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心是小鸟

分类: 教学设计(教案) |
《童心是小鸟》教学设计
课题 |
《童心是小鸟》 |
编写者 |
俞婷 |
|||||||||
学科 |
音乐 |
学段 |
四年级 |
本节课时分配 |
1课时 |
|||||||
教材 |
义务教务教科书人音版四年级音乐(上)册第五课 |
|||||||||||
设计理念 |
||||||||||||
|
||||||||||||
教材分析 |
||||||||||||
这是一首全国首届少年儿童歌曲卡拉OK大赛组委会推荐的歌曲。歌曲通过富有诗意的歌词十分形象地把儿童比拟成一只快乐的小鸟,把少年儿童纯真的童心世界刻画得淋漓尽致,反映了他们活泼向上、充满朝气的精神面貌。 这首歌曲是一首3/4拍的歌曲,曲调为降E自然大调,其歌曲结构为二段体曲式结构(A+B) 两乐段(A、B)的旋律特点分别是:
|
||||||||||||
本章内容课时分配 |
||||||||||||
第五课
聆 听
演 唱
|
||||||||||||
教学目标 |
||||||||||||
1.知识和能力 |
通过各种形式的节奏、模唱练习,使学生准确的掌握歌曲,掌握三拍子的韵律感。并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进行歌曲创编。 |
|||||||||||
2.过程和方法 |
启发学生用轻盈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感受3/4拍的节奏特点,通过歌曲创编,使学生集思广益,相互交流,增强合作意识,取长补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及协作能力。 |
|||||||||||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
通过学唱、表演歌曲,体验四季的欢乐情绪,体会无拘无束、快乐自由的童年生活,从而珍惜幸福的童年时光。能用童心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 |
|||||||||||
学情分析 |
||||||||||||
四年级学生经过一定时间的音乐课程学习,已具备一定的识谱能力,节奏感较好,求知欲强,好奇心重,接受能力、模仿能力、理解能力都较强,但这个阶段的学生表现欲不强,对乐理知识普遍感觉枯燥。所以教学中教师应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乐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对生活的热爱,从而达到有感情的表现歌曲,以情带声。 根据上述学情分析,特制订教学重难点如下:
|
||||||||||||
教学重难点 |
||||||||||||
教学重点 |
感受3/4拍的节奏强弱规律,用轻盈有弹性的声音完整地演唱歌曲。 |
|||||||||||
教学难点 |
体会歌曲情感,知道这是一首两段曲式结构的歌曲,用歌声表现两段音乐曲式的对比关系。
|
|||||||||||
教学方法、手段 |
||||||||||||
教学方法 |
坚持“素质教育”的基本原则,启发式原则和循序渐进式原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主,以合作探究法,快乐探究法,直观教学为主,并及时以语言来启发和激励学生进行探究学习。 |
|||||||||||
教学手段 |
多媒体、黑板、电子琴、粉笔
|
|||||||||||
课堂教学过程结构设计 |
||||||||||||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
一、 情景导入(以辨为学) |
多媒体播音频《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音频,学生跟随音乐律动并歌唱,整齐有序的进入课堂。 音频播放结束之后抛出问题引出歌曲教学重点3/4拍。 师:同学们《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的歌曲曲调是怎样的?
继续提问:那么我们刚刚跟随着这优美的旋律进入课堂时,我们身体在进行律动时,有没有感受出它是几拍子的歌曲呢? 师:很好,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这首歌曲就是2/4拍的。现在老师要给大家带来一首歌曲,歌名叫做《童心是小鸟》,你们听一听这首歌跟我们刚刚的那首《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在情绪和节拍上都有什么不同,大家来找一找?
多媒体播放《童心是小鸟》歌曲音频,初次聆听。
听后提问交流
继续提问,师:很棒!那有没有同学发现他们两首歌在拍子上有没有什么不同呢?
