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的咖啡屋
文/玉吊钟
早些时候,我是听说过莫干山是我国的四大避暑胜地之一,除此之外,还有北戴河、庐山、河南鸡公山。而等我来到莫天山,也是值到2020年的夏天。那次单位的工会疗养因为新冠疫情的管理规定,我们只能在省内安排地方。于是我选择了离杭州不远位于的湖州境内的莫干山,免受旅途的颠簸。
关于莫干山的记忆,在我的印象里,它有着许多传奇的故事。在我小时候,就在喜爱的连环画里获悉莫干山是传说中“干将莫邪”铸剑的地方。那天,导游带我们去参观了山上的炼剑池,介绍了这个传奇的民间故事。这个故事拍成的电影以前我是看过的。我对残暴穷兵黩武的吴王在得到干将剑后滥杀无辜的事,自然气愤。但我也不赞成干将作为铸造宝剑技术的传承人,为了得到升官发财的奖赏,背井离乡去将宝剑献给吴王。其动机也是不纯的,在道德评判上是难以立住脚的啊。更何况铸剑你是专家,不一定能当好官啊。如此后来他的儿子拿着莫邪剑去报仇也是名不正言不顺的吧。
有人讲在我们民间的传统道德观念里,“重私德轻公德",也是道德水平发展不高的体现。喜欢站位自己利益得失的角度,对道德进行评判归属,划分正义与非正义。而不是立足于一个更宽广的社会体系来建构道德体系。把自己的行为放在社区道德体系来取舍。象干将莫邪故事中一样,今天你寻仇,明天他报复,破坏了社会秩序不说,冤冤相报,何时是个尽头呢。
在这个传奇故事中,也反映了我国民间官本位思想严重,权力距离大,社会价值取向单一的问题。所以,平时经常看到某官员上任的新闻在微信、电视新闻里大播特播,我觉得是不利于孩子树立积极健康的价值取向的。再说用公共资源,为某些人树德立碑地宣传,也是不妥的。现在社会存在一种不好的现象,大学生毕业后,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去报考公务员。
自古以来,许多文人墨客,国家政要乐衷于选择去莫干山避暑,或举行一些重要的政事活动。这让我感觉奇怪。
听导游介绍,莫干山的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确实不假,到了山上后,举目远眺,远近的群山连绵起伏,谈不上高耸险峻,却是让人感觉浑厚、庄重的气势。郁郁葱葱的青山翠竹在风中成片起伏摇摆,象翻动的海,煞时壮观好看。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我想这也是众多的名人喜欢去"山”上避暑议事的重要原因之一吧。也不管他们代表的是哪一路的豪杰绿林。他们自以为自己从事的工作应该是正义有价值的,代表了某种主义的。在自己的所从事的事业冠以"仁者”,否则,他们便失去了行为的内在动机了,一开始便是师出无门。即使是身处乱世,他们也是给自己戴上某种爵头,树上旗杆,如此才能拉拢一般人,聚众议事。否则纯粹是豪取掠夺的,不分别类地杀人放火之流,是难以以"仁者"自居的,也不会、不敢到这莫干山来。
所以鉴于此原因,当导游介绍山上来了某政治人物,召开了某个会议。我则对之敬而远之,思想不知觉地开了小差。被山上幽美的自然风光吸引,别是心旷神怡。自是她说她的,我寻我的乐趣。
倒是在某天参观回宾馆的路上,导游指着路边的那间亮着灯的小屋,说是大文豪巴金先生曾在这里修改过文稿。这引起了我的不少兴趣。巴金活着时,为人所称誉。所写的文字也被称为“文学的良知”。我在中学的课本里就读过他的文章了,是我喜欢的一位作家。
当天晚饭后,即使天空下着细雨,我却迫不及待打上伞,寻白天里导游所指的亮着灯的地方而去。
我很想在咖啡厅的外墙壁上,角角落落找到有关介绍巴金的只言片语,可是我没有找到。倒是在紧邻咖啡屋的别墅,门口的墙上写着“文坛泰斗巴金在1981年8月来山修改文稿时,曾居住于此。"
这多少让我欣喜几分,似是找到了几分佐证,得到了认知与行为的"协调同一"。于是我便心安理得地去参观咖啡屋了。我没有推门进去,绕着小屋转了几圈,细细观察了一番。房内的灯光柔和明亮,墙上角落放了许多书籍。一般人在喝着咖啡,聊的甚欢,别是闲情雅趣。
