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我所在的中学语文组,成立了一个文学组织,叫渔洋河文学社,文学社负责人让我负责校园文学杂志这一块。那时,全国各地校园文学蔚然成风,我们这里虽是老少边穷地区,但学校里毕竟还是有一班爱好文学的老师,也有一批作文写得好的学生,学着人家办校园文学,不成问题。
遵领导的吩咐,一个季度出一本师生共同供稿的杂志。
文学社启动了,一声号令,语文老师则想着法,作文课命题,朝着杂志栏目的类别使招,学生作文交上来后,语文老师精批细改,再让学生誊写,各个年纪语文组把好关了,我这里还得再审查,再筛选,摘其精美的作品,让几个编辑轮流过目,一致通过了就可以上杂志了。
办杂志,要有封面,《渔洋河》文学,还能不用渔洋河的图画吗!早在十年前,我调往渔洋关中学后的一年,我就在河边,用四开大小的纸张规格,在画布上草拟过渔洋河的油画稿的,只是教学忙,那画稿不知放在了哪里,于是,从故纸堆里寻寻觅觅,终于找到了这幅《渔洋河》画稿,拿它作了《渔洋河》文学杂志的封面画。
时间一晃过去了二十六年,当时的画稿,几次搬家,不知它流落到了何方,唯独那本画稿上了封面的杂志,我还保存了一本,因画是自己画的,杂志是自己亲手主编的,一切都是自己经手的,感觉“敝帚自珍”这词用在这里,很恰当的。
画,不算精致,因是写生,略显粗糙,但是,它显现出来的是三十多年前最本真的面目。
今天,渔洋河岸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县城的迁移,给渔洋河注入了活力。河岸上,木制结构的房屋已经作别,青黛的瓦已不入流,因它太土气,新潮的建筑如游春的丽人,靓丽得不要不要的。
把一幅杂志封面旧图保存着,不为审美,权当留念。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