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多动症孩子的母亲
文/玉吊钟
近些年来,随着心理学知识的普及,我们会发现"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现像在孩子们身上发生的越加多了,牵动了老师和家长们的心。此症主要包含两方面的现象:注意力缺陷,难以持久集中,还有多动障碍。患上注意力缺陷多动症的孩子不仅会影响自己,融入环境不良,学习困难......人格成长缓慢等诸多方面。孩子更是会常常惹是生非,人际关系紧张,给他人带来许多麻烦。
注意力缺陷多动症英文叫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缩写ADHD,俗称“多动症”。症状多种多样,常因年龄、所处环境,以及周围人的态度不同而有所不同。患者的注意力很容易受环境的影响而分散,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暂。他们对来自各方的刺激不加选择地吸收、起反应,不能滤过无关注意力。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有效注意力表现差,看似反应快,对什么都好奇,引起注意,实则属于注意力分散。
孩子患注意力缺陷多动症后,会带来身心发展受挫、心理社会能力较低、人格发展问题……性格攻击性强。往往会因为惹事生非,遭受了来自外界环境的批评压力,久而久之,易形成抵抗权威障碍、反社会人格等心理问题。
由此可见,一个家庭如果有一个注意力缺陷多动症的孩子,会让父母操碎了心。他会出乎你的意料,时不时在家里家外惹出一堆事情。我有一个同事小k,自一起工作以来,她几乎把所有空暇时间都放在家里了,照顾那个患注意力缺陷多动症的孩子身上。
小K平时很少跟我们一起聚会,很多时候她会请假回去照顾孩子。她为家庭、为这个不省心的儿子,作出了很大牺牲。
记得有一天下午,小K着急地向我请假,说是家里有急事。看她一脸的焦虑,泪光闪闪,我想一定是发生了大事吧。后来她告诉我小孩在学校里闹事,把小朋友弄伤了,对方家长告了状。
患注意力缺陷多动症ADHD的孩子,生活中往往出现与人打架、扰乱秩序的人格问题,除了直接体现的人格发展缓慢,发展停滞、障碍......诸多问题外,孩子难以形成延迟满足观念,不能合理制订长期、中期、短期的目标体系。生活中遇到困难挫折时,容易放大问题后果,情绪夸张,产生攻击性。
小K有时会向我打听关于注意力缺陷多动症的知识,我告诉她造成注意力缺陷多动症的原因至今还没有查明。也许是有基因遗传、基因突变,有怀孕时吃药、吸烟、吸毒、酗酒、……营养不良等各种原因。孩子身上可能还会伴随生理上的原因,据说,许多多动症的孩子大脑半归管部位发育不良,半规管的作用可以维持身体平衡,半规管功能发育不好时,人体机能平衡的功能减弱,加重晕船、晕车等现象。除此之外,半规管的发育情况还与人格、道德发展密切相关。所以,多动症的孩子不能有效地自我控制言行、情绪,易跟人发生冲突,适应环境困难。
作为家长,先天因素我们无能为力,但可以在后天的成长环境方面努力,为其营造更加安全、舒服的环境,尽其所能让孩子健康成长,降低多动症带来的负面影响。多动症的孩子注意力难以持久集中,自我控制力差,对学业影响大,人际关系紧张……作为父母,要为孩子提供一把保护伞,保持耐心,加强引导,在医生的指导下坚持吃药。特别是对学习成绩不能操之过急,要求过高。
小K无耐地跟我说,孩子成绩一般都是班上倒数几名,看着他天天惹事,有时会心情低落,很失望。上小学三年级了,思想认知水平低,行为举止还像个幼孩,粘在父母边上。我劝她尽量多给予无条件的关爱,树立基本规矩,养成良好习惯……尽管孩子的动作学习会比其他孩子慢点,内心里他也渴望得到大人的呵护、表扬,平时教育中要宽严结合。
