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优课堂,活力课堂
(2019-12-31 11:46:13)
标签:
教育文化杂谈 |
关键词:课堂优化;优化内容;优化结构;活力;
摘要:我们为“双优课堂”的开展植入一种“以生为本”的思想:1.构建师生平等互动的课堂教学氛围,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究精神,。2.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体验,鼓励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帮助和指导学生建立适合自己特点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3.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学会知识的迁移,得到创新的启迪,体验成功的喜悦,获得新的知识。
正文:
随着时代的发展,近几年,特色办学的呼声是越来越大,在特色办学的同时,作为教学人,我们不敢忘记肩上的责任,因为教学工作是务实的,是不见其增,日有所长的循序渐进,来不得半点虚假。不管怎样变,教育教学质量始终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是社会衡量学校优劣的重要标志。反观我们的教学,虽然课改的东风已劲吹多年,但要把课改的理念植入大脑,要改变一种思想,进而改变一种做法却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一、课堂现状:从日常课堂教学的现实情况看,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部分老师课堂教学目标不清、不准;教学素材选择上依赖教材教辅情况突出,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素材少,教师不能从教材中跳出来,啥都想讲,胡子眉毛一把抓。课堂教学问题随意性大,缺乏对教学问题科学的、有针对性的设计:教学活动组织大多留在讲授和问答层面,
学生思考和探究的时间不够充分。以“教”为中心仍未转向以“学”为中心,教师满堂灌的现状依然严重。
针对这些现状,怎么办?这是我们每个教学人必须思考的问题。在我们的课堂改革之路感到举步维艰的的时候,咱们睿智的程局长和教研室的领导提出的“双优课堂”为我们的课堂改革撕破了一个口子,指引了我们前进的方向,智慧的王校长带领着我们在反复研读了“双优课堂”的具体要求后,我们把目标更加坚定地锁定在抓教研和抓课堂上。(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有了明确的目标,就要在更新观念,植入思想上多下功夫)
二、更新观念,植入思想:我们知道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依据上级教研部门“双优课堂”的要求,结合我校的实际,在教师思想的引领上,我们先为“双优课堂”的开展植入一种“以生为本”的思想:1.构建师生平等互动的课堂教学氛围,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究精神,。2.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体验,鼓励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帮助和指导学生建立适合自己特点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3.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学会知识的迁移,得到创新的启迪,体验成功的喜悦,获得新的知识。
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到关注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再到关注学生知识的迁移应用,这三步强调的都是学生,这种思想的植入在一定程度上逼着教师去转变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去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
三、思想引领,构建课堂:思想的植入是引领,课堂的构建则是关键,
在双优课堂的构建过程中,我们强调两个“明确”,两个“优化”,引导教师在参看多种教辅资料备课的基础上,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要有自己的思想,要从教材中跳出来去思考,明确课堂上教师应该讲什么,怎样讲?学生应该学什么,怎样学?这两个明确关注的是教学目标,教法和学法。
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接下来要进行两个优化,即优化课堂教学内容,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思考在这些教学目标中,哪些是学生根据已有的学习能力和知识储备能够通过自学自己解决的,这些问题老师可以不讲;哪些是需要学生通过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解决的,这些要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探究、交流的时间;哪些是学生探究后仍然困惑的,仍然易错的,又是本节课的重难点和易错点,这才是教师讲课的重点。当老师对教学内容进行了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自然就会优化,老师讲的少了,学生活动的时间自然就会多,老师敢放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自然就凸显了,这几年,我们一直提倡教师讲授的时间和学生活动的时间对半分,至少要给学生留出10分钟的练习时间。让学生的学习行为能够真正发生,让学生能充分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体验合作探究收获的喜悦。
评课要求:在磨课议课的基础上,参加评课的老师自选类型参加学校的评课比赛,可评某一类型的课,也可评本组老师的课,无论从哪个角度评课,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1.设计本节课的理论支撑是什么?
2.在这个理论的支撑下,本节课如何设计,重点突出什么?
3.具体教学实施过程中,你们的设想落实到什么程度,成功优劣之处在哪里?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语文课是否落实到某类文体的写法,其他课是否落实到学习某种类型课的方法,是否落实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4.如何调整?
开展类型课的讲课、评课活动的目的有多种考虑:是要各教研组集思广益,体现集体智慧。是想鼓励年轻教师触及平时都不愿触及的课型,如:识字教学、略读课文、作文教学等课型。同时鼓励同组的教师针对不同的课型,加强教研。在讲课、评课活动中,要求老师们积极探索课改的新经验,新方法。要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注重引导孩子探索知识形成的过程,更要注重学法的指导和应用。争取形成自己的教学模式。
这样大家研究好的课往往是精彩纷呈,在这样的探讨中,多了学术交流,少了浮华与互相吹捧,观念的碰撞激发了教师争优创优意识,促进了真教研的发展。我们都知道,教师不仅要在观念上转变自己,更要在实践中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引导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这样既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提高教学效率。
前一篇:《永远记住您,老师》教学设计
后一篇:《绝句》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