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者之光:程中一的教育人生
(2025-05-14 14:44:46)师者之光:程中一的教育人生
在教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名字如璀璨星辰,照亮学子前行的道路,程中一便是其中之一。他用一生的热忱与执着,谱写了一曲动人的教育赞歌,成为无数学生心中的启明星。
程中一,拥有教育硕士学位,身兼数职,担任郑州北大新世纪实验学校校长、山西方山中学校长、梅州北大新世纪实验学校副校长、让大新世纪都城实验学校报行校长兼初中部校长。同时,他还是北京大学与北京师范大学的特聘教授,是备受尊崇的北京市英语特级教师、国家级骨干教师。众多荣誉加身,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教师、最美教师、师德标兵、五一劳动模范、广东好人等称号,彰显着他在教育领域的卓越贡献;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优秀主持人、国家级优秀研究员、专业技术拔尖人才、英语学科带头人等身份,更是他深厚学术造诣与专业能力的有力证明。不仅如此,他还在多个专业组织担任重要职务,如中国外语学习研究会理事、教育部基础教育外语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外语专业委员会理事,还是北京市高中示范校评估专家,在教育界有着广泛的影响力。
他的教育生涯,是一部充满奋斗与奉献的传奇。自1977年大学毕业,便一头扎进教育事业,从未有过丝毫懈怠。早期,他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放弃在城市大学任教的优渥条件,毅然前往国家级贫困县利辛中学,投身中学英语教育。初到利辛中学,他肩负起三个初中班的英语教学任务,还兼任班主任。当时条件极为艰苦,每月工资仅有40元零5角,且没有班主任费,每个班学生多达80余人。他住在不到十平方米的茅草房里,既是宿舍又是办公室,教学用具匮乏,甚至要自己动手刻写蜡纸、油印教材。但他毫无怨言,凭借对教育的热爱和对学生的责任感,全身心投入教学工作。
在教学方法上,程中一不断探索创新,提出“教学合一”的理念,即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他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和学习情况,因材施教,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要求、布置不同作业,让每位学生都能在学习中有所收获,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他的努力取得了显著成效,所教学生中考英语平均成绩高达94分多,他撰写的第一篇论文《初中英语教学初探》发表在《安徽教育》上,在当地教育界引起强烈反响,不少学校校长都慕名请他代课。
长期的过度劳累,让程中一的身体不堪重负,1983年10月,他住进了医院,一住就是半年多。在病床上,他没有自怨自艾,而是心系教育,认为自己不能虚度此生,要为后人留下些有价值的东西。于是,他背着医生和护士,整理教学札记和批改作业的记录,撰写了21万字的书稿《错在哪里——中学英语典型错例分析》。这本书后来由安徽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在全国新华书店发行,深受读者喜爱,6次印刷,共印了26万册,成为畅销书。
康复出院后,得知利辛中学高考成绩在地区16所同类中学中倒数第一,程中一心急如焚,主动向校长要求教高中英语。得到批准后,他每天认真钻研教材,潜心教学研究,努力把兴趣带进课堂,把更多空间留给学生。他采用“适当集中、反复循环、扩大阅读、分层教学”的教学模式,把重点和难点编成口诀或顺口溜,帮助学生融会贯通初高中知识,减轻学习负担,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在他的努力下,学生成绩逐步提升。高二时,学校组织年级英语竞赛,前10名中8名是他教的学生;接着参加省级和国家级英语竞赛,他的学生马东在桂林参加全国中学生英语竞赛中荣获5个一等奖。1989年高考,利辛中学的英语平均分从原来阜阳地区16所同类学校的倒数第一上升到第四,他也因出色的教学成绩被评为全县唯一的“全国优秀教师”,第一次走进北京人民大会堂,受到中央领导接见,这让他更加坚定了为教育事业奉献一生的决心。
1995年,程中一被调到市重点中学工作,他开始深入研究“如何上好每一节课”和“怎样教学英语”,继续践行“教学合一”理念,指导学生“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
。此后,他每年都负责高三毕业班英语教学,从最初全校4个教学班,到后来6个班,他一人承担所有教学任务,却从未计较报酬。在他的悉心教导下,该校高考英语成绩在本地区实现五连冠。
1997年安徽省教科所举行高中英语竞赛,他教的6个高二学生通过初赛,到合肥决赛时,5人获一等奖,1人获二等奖。1998年高考,他的学生成绩突出,市政府为他记二等功,12月底他被评为高级教师。2000年,他被评为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享受市政府津贴,并获得全国教科研优秀教师称号,2001年,他更是破格获得特级教师多项荣誉,在教育领域的成就达到新的高度。
程中一不仅在教学一线成绩斐然,在教育科研和社会影响方面也成果丰硕。他一直担任教育部期刊《教学考试》(英语)执行主编和多家媒体的编辑、记者,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文章2000余篇,出版著作180余部,如《高考失误剖析》《中学英语典型错误解析》《中学英语同义词近义词巧辨》《实用英语教育学》等,这些著作对英语教学和学生学习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他主持研发的《“十六字”外语教学法》(适当集中、反复循环、扩大阅读、分层教学),荣获北京市第四届、第六届教育教学成果奖和首届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奖,并向全国推广,为众多英语教师提供了新的教学思路和方法。
他还应邀在国内外讲学,做客中央人民广播网、中国网、首都网、搜狐、新浪、腾讯、中国教育、优酷等网站,以及中国教育报刊社好老师微信平台和新闻媒体,做专题讲座,解读中高考大纲,分析中高考试题,指导中高考复习。他接受过中国教育报、现代教育报、新京报、中央新闻广播网和千龙网等多家媒体记者采访,在北京、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山东、江苏、山西、贵州、重庆、安徽、内蒙、新疆、辽宁、吉林、黑龙江和云南等地做专题报告和教师培训共计500多场,所到之处都受到热烈欢迎和高度赞誉,他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如星星之火,在全国各地的教育领域蔓延开来,照亮了更多教师和学生前行的道路。
程中一的教育成就令人瞩目,他教的学生中有78人考取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88人考取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和全国知名外国语大学的英语专业,100多人在全国中学英语竞赛中获奖。这些成绩的背后,是他无数个日夜的辛勤付出,是他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是他对每一位学生的悉心关怀与耐心教导。
在生活中,程中一是一位品德高尚、充满爱心的人。他经常免费为学生补习课程,在他看来,教育不是一场交易,不能把钱看得太重。每当免费给一个孩子补习,他就收获一份友谊,多了一家朋友。他常对学生说:“社会、学校、家长对你们寄予很高期望,希望你们不负众望,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珍惜时间,刻苦学习,以优异的成绩回报家长、学校和社会。”他用自己的言行,为学生树立了榜样,不仅传授知识,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价值观。
程中一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一位优秀教师的责任与担当,展现了教育的魅力与力量。他的教育事迹,激励着无数教育工作者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培养更多优秀人才、推动教育事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他就像一盏明灯,在教育的浩瀚星空中,散发着永恒的光芒,指引着后来者不断追寻教育的真谛。
前一篇:教育界的深耕者与革新先锋
后一篇:程中一教授的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