我用手机拍了许多张咖啡屋的照片。小小的咖啡屋坐落在边上古树森森的环境里,显得别是幽静、别致。从屋里透露出来的柔和灯光,照亮了些许今晚莫干山的雨夜。所以也就名副其实地很显"巴金式的咖啡屋”了。
在咖啡屋的边上,靠近公路的地方,几丛巴蕉树吸引了我的眼球。这巴蕉与这山上众多的奇草异木相比很是普通。但是今晚,当我看到雨水不断地落到硕大的芭蕉叶上,再一泻千里地滚流入大地。巴蕉树在风雨中颤颤巍巍,而始究屹立不倒……这会让人产生一种悲壮的、庄严的历史的沧桑感。难怪自古以来有许多“雨打芭蕉”的诗句散文。如李清照的“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舍情。”吴文英《唐多令》中写的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
也许雨中的巴蕉在有些人看来,产生凄凉、沧桑之感。而今晚在我看来,不管是时代更换,世事变迁,有多少的风云人物来过山上避暑议事。这芭蕉依然会在莫干山上迎接风,迎接雨。
沧海桑田,不管莫干山上吹的东南山,还是西北风,巴蕉树都只是抖落了身上的雨水。雨停之后,依然绽放它绿萌盎然的美丽姿彩。虽然它没有群芳的娇艳欲滴,婀娜多姿。可它挺拔的巴蕉叶在风中,在雨中也是从容优雅,自信满满。所以那一刻,我在心里也油然产生一种崇敬之感。看到了它身上淡泊、坚韧、柔软的精神风骨。
若不是那天主要是来瞻仰这巴金坐过的咖啡屋,我或许会在巴蕉树前驻立更久的时间,花费更多的笔墨来表达我心中的喜爱之情。也许,在我的生活中见过许多的巴蕉树。但那天莫干山上的巴蕉,却让我与莫干山上风云历史结合起来。“沧海桑田物事非,君心坦荡迎流年。”心里便感觉了几分庄严之感。巴蕉树见识了众多风流人物,可窥中华民族多灾多难,却毅然枝叶常青的坚忍毅力。
在这巴金坐过的咖啡屋的边上,屋里的灯光也正好照在巴蕉树的身上,也是让我感觉了她身上柔软,又不失坚韧的气质。所以,这种柔软的坚韧精神,象极了一个民族历经磨难,却终究连绵传承的精神。在我认为,这也是值得吾辈学习的。生活本就不易,人生路上充满艰难险阻,所以我们要学会"柔软”。"世界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在物事人非的流年,修一棵柔软心。如此才能在现实生活中,不与人斤斤计较,睚眦必报,平安地生存适应下来。
而生命本就短暂,我们需要活出自我。象电影《教父》里的台词:"我就是不想让那些权贵们来左右我的头脑。”所以,即使人生路上荆棘丛生,我们也需要保持“坚韧”的精神风骨,如此才不会失去活着最宝贵的价值内核一一本我。
“坚韧"意味着我们还没有完全屈服于现实生活,把自己完完全全地变成老练世故的模样。若是心中还有理想,对明天的美好向往,最主要是还没有在人来人往的算计里迷失自我。还没有忘记了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所以,我们要保留坚韧的精神,修一颗有趣的灵魂。
也许,今天在这巴金坐过咖啡屋还尚留着"良知的文学"的血统吧。屋旁雨中的巴蕉树,给了我"柔软的坚韧”的精神启迪。是它们在我离开的时候,给了我灵感的火花,于是我在脑子里酝酿了几句诗行:
我听说,岁月的风沙可以让人忘记,疗愈心灵的伤口。
那么,这岁月的风沙也能抚慰一个民族曾经的阵痛,和风化了的干裂的历史吧。只剩下了遗忘!
今天,我只是怀一颗平静的心情,有幸去瞻仰一个老人曾经的《家》、《春》、《秋》的情怀,见证他"文学的良心”。
从前,外婆跟我说过:地上死一个人,天上就会熄灭一颗星星。巴金先生已经远去了,今晚莫干山的天空暗淡朦胧。也许,只有在这咖啡屋里,在墙面上摆放着书本中,照片上他在这里修改文稿的慈祥面容,……还可以端倪见到人类心灵珍贵、璀璨的满天《繁星》。
2020年8月13日午于德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