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
(2019-05-30 09:06:11)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
十三五规划提出教育要落实立德树人,要求教育围绕核心素养,培养学生具有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这次的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教学思维教学方法产生深远的影响,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育教学方式,具体如何实施核心素养的培养呢,我粗浅的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挖掘教学内容中蕴含的核心素养
信息技术学科的核心素养由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四个核心要素组成。《网站的开发》的课程标准:根据表达任务的需求,使用常用的网页制作软件制作与发布动态网页,通过开发实践,学会规划、设计、制作、发布与管理简单网站的基本方法,根据网站主题要求设计评价指标,对常见网站的建设质量与运行状况进行评价。为贯彻高中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培养,结合《网站开发》这一章的课程标准,充分挖掘教材中可以最大程度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知识点,确定《网站的开发》中要培养的核心素养。
1.能有意识地利网络上的网站案例资源来学习网站的规划过程、网站主题的确定、网站结构的设计、网站风格的设计、网站版面内容的布局等;能辨别公益性网站与功利性网站、能对主题网站作品做出合理公平的鉴别与评价(信息意识)。
2.能通过制作网站,建构由网站的规划到网站的设计,再到网页的制作、网站的发布于管理以及网站的评价整个制作方法与过程。(计算思维)
3.能根据需要,选择数字化学习资源、选择恰当的制作网站的工具,开展自主学习、分工合作,创造性地制作主题网站。(数字化学习与创新)
4.能区分信息能够识别在制作、发布、维护网站过程中出现的伦理与法律问题,自觉遵守信息伦理道德和相关的法律法规。(信息社会责任)
二、创设丰富情境,组织多样活动,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基于“核心素养”的信息技术教育不仅关注学生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也关注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学科特有的科学方法,强调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在落实信息技术核心素养时不仅要创设出丰富的信息技术应用环境,也要潜移默化地设计丰富多样的活动培养学生形成核心概念、关键能力和以及独特科学的信息技术应用方法与规范。1.核心素养之“信息意识”的培养。
信息意识是个体对信息的敏感程度和价值的判断力,表现为个体根据解决问题时对信息进行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的自觉性以及个体对信息的来源、内容的判断力,它是在具体的信息情境和信息活动中逐步养成的。所以,在“信息意识”的培养过程中要为学生创设具体的信息情境,提供发现问题、自主解决问题的机会,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将问题与情境关联。下面以“信息意识”在《网站的开发》中的培养为例:
创设问题情境1:同学们经常都在浏览器上浏览网站,你是否想自己开发一个网站?当你浏览网站的时候有没有发现不同主题网站的风格是怎样的?它们的导航栏、版面布局有什么特点?网站中有哪些元素?该问题情境体现的主要知识技能是:利用网络中各种主题类型的网站案例,学习、借鉴并制定主题网站的规划过程、网站的结构的设计、风格的设计、导航目录的设计、版面内容的布局设计等。通过创设与学生平时浏览的网站息息相关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有意识地想打开网站通过观察、对比、分析、概括浏览器上各种主题的网站的特点,培养学生主动使用信息技术来解决问题的“信息意识”的核心素养。
创设问题情境2:网络中并非所有的网站都是可信的,你能找出这些不可信网站具有什么特点吗?你如何擦亮眼睛判断辨别它是否是优良的网站?这对你制作网站有什么启发?该问题情境体现的主要知识技能是:学会在鱼龙混杂、形形色色的网站中,合理鉴别虚假、不良网站的方法,能鉴别网站的价值,能区分公益性网站和功利性网站。通过有意识地分析比较、鉴别评价现有网络中的不良网站,如:陷阱网站、内容质量不高的网站,传递不真实信息的网站等,培养鉴别与评价网站价值的“信息意识”的核心素养。
2.核心素养之“计算思维”的培养。
计算思维作为一种思维方式,需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经历分析思考、实践求证、反馈调试而逐步形成。所以,在“计算思维”的培养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对网站的设计与制作过程进行抽象、分析,通过抽象与自动化,使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系统化思路,并将其作为学生任务学习的内在线索,引导学生在完成不同任务的情境中,反复亲历系统思维的过程,以此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下面以“计算思维”在《网站的开发》中的培养为例:
设置自主探究任务:让学生访问因特网上介绍网站开发的教学网站,了解网站开发的大致过程;让学生分析精选的网站案例,并自主填写网站案例的版面分析表、网站版面的布局表以及后面要制作的“社团嘉年华”主题网站的风格设计表:并设置小组制作网站任务:教师引导学生借鉴上面学习分析好的网站制作过程和已构思好的网站主题、结构、版面设计,小组分工合作制作以“社团嘉年华”为丰题的网站制作任务。
