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特里普利特的学习助长

(2019-01-12 08:08:08)
分类: 懂点心理学

特里普利特的学习助长

 

【经典再现】

心理学家特里普利特,在1897年做了一个心理学实验:他让被试在3种情境下,骑自行车完成25千米路程。第一种是单独骑行,结果表明,平均时速为39千米。有人跑步陪同,平均时速为50千米。而与其他骑车人同时骑行,平均时速为52千米。特里普利特在实验室条件下,让被试完成计数和跳跃等工作,也发现了同样的学习助长现象。

特里普利特认为当观众在场时,往往会唤起别人评价自己的想法,你关心别人的评价,就会自我驱动,就会有更好的表现。另外人和人之间,还有隐蔽的竟争,人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好胜心,自觉或不自觉地展开了竞争,用我们的俗话来说,就是“逞能”。在各种比赛活动中,啦啦队、观众的鼓劲声以及其他运动员的表现,都可以促进表现。

 【学以致用】

第一,个人的表现会因为别人的注意或竞争,而有所提高。当有他人在场时,他可能会比独自一个人时,表现得更好。比较可以让学生的自我评价更准确,对学生有激励的效果。

第二,就是自我强化。人们可能把自己的优点和别人比较,而不是追求真实的自我评价。有人专门找不如自己的人下棋,从而胜利的感觉,更优秀的感觉。

第三,就是把自已和最优秀的人进行比较找到了差距,努力做到像他那样好。但也可能产生无能为力、嫉妒或羞耻的感觉。

学生之间的比较,到底是起到激励作用还是打击性的作用,这依赖于成绩优秀者的标准可否达到。可以达到是激励,不可以达到,就成为了打击。还有一种自我评价是比较和反射效应。当他人超过我,而这个人和我很类似、很相关时,我们的关系越紧密,他对我的自我评价威胁越大,我表现出嫉妒、失落、甚至愤怒的感情越多。如果他和我无关,他表现得越好,我越是感觉到积极,并为他的成功而自豪。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