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走进黄龙洞
我的老家在清水湾。以一九四九年十月为界,之前,清水湾隶属长乐坪信义乡,十月之后,清水湾归渔洋关行政管理区管了。
从清水湾到渔洋关,在没有通公路的时候,人们要走一条古道——五峰通向湖南石门的茶马古道。途经清水湾、西流溪、黄土包、转马楼、黄龙洞、小河,再就到了渔洋关。
人们在转马楼上行走的时候,就已经能听到隆隆的声音了,那是远处水瀑的冲击声。当走下转马楼,来到上马岩墩(马岩墩分上马岩墩和下马岩墩),就可以看见右边连接转马楼的山势,变成了上接云天,下连洞河的巨大漂崖,其海跋高度应在五百米左右,宽度在也在四百米以上。漂崖之上是石柱山的地盘,漂崖之下,乃是黄龙洞福地。
黄龙洞就在这上下马岩墩之间的连接处,洞口犹如一扇巨大的石门,白色巨瀑,从洞中喷出,咆哮着冲向漂下的溪涧,撞击着溪上的岩石,飞溅而起的水沫,远看,如云如雾,似仙境也似幻境。
二
黄龙洞,一个神奇的地方。
最早,我是听长辈讲故事知晓它的名字的。说是洞里有一条黄龙,常常在地河作乱,造成水患,危害黎民。地方官员拿黄龙无法,只得禀报朝廷,于是,朝廷广招有法术的能人,欲以作法的方式来征服黄龙。
据说有个法师,带着徒弟,自告奋勇地要去洞里擒龙。进洞前,他对徒弟说,我要进洞擒龙了,当我骑上龙背之后,你要把镇龙法器递给我才能制服黄龙。这镇龙法器便是法师的“令牌”。法师还说,当你看见地上我脱下的两只草鞋在打架时,这就说明我已抓住了龙角,扯住了龙须,你赶紧把法器递给我,这龙就服贴了。可是,当徒弟看到两只草鞋在打架,心里非常害怕,双手发颤,拿着法器——令牌向师父扔去,因令牌扔去的方位有了些许偏差,师夫没有接住,黄龙一个翻身,法师再也没有上岸。
黄龙没有被制服,并且依然年年发威,黄龙洞外的人,常常听到黄龙发威发怒的声音。
黄龙洞,对于我来说,不是一个陌生的地方。在我的印象中,黄龙洞不仅是马岩墩半山上的一个洞穴,它还是小河上游至洞口这一带的地名的统称。
在我很小的时候,大概四五岁,我便随着表兄弟,在洞前的溪涧边玩过。
我的姑妈就住在马岩墩上,她家原来开过纸厂,纸厂用来碾轧竹麻的石碾,就是靠的从黄龙洞引来的水,石碾的滚动,不是一点点水就能带动的,它需要一条大的水渠,落差要高才行。我的大哥在小时候,有一次在水渠边玩耍,不小心掉进水渠垱沟里,若不是抠住了垱石上的棱角,立马就会随着急流的瀑水落到石碾那个地方去。事后,我的姑妈吓得出了一身冷汗。
我和伙伴们到洞口玩,不再去深深的水渠边了,只到洞口下的溪涧看小鱼的嬉戏,有时也在木桥上仰望洞口上的绝壁,那高高的山,笔直漂岩,叫人生畏。溪涧上的木桥有三座之多,都是用四五根杉木并排钉在一起搭成的,因为洞口的水大,石头也大,从左岸到右岸去,要经过三座桥,这桥是用铁链连着的,怕涨洪水时,被大水冲走。我们小孩到桥上玩,往往由大人领着,看那漂水从高处落下,撞在石头上又溅出很高很多的水沫,觉得很有意思,有时太阳照在水沫上,会出现彩虹,那时,我们把虹叫着“马兰”,听说它是一种能吸水的神物,若“马兰”舔了人的脸,你的鼻子眼睛嘴巴就一片模糊了,说得很吓人的。但洞河的“马兰”不吓人,就在远处的河边,不大,展示七彩的时间也不长,一会儿就没了。冬天我们不到黄龙洞洞口外玩,因为那里很危险,原来飞溅的水瀑,都冻成了冰瀑,石上,桥上,全是冰凌,溜滑得很,一不小心,就会把你甩出桥外,不好玩。因此,在冬天,我一般不去姑妈家。