以上两个任务所体现的主要知识技能是:通过自主探宄,掌握网站的设计是依据总体规划进行的,即设计应采取自上而下、逐步精细的软件工程方法。设计、版面设计、交互设计一准备网页素材、运用Frontpage、Flash、PS工具来制作阀站一使用CSS美化网页一测试、发布、管理网站。学生在设计和制作的过程中,教师渗透软件系统开发的思想方法,有助于使学生体验到网站设计与制作过程中的系统性与规划性,从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中的“计算思维”。
3.核心素养之“数字化学习创新”的培养。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强调了学生在数字化环境中,要能够识别数字化学习环境的优势和局限,适应数字化学习环境:能利用数字化工具创造性地完成任务,形成创新作品,养成数字化创造的习惯。因此,在“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的培养过程中,可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创设适合学生需要的数字化环境,提供适合各个层次的学生学习的数字化资源,引导学生在运用计算机思维完成信息技术应用项目的实践过程中,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利用数字化资源与工具,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或创作出有个性的数字化作品。下面以“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在《网站的开发》中的培养为例:
设置活动内容1:自主学习数字化资源:教师提供系列微课视频,如用Frontpage制作网页的一般流程微视频;网站常见的布局方式与方法微视频;层叠样式CSS样式定义与应用的微视频;网站发布与管理的方法微视频等;并提供制作网页会用到的辅助性材料,如网页颜色使用的技巧材料,网页模板的使用技巧材料。该活动体现的主要知识技能是:掌握用Frontpage2OO3制作网页的一般流程:新建网页一编辑网页图文一保存预览一链接网页;了解网站常见的布局方式;熟练字号大小、字体、颜色、图片的定位、图片的边框等的样式定义;掌握网站的发布与管理的方法;了解网页颜色以及网页模板的使用。通过教师提供学生制作网页时需要的知识基础微课视频、技能基础微课视频、拓展材料等数字化学习资源和环境,让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和管理,培养学生适应数字化学习环境的核心素养。
设置活动内容2:参考案例、制作创意网站:教师提供精美的网站案例以及制作工具:Fr0ntpage20O3、PS、Flash,教师引导小组成员分工协作,使学生在优秀网站案例的参考下,创造性地制作有个性的网站。该活动体现的主要知识技能是:能通过案例的熏陶,创造性地运用网站制作工具和多媒体素材生动地表达网页的主题、设计美观舒适的网页色彩和合理的网页布局;学会增强网页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通过教师提供数字化的网站案例,激发学生制作网页的灵感,促使学生发挥才能创造性地制作有特色的、有创意的网站,从而培养学生“数字化创新”的核心素养。
4.核心素养之“信息社会责任”的培养。
“信息社会责任”的核心素养表现在能有效维护信息活动中个体的合法权益,能按信息社会公认的道德准则开展信息活动。信息社会责任的形成需要学生直面问题,在思考、辨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正向、理性的信息社会责任感。所以,在培养“信息社会责任”的核心素养时,要结合学习过程中的生成性资源,引导学生挖掘、观察信息网络中的典型事件,鼓励学生通过求证、讨论和交流,做出正确的选择和行为。下面以“信息社会责任”在《网站的开发》中的培养为例:
设置小组讨论任务:教师提供“垃圾网站”案例,如:只追求商业利益危害人类的网站,传播虚假错误不真实信息,开发低俗色情多媒体的网站,宣传封建思想的I研站,随意发布违法广告的网站等。讨论:这些网站会给我们的社会带来什么危害?我们制作和发布网站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该活动体现的主要知识技能是:能够识别在制作、发布、维护网站过程中出现的伦理与法律问题,能自觉遵守信息伦理道德和相关的法律法规。能做到在网站上传播正确、健康、合法的网络信息。通过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在以后制作和发布网站的过程中自觉遵守网络信息传播的伦理道德和法律法规、学会承担传播健康的网络信息社会责任的核心素养
三、结语
构建我国核心素养的教学新体系,要遵循“少而精”的原则选择并重构课程内容,实现课程内容的“素养化”:要大力提倡个性化学习与人性化学习,鼓励学生通过深度学习发展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性,实现学生学习的“素养化”。本文在结合信息技术核心素养和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和细化《网站的开发》的核心素养实现内容的“素养化”,并通过设置丰富的信息情境问题、设置“社团嘉年华”主题网站制作任务项目、提供贯穿整章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和教师潜移默化的引导,将要传授的主要知识技能和要培养的核心素养落实在各个对应的任务活动中,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归纳、学习、制作、应用、合作、交流、评价的过程中逐步提高信息技术方面的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