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杨家大院的古井

(2018-10-30 05:58:17)
标签:

天津的历史和故事

http://s1/mw690/007ppdNPzy7oNhtkXEQ20&690

杨家大院的古井

2014 11 1 日 星期 六

津味儿   王和平

在天津老城原来有一条二道街,二道街上有一处杨家大院,杨家大院里有一眼明代古井,我们今天就说说这眼古井。

鼓楼东杨家为天津清末八大家之一,是乾隆年间举人杨无怪(杨一昆)的后裔。杨家大院四至为南临二道街,大门坐北;北临鼓楼东大街,后门在此,为一过街楼;东邻大刘家胡同;西邻天津八大盐商之一的姚家大院,以一条狭长的栈道分界,俗称杨家胡同(现称安同胡同,胡同权属杨家所有),至拆迁前一直有杨家后代在此居住。

杨家大院铺面与住宅相连,从前到后七进贯通,直至最后的院落,计有房屋200多间。是以中国传统的前廊后厦、过堂、游廊组成的楼房院落与平房院落相结合的建筑群,建筑风格以飞檐斗拱、砖刻木雕为主,辅以欧式的铁艺灯饰,使之浑然一体,在天津老城里堪称是别具一格的大宅门。

杨家大院近两百年的历史,有许多事情值得一提。其中之一就是在杨家胡同13号(后安同胡同13号)院内,完好地保存着一口明代古井。200159日,我曾专程前去拍摄了老井的照片,留作资料。此井深3.15米,井口由一整块汉白玉石制作,雕成两层,上层井口直径0.25米,下层井口直径0.44米,井壁由青砖砌就,不腐不蚀。上面的汉白玉石雕有24个莲花瓣,做工精细完美。据杨家后裔讲,此井多少年来清澈甘甜,一年四季不枯不竭,保持在一个水位线上,院中居民一直饮用或洗衣服。井台四周用大青石板镶嵌,北侧的石板被杨宅基石压住二分之一,足见此井存在于杨家大院之前。据专家考证,天津老城里共有七眼古井,现已找到了三眼,一眼在东门处,现新安大厦前厅位置(已填毁),一眼在文庙内,此井便是另外的一眼。

据说,在罗马,一根当时出土的石柱就依照出土时的样子横在那里,宽阔的柏油马路则绕它而行;在莱茵河上,环形的立交桥凌空而起,跨越一座古老的石桥,既保护了古迹,又能让人们俯瞰古桥的全貌;在北京宣武区牛街北口,一棵百年古槐竟然占据了一座大楼的位置。在许多国家,规划建设的同时,都要考虑与当地名胜、古迹的相处相融,生怕破坏了自然、人文环境。

进入二十一世纪,城市向现代化发展是必然的。保护好本已不多的文化遗迹,是历史赋予我们这一代的艰巨任务。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留、保存好形形色色的民族文化基因、历史文化基因,以古鉴今,能使下一个世纪和下几十个世纪的后代子孙欣赏、瞻仰我们城市的进步史,是我衷心企盼的一件幸事。尤其是古树、古井,伐掉、填了就再也不能复生,连复制的机会都没有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