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的认识》教学设计

分类: 优秀教学设计 |
《10的认识》教学设计
哈尔滨市实验学校
一、学习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标准试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10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探究等学习活动,能够正确的数出数量是10的物体个数,能认、读、写数字10。
2、结合具体情境,会10的数序(1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大小,会写10及10的组成。
3、结合具体题目,在教师的引导下,会用完整的语言回答问题,培养口头表达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10的认识”
1、故事导入:同学们,这节数学课,老师请到了大家的好朋友和我们一起来上。他是谁?(小猪佩奇)有一天,小猪佩奇想带着这些数字宝宝们去郊游,可是队伍太乱了,你能按照顺序给他们排排队么?
(0123456789)还可以怎样排?其中最大的数是(9),最小的数是(0)。“9”最大当了队长,可是它就骄傲起来了,看不起别的数字宝宝。它看到“0”最小,站在队伍最前面,就走过去,神气地对“0”说:“你呀,是我们这里最小的,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和我比起来,你真是太妙小了。”0听了非常难过,伤心极了。“1”听了以后打抱不平,它走到“9”的身边,很有礼貌地对“9”说:“不对,如果我和0站在一起,比你还大呢!”“9”听了非常惊讶。
(二)、利用主题图数数,抽象出数10
1、出示课本中主题图(10只鸽子和10个人)
2、师:请你用学具小圆片表示出数字10。数一数同桌摆的小圆片可以用数字10来表示么?同学们摆的图案可真多呀,佩奇最喜欢这一种摆法,你能数一数是不是10个小圆片么?还有别的数法么?
3、师:“现在老师这儿有一些小棒,你能用小棒表示出数字10么?”学生计数后,教师将10根小棒捆成一捆,现在就是一捆小棒了。一捆小棒有几根小棒?
4、师:刚才的10个人,10只鸽子,10根小棒因为数量都是10,所以我们都可以用数10来表示,在生活中,还有那些物体的数量可以用10来表示呢?
5、数字10还是个小淘气呢,它藏到了同学们的格尺上,你能快速找到它么?和同桌说一说它在哪里?10的前面是谁?和9相邻的两个数是(8和9)
6、我们的数字队伍又壮大了,请你按照顺序读一读吧。
(三)10以内数的顺序和相邻两个数的大小比较
1、请你根据点子图,说一说格子里应该怎样填?
(四)动手操作,探究10的组成。佩奇在公园里捡到了10根小棒,想把它分成两堆。你能拿出自己的小棒帮她摆一摆么?要求:按照顺序一边摆一边说,10可以分成几和几。
(五)强化10的组成。
(六)正确掌握10的写法
(七)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古时候人们用什么方法表示数么?(介绍算筹)根据史书的记载和考古材料的发现,古代的算筹实际上是一根根同样长短和粗细的小棍子,多用竹子制成,也有用木头、兽骨、象牙、金属等材料制成的,大约二百七十几枚为一束,放在一个布袋里,系在腰部随身携带。需要记数和计算的时候,就把它们取出来,放在桌上、炕上或地上都能摆弄。别看这些都是一根根不起眼的小棍子,在中国数学史上它们却是立有大功的。而它们的发明,同样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
(八)
(九)全课总结。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