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峰境内,有一条古道,那是几百年前,五峰与外界的商旅之人,为行商而踏出的一条大道,后人称其为“茶马古道”。因为五峰盛产茶叶,要远运到县外乃至省外、国外,道路是运输的首先要条件。五峰境内的茶马古道,东到渔洋关,西至湾潭、采花,路经城关、长乐坪,一路坎坷。因时代久远,这道也就成了古道了。
我没有走完这条驰名的古道,城西的典故,听说了一些,像湾潭的旧房子,是听朋友介绍的,我是凭感觉画出来的。
采花,沿途花事如画,忘了道上的建筑。
渔洋关是古道路经重镇,因为古,所以我的画,也就有些故意仿古的色泽,仿古的笔法。
“茶店子”,是古长乐邑东段的一景,这里是古代学子、商贾、官员路过此地歇脚用餐喝茶的地方。
从茶店下来,是汉阳河,据说是汉阳人来这里后,为经商整理了河道,修了双拱石桥。这里有“汉溪烟雨”的大观,是渔洋十景之一。

从汉阳河出来,走过簸箕山,下来便是崇阳树,崇阳树主干粗壮,旁逸出长长的斜枝,遮蔽天日,这里有小桥流水,有黄金阁古观,“崇阳树”是个很有名的地方。
崇阳树现在斜枝已朽,树兜上寄生的植物倒还茂盛,青枝绿叶,仍然风姿绰约。

沿古道往东,进入渔洋街市,在染街临河之上,一座风雨桥在等着你,这里可以让你歇息,一蔽风雨或者骄阳。这就是有名的“花桥”。
花桥左岸,有一处古岭,叫“古坟岭”,又说是“古佛岭”。“古岭烟云”是渔洋关的又一风景。

走出水田街,进入河街,这里是古时商人集聚的地方,旅馆店铺,一家挨着一家,从大都市来渔洋关采购茶叶的人,下了船,就在这里谈生意了。

中码头,是渔洋关的主要水码头,船帆收起,跳板支起,商客上船或者下船,这里是必经之地。

中码头旁,涨水时有一条暗礁,枯水季节,这暗礁露出水面。这一条礁石,被多事的人叫着“石龙过江”,据说也是渔洋十景之一,我在画它的时候,满脑子的木船和白帆,这石龙一半潜到水里去了。
“石龙过江”下面,是“龙王镇潮”,这是文人为龙王庙这处景致命的景点名,据说是清代的人取的。

乘船往下,便是“古潭映月”,这是羊古潭傍晚的一道景致,渔人撒网,借着月色,收获着一份闲适和恬静。

在古潭水眉,滴水观音长得茂盛,这是古人没有记载的,我却钟情于它,这是路边小景,不会煞“茶马古道”风景的。
渔洋关大房坪两河口拐弯过来,有一处小溪,叫“芭蕉溪”。实际上,它是渔洋河的一小段地名,主河道与小溪流在这里汇合。景致自不待言,我去画了它,它是古道旁的小景。

从渔洋关古镇往东行数里,有一处小山峡,这里是樵夫打柴和渔夫捕鱼的好去处,清人见了这情景,说这里好一幅渔樵图,我画不出峡口来,只把渔樵二夫拼在了一图,好印证古人的佳构。

茶马古道旁,在蒿坪那一方,也是有历史痕迹的。湖北省立五峰李家湾中学,就是一处不能不留下一笔的地方。这里是抗日战争时,武汉汉阳第五中学为避战火迁到了李家湾,为省立李家湾中学。改革开放后,这里的古建筑大多被拆,找不到主要痕迹了。因为县里要为这所省立中学建档案,我去画了印象图,这是三个块面的组合:一是中学本部,一是中学分校,一是简师培训处,中间的是本部,九个丹墀的老院子,右是两个丹墀的分校,左是简师所在地。
为这个没见过的大院,为这个古建筑,我画了若干张草图,征求还在的民国时在那里读过书或教过书的老先生们的意见,被认可了,才定稿。很费时日,很费功夫。
五峰的“茶马古道”,有一批专业人士在作专业的宣传。我不在其内,因为我不专业,我也不谋其政。但是,写下这些东西,是因为就我所知,为这条古道添一点色彩,增几点印迹,为早些时候画的这方面的仿古图画,派上用场,仅此而已。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