患注意力缺陷多动症的孩子在学校里,由于违反纪律、惹事生非等原因,往往得不到同学、老师的积极关注、表扬肯定,属于不受欢迎,被拒绝的孩子。作为家长要想尽办法地多表扬,温暖呵护孩子幼小的心灵,保护、提高孩子的自尊心。当然必要的批评,树立规矩,养成良好习惯是需要的,要有耐心。相对于其他孩子,他们的学习接受能力会慢点,自律性差。
我跟小k说,在平时家庭生活里,给予孩子足够的关心、爱,让他感受到安全感。在大人的细心呵护下,也许他在学业、智力……认知多方面,比其他孩子可能成长慢点,但孩子至少不会仇恨社会,不会过早在大脑里记下过多的愤怒、仇恨、忧郁、……的消极负性情绪。孩子也可以培养良好的性格,至少不会形成反社会、抵抗权威违拗等不良人格问题。
我劝她不仅是自己要对孩子好,还要与孩子身边的其他人一起善待孩子,跟学校老师沟通,争取理解支持,别对孩子要求过高。要与孩子平时一起玩的小朋友交流,帮助孩子建立友谊,给孩子营造较为宽松温暖的成长环境。
经过小K长期的艰苦努力,孩子各方面的发育得到了比较好的发展。有一次小K开心的告诉我,孩子学习成绩从班上倒数几名上升到了班级中游,能够耐心地做完一张试卷了。
随着儿子学习成绩、性格各方面的改善,小K自己的心情也好起来了。可怜天下父母心。小K告诉我,以前儿子在家里比较自私、任性,那次,由于学习进步,表现出色,学校老师奖励了一颗糖,他居然会带回家给小妹妹吃了。我问她孩子发生积极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我这样问的目的是想启发她思考,强化巩固教育效果。她说原因是多方面的,这次老师给孩子换了一个同桌很重要,前面一个调皮,两个人容易吵。现在这个同桌学习认真,成绩好,她的孩子会向她学习,也更加自信了。
我听了也为她感到由衷的开心,提醒她不要一下子给孩子制定太高的学习目标,保护他的上进心。以前小K在单位里情绪时常低落,有时她会在我面前讲儿子“有病”,给她带来了许多烦恼。每次我都会劝她不要给孩子贴标签,更不要常把"病”字挂在嘴边。从孩子给妹妹带糖的行为来分析,说明孩子的自尊水平提高了,有了更高的自我水平,收获了安全感、自尊、归属感,所以他才会把自己心爱的东西与人分享,也就是说孩子的心理发展水平从自私阶段发展起来了。
有一位心理学家说,当一个人高层次的自尊、归属感、爱等需要得不到满足时,在行为上会表现的更加自私,有攻击性等问题。
有一个真实的故事,讲的是有一位母亲,她的孩子患了注意力缺陷多动症,在幼儿园里惹事生非,作为家长,经常被老师叫到学校,当着众人训话。每次她一接到老师的电话就条件反射地担心害怕。每次家长会时间临近,她都会提心吊胆。但不管怎样,每次挨批评后,她都只是默默地在心里伤心,而对孩子采取持之以恒地关爱,从不说诸如“有你这个孩子真倒霉”之类的气话,不会把脾气洒在孩子身上。一次家长会上,老师把她叫到一边,向往常一样批评了她的孩子。回家路上,孩子问母亲:“今天家长会上,老师跟你说什么啊?”母亲撒了谎,说道:“老师表扬你进步很快,以前课上很难坐得住,今天终于能坚持安静三分钟了。”
上小学了,又一次家长会上,老师又向家长告状孩子的调皮之事。回家路上孩子问母亲:“今天老师跟你说什么啊?”母亲回答说:“老师说你学习进步很大,再勤奋一些,就能赶上你的同桌了。”这样的事情反复发生,伴随着孩子长大。虽然母亲少不了受委屈,挨学校老师批评,但她始终用无私的母爱为孩子遮起了一把伞,给予无条件呵护。到了高中,孩子所在的学校是一所重点中学,一次家长会上,老师跟母亲抱怨孩子这么调皮,很难考上大学的,还会拖累班上的升学率。回家路上,孩子问母亲:“今天老师跟你说什么啊?”母亲说:“老师表扬你,如果你学习再认真些,再加把劲,会进入班上中等水平,考上理想大学的。”
高考后,有一天,孩子把母亲从橱房叫出来,说要给她一件礼物。孩子用布把礼物包好放餐桌上,自己跑到房间关上了门。母亲打开布,发现里面是一张重点大学的录取通知书,通知书里夹着一张便条,上面写着:母亲,这个世界上只有你最懂我。
2022年5月24日晚于杭州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