四
黄龙洞洞河的谷底,有一大片平田,很像是水流冲击形成的。田畴在马岩墩山脚,围绕田地的是木匠曲尺形状的洞河,河上有一座廊桥,桥的东头,是一栋挨着一栋的旧式木制房屋。过去这里有纸厂、茶号、货店和客栈。
这里曾经繁荣过一些时候,听说,曾有几十匹骡马往来驮货,铃铛声在河谷久久传响。
一条沿河古道,蜿蜒着向东延伸,道旁,常有手艺人在此开店营生。
我曾看见一个叫郭第昆的老人,在这里制鞭炮,赶路的人也常在这里打杵喝茶,买点鞭炮带回家,为家里的喜庆之事作准备。
道边也有卖钓鱼用具的,有卖放排用具的,洞河,从来不缺少钓鱼的人和放排的人。
黄龙洞的变迁,是自修了水电站开始。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黄龙洞电站开始修建,整个修建过程,那就是一场群众性的大会战:
马岩墩上修前池,地河岩壁上凿洞引水,洞外悬崖上开山修渠,河底修建发电厂房,由前池至机房全程无逢钢管连接,这是个无法从细节上叙述得清楚的工程,只能从竣工后的电站全景,看出黄龙洞电站修建工程的宏伟。
自从黄龙洞电站修建竣工并正式发电,五峰的工业生产和城乡照明,全然改变。水电是个宝,过去洞中的黄龙,为害一方,现在黄龙被人们征服,又造福一方了。
2016年春,有一群文人墨客,由中国国家电网五峰分公司的领导率领,到马岩墩前池,龙洞口,河谷电厂,河谷电业陈列展示园采风,并组织了笔会。
我在笔会之后,写了一篇《龙洞赋》,表达了我对黄龙洞的深情的赞叹:
“乘东风之洞河兮,闻渊谷之龙吟。随骚客以逡游兮,睹奇塑之卧蹲。若榴炮之欲发兮,涡轮卸而轴呈。若隧道之深远兮,连残管之延伸。若风扇之曲叶兮,水轮机之躯身。涧水悬瀑兮,清流东盈;荷池初砌兮,阑杆井形;芳草密植兮,佳木成林;青砖甬道兮,奇石勒铭;此所何营兮,休憩怡情。
有客问曰:“龙洞居何处?黄龙安在哉?”,
主人答曰:“河谷之地,未有龙洞。龙洞嵌于岩漂之阴也。位石柱山之北兮,处马岩墩之岭。上有陡峭之巨崖兮,下有地河之潜形。若君欲观其胜状兮,须攀山岩而上墩。黄龙至今无恙兮,因训化听命于主人。入潜流声如雷兮,化功力成电能。”
有客再问:“河谷旧所,安能出新?”
答曰:“众人所见之旧物兮,谓机组之更新。原设备为汰物兮,建馆阁以列陈。添景观以增美兮,去秽迹以净境。引旅者以留连兮,化朽腐为新生。聚智识成教化兮,欲后发也知先行。”
语言者以传情兮,听闻者而心诚。
其时辰已过午兮,登车也将以回程。其实景虽简陋兮,其未来必簇新。如少年之希望兮,其向荣以日欣。幸吾欣其随行兮,感业主之智明。今吾咏其所见兮,记水电人之苦辛:由勘探其地貌兮,至绘电厂之蓝本,缘龙洞之巨流兮,高落差所分明。于丁未之始建兮,甲寅岁之初成。立铁塔于山峦兮,设电瓶于浮云。布缆线于碧落兮,安明珠于山城。合闸阀于斗室兮,赠光明于乡村。节禾樵于灶堂兮,省烛火以照明。惠山民以能源兮,馈城镇以昌兴。化地河为财富兮,壮渔洋以新城。
乱曰,述佳话之为曲兮,歌水电人之功勋。”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