绪管理能力差,遇到事情要不欣喜若狂,不能自已。要不伤心欲绝,对生活绝望。情绪管理模式单调,两极变化大。与身边的人、环境难以融洽相处。听说,一种较为健康合理的情绪处理模式,是我们在表达心中的情绪时,适度、适时、事宜。不特意压抑,也不过份宣泄,无风三尺浪。
情商的概念,包含觉察别人情绪的能力和管理自己情绪的能力。有些人,他的言行与环境格格不入,大家已是面面相觑,大惊失色,而他自己还是浑然不知,我行我素。有些人,在平时的交往中,要么一味地去讨好別人,失去了自我、自尊、自信。要不情绪变化快,一不顺其心意,马上翻脸不认人,断绝交往。
《菜根谭》里有一句关于处世哲学的话:“藏巧于拙,用晦而明,寓清于浊,以屈为伸,真涉世之一壶,藏身之三窟也。”意思是做人要把智巧隐藏在笨拙中,不可显得太聪明,收敛锋芒,才是明智之举;宁可随和一点也不可太自命清高,要学以退缩求前进的方法。这才是立身处世最有用的救命法宝,明哲保身最有用的狡兔三窟。
在以前,我和许多人一样,认为“世故”和“圆滑”是两个贬义词,看见有些人表现的八面玲珑时,会不屑一顾。仔细想想,一个人如果固执地活在自己的某种理念里,不懈于融入身边环境。甚至以为“世人皆醉,唯我独清。”那么,你该怎么良好地生活在当下,又怎么能够做到在众多困难当中咬紧牙关,坚持奋斗的目标不放。这也是为什么一直来我对“阳明心学”敬仰有加的原因,王阳明先生不但学术精深,更是能够圆融生活中矛盾,融入环境,做到知行和一。
即使现实环境里有不尽如意的地方,道德伦理滑坡、世风日下、人心不古是不争的事实。但是,即使是一个高风亮节、玉树临风的人,其思想、行为的标准,也要经过环境的检验,如果离开了具体环境的批判标准,就不能一概而论地评判对错了。
列宁说:只要再多走一小步,哪怕是朝着同一方向再迈出的一小步,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譬如大家在一起聚餐,迎接一个来自远方的客人。为了显示热情、真诚,所聊的话题自然更多集中在客人身上,难免会有“奉承”之嫌。这种行为在这个环境里是被允许的,热情待客,“有客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如果这时候你自以为不与他们同流,或是感觉了被冷落,伤了自尊,丢了面子……当场说话尖锐,拂袖而去。那么,试问是你内心里所谓的主义、精神重要,还是礼义待人,让大家感受一个和谐温暖的氛围重要呢。
据说,在上世纪民国的时候,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泰戈尔先生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徐志摩先生和林徽因女士全程陪同他参观游览,所到之处,受到了热烈欢迎。有感于这种热情,出于感激,泰戈尔先生在离开前,回请了一批国内的文人名士吃饭,鲁迅也是受邀之列。估计是看到大家对泰戈尔如此崇拜、热情,也许类似于现在的追星场景吧。鲁迅先生当场甩下一句"一踏糊涂",愤然离去。
有一位哲学家说,我们不能坐在那里思考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而应该通过自己的行为去分析判断,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因为很多时候,我们对自己是无知的,盲视的。不能及时认清自己,一生里都在寻找“我是谁”的答案。往往在现实中,迷失了自己。我们需要借助外在的"镜子”才能照射出真实的自己。而自己的行为、他人得态度、外在的伦理道德标准、......这些就是我们得镜子啊,也是我们的意象,在它们身上能够照出我们的原形。
在后知后觉了许多年以后,我反省自己过去的一些言行举止,有时会为自己那时的冲动幼稚、偏执倔强、......感到羞愧难当,悔不当初。
现在重新去回味“世故”与"圆滑”的字眼,我顿时感觉顺眼多了。至少我可以去努力修炼“知世故,不世故。”的处世道理。生活中,我们需要照顾他人的感受,懂得一些人情世故,遵守环境里的伦理道德标准。而不是自以为是,言行举止特立独行,与环境格格不入。这也是一个人在成长中,“社会化”的过程啊,有利于将自己融入环境。庄子说:你把别人拒绝在门外,也是把自己关在了门内啊。
2022年1月24日晚于杭州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