师:刚刚我听到有同学说是3/4拍的,这位同学很棒观察得很仔细,这首歌曲就是3/4拍的。现在啊老师手上有一个铃鼓,大家跟着老师敲打的节奏来行走,并通过身体各个部位的律动来感受一下老师敲打时的强弱规律,然后告诉老师。(老师用手鼓敲打3/4拍强弱弱的节奏规律带领学生行走)
|
生:优美,抒情的…… 生:2/4拍(或者有其他回答出现,可直接顺着正确回答往后教学) 生:《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这首歌的情绪优美抒情,而《童心是小鸟》这首歌的歌曲情绪欢快活泼。 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行走,以及声势律动。
生:3/4拍的,打的是强弱弱,第一拍强,后面两拍弱。
|
||||||||||
(1)设计意图: |
||||||||||||
以《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为导入与《童心是小鸟》进行欣赏与辨别,意为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与独立思考能力,并通过找不同,引出了本课歌曲中的三拍子教学。通过老师的手鼓节奏敲打,以及组织学生进行行走体验的方式,带出3/4拍节奏强弱弱的规律,并通过情景创设角色扮演的方式,组织学生进行三拍子强弱规律的游戏互动,生动并富有趣味性的使学生掌握3/4拍的强弱弱规律。 |
||||||||||||
二、新课教学(以唱为学) |
以声势互动来引出课题,进入歌曲教唱环节。运用声势律动承接到歌曲教唱环节,揭示主题。
在黑板上出示(1) xx 师:同学们,刚刚我们所唱的歌曲,正是《童心是小鸟》这首歌曲的第一乐段,那么我们现在来学习一下这首《童心是小鸟》吧~(播放歌曲音频,进行二次聆听) 师:同学们,通过再次的聆听,你们觉得《童心是小鸟》这首歌曲,它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师:那在这首歌里面都唱了什么呢?速度又是怎样的呢? 师:很好,同学们,那么我们现在看到书本,你们有没有发现之前你们在声势律动的时候,我们刚好把春夏秋冬唱完了。那么,在我们唱的这一段中,可以把它分成几个乐句呢?
师:那在这一段乐段中,你们觉得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师:很棒同学们,现在老师带着伴奏唱一遍,同学们可以跟随老师的伴奏,用“Lu”来进行模唱。(在模唱过程中强调学生的发声位置) 师:现在,我们来玩一个唱谱接龙游戏,老师唱两小节,你们接着老师的后面唱两小节,这样轮流接龙。
识谱过程结束后,老师带领着学生手打恒拍,有感情的对这个歌曲童谣进行朗读,然后带入歌词,跟着钢琴进行演唱。(在学生唱完第一乐段的歌曲之后,老师根据学生歌唱时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调整,并歌唱,在第一乐段掌握之后,老师顺势带着伴奏唱出第二乐段,并提问同学第一乐段与第二乐段情绪上有没有不同?为什么不同?) 师:很好,那么我们现在跟着钢琴带着优美的情绪来一遍吧。(在结尾最后一句的长音的时候,提醒学生有七拍,要唱满,但也不能唱多)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最后那一个长音表现了什么? 师:好的,我们现在完整的演唱一遍,在我们演唱的时候,我们是不是可以加入第一乐段的声势一起来一遍呀?(老师播放音频,跟着学生一起参与进来,要求学生轻盈有弹性地歌唱,唱的轻快活泼一点) 再第二乐段音频播放,学生演唱的时候,老师顺势,找一位同学,带着这位同学与其他同学来创作一个声势。师:同学们,我们在第二乐段旋律优美的时候可以怎么表现呀?我们是不是可以两两同学手牵手,往前迈三步,往后迈三步,往左,往右,来,大家一起来~同学们,我们再完整的加上第二乐段的声势来一遍。,唱得轻快活泼一点哦~(老师带领学生一起进行声势律动) |
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声势律动
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带上词进行演唱
学生进行聆听
生:童真,童趣,快乐 ····
生:这首歌曲里面唱了春夏秋冬,唱了小树小鸟小雪人等等····这首歌的速度是欢快的喜悦的。
生:四个乐句,每个季节代表一个乐句
生:欢快,活泼···
学生跟随琴声“Lu”进行模唱
师生互动接唱歌谱
手打恒拍,朗读歌词 带入歌词进行演唱词
学生进行回答:不同,第二乐段好像优美一点了,没那么欢快了。生:节奏没有第一段那么密集了,更宽一些。
学生对两段歌曲带上不同的情感,进行演唱
生:表现了孩子们自由快乐的情感。
第一段带上声势动作,轻盈有弹性地进行歌唱。
学生配合老师,跟着老师学习第二乐段的声势律动。把歌曲完整地的演唱一遍,唱的时候注意声势以及歌唱状态和声音的质量。
|
||||||||||
(2)设计意图: |
||||||||||||
本环节的设计意图主要是以循序渐进式原则进行设计,由浅入深的教学方式能够有效的并可控的学习歌曲。通过对旋律的初步感知体验到识谱歌唱,学生们对旋律熟悉之后采用朗读歌词的方式进行互动并熟悉歌词,再来带入歌词完整的对这首歌曲进行演唱。然后根据演唱情况找出不足以及可完善的地方,进行一个歌曲再深入的教学过程。使学生们能够有效并完整的演唱歌曲。通过声势律动的加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性。通过把歌曲分为两段来进行的教学,以及聆听欣赏的方式,能够有效并直观的让学生知道这首歌曲结构为两段体结构,同时把两乐段之间的不同之处给挖出来,能够很好的解决本节课的一个教学难点。 |
||||||||||||
三.歌曲创编(以创为学) |
师:同学们我们除了以声势来丰富歌曲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什么方式对歌曲进行创编呢? 师: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些乐器,有手鼓、碰铃、和三角铁,同学们你们觉得把他们编入哪个乐段为歌曲进行伴奏最好呢?
师:老师觉得放在第二乐段最好,同学们想一想在第二乐段我们用这样乐器怎样伴奏最好听?
师:老师也觉得在第二乐段强拍位置上打一拍就好了。(老师做示范,拿出碰铃对第二段进行演唱以及敲打乐器)你们看,是不是很简单而且也很好听。 师:老师啊,现在想给你们排个节目,老师要把你们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同学做声势,一部分同学打乐器,打乐器的同学呢,只需要在第二乐段的时候用上手鼓和碰铃和三角体,在每小节的强拍位置进行打击就可以了,做声势的同学呢,第一乐段照常做,在第二乐段的时候呢,老师给你们加入了个新伙伴(小丝巾),所以在第二乐段的时候,我们可以挥动手里的小丝巾,边做声势。大家在表演的时候可千万不要忘记歌唱以及歌唱的声音要求哦~我们先来试一试看看吧(播放音频,完整的进行一轮表演,有时间可多做几轮) |
生:乐器伴奏
生:第二乐段、第一乐段···
生:在每小节第一拍强拍的地方打一下就好了(以及各种回答,找出这个回答,顺势把教学进行下去) 学生看老师做示范 学生们听老师的安排进行编创表演,最后形成一个整体的呈现。
|
||||||||||
(3)设计意图
通过乐器以及声势的加入,让学生通过思考、交流来创编,培养学生们独立思考以及协作能力。通过对学生要求课后分组进行歌曲创编,通过模仿,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学会学以致用。
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刚刚你们表现得太棒了,老师都觉得自己仿佛回到了小时候自由快乐的时光。老师啊现在这里有一个问题,你们觉得为什么作词家要以《童心是小鸟》为题?
|
||||||||||||
板书设计 |
||||||||||||
xx
|
||||||||||||
教学反思 |
||||||||||||
《童心是小鸟》这首歌曲我在教学中,通过以一首二拍子《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与本课歌曲三拍子《童心是小鸟》对比欣赏,引出歌曲的节拍,并通过手鼓敲打节奏,引导学生行走做声势律动来引出3/4拍强弱弱的感觉。同样通过两条节奏来进行声势互动,老师并在互动中顺势引出歌曲中的第一乐段进行演唱,从而揭示课题进入主题教学环节。在教唱中,主要把歌曲分为两段进行教学,能够很好的引导学生了解到这是一首二段曲式结构,并通过聆听以及引导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到节奏的不同使两段歌曲情绪上也是不同的。由于第二段情绪不同,我们所运用的声势也会不同,在此环节带领学生进行不同的声势律动,并进行完整的演唱。通过歌曲的编创环节,使教学更加丰富,趣味,并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