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信息意识"培养探究
(2019-05-29 19:17:09)
【摘
要】,按照新的课程改革的要求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信息意识是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四大要素之一,信息意识是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一个方面。本人结合自己多年教学经验,以及核心素养理论知识的学习,对新课程标准要求下的教学进行实践探究,并就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谈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信息意识.
一、
2014
核心素养的落实,学科教学既是工具,也是途径。为此,国家课程标准研制小组凝练了各学科的核心素养。
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由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四个核心要素组成。它是学生在接受信息技术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表现。
1.能够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自觉、主动地寻求恰当的方式获取与处理信息;
2.能敏锐感觉到信息的变化,获取相关信息,采用有效策略对信息来源的可靠性、内容的准确性、指向的目的性做出合理判断,对信息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预期分析,为解决问题提供参考;
3.在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与团队成员共享信息,实现信息的最大价值。
二、信息意识的培养
关于“信息意识”,也有不少专家学者给出了更为通俗易懂的解读:面对不懂的东西,能积极主动地去寻找答案,并知道到哪里,用什么方法去寻求答案,这就是信息意识。这样的解读也有助于一线教师对课程标准相关内容的理解和把握,基于这样的解读,我认为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培养“信息意识”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1.
在现实生活中不乏“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人,而“面对不懂的东西,不积极主动地去寻找答案”则是新型的“伸手族、张口族”。是严重地缺乏信息意识,是消极的、危险的。比如在高速公路上开车,不知道从哪个出口下高速。这是一个信息问题,遇到了不懂的东西,司机必须积极主动地想办法获取信息,安全、 正确地驶离高速公路。否则,随心所欲地在高速公路上“并道、逆行、停车”都有可能酿成大祸。
再比如:老师在课堂上提问“如何把手机中的照片、文档资 料传输到电脑中?”面对不懂的东西,学生首先要有饱满的热情、积极主动的心态去搞清楚这个问题。否则,只能消极地等待,甚至在课堂上睡觉。所以,培养信息意识的第一步,就是激发、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心态。
2.
按照承载信息的载体的不同,信息来源渠道可分为:人、事
物、纸质媒介、电子媒介等四大类。教学中,要训练、拓宽学生的
信息来源渠道,让学生形成习惯:能够通过不同的渠道去获取信息。比如前文提到的这个问题:如何把手机中的照片传输到电脑中?这是一个很实用的问题,你不会做,你可以叫同学教你。这就是通过“他人”获取信息;你可以上网搜索操作方法;如果有可能,你还可以查看手机的纸质说明书等等。这就是一个
还可以提出“你如何观赏春晚节目?”这样的问题,在交流 讨论的基础上梳理出不同的来源渠道:去直播现场观看、通过网络观看、通过电机收看、通过手机收看、通过广播收听,让学生切身体会到丰富的信息来源渠道。
3.
面对不懂的东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去寻找答案,并有丰富的信息来源渠道可供选择,那么接下来的重点,就是必须掌握灵活多样的获取方法。
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一个系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精心设计一些教学案例,通过案例启发、引导、训练学生的思维习惯,进而培养核心素养,这是一种不错的教学策略。
就“掌握灵活多样的信息获取方法”这一培养目标而言,备课的时候要精心设计案例,比如以“厉害了,我的国”、“我爱我的家乡”、“我的学校”等为题制作电子作品。采集信息时,引导学生可以去图书馆查阅资料,可以从网络搜集,也可以现场拍摄。完成该作品的过程中,还可以引导学生讨论、解决以下两个问题:
一是“书本或其它纸质媒介的信息如何传输到电脑?”。参考答案是通过扫描仪输入、通过照相机或手机拍照都可以;
二是“如何从网页中获取文字、图片等信息”。“复制、粘贴”
掌握灵活多样的信息获取方法,要特别注意克服学生的思维习惯。就以日常生活吃饭、点餐为例,有的人每天早餐都是油条豆浆,有的人每次进餐馆总是点同样的菜肴。这里姑且不谈营养结构、合理膳食问题,仅仅就这些行为蕴涵的习惯性的、下意识的惯性思维提出警醒。因为信息千变万化、瞬息万变、错综复杂,不能因循守旧地停留在固定的一招半式,必须掌握灵活 多样的信息获取方法。方可真正培养“信息意识”核心素养。
4.
一是防止培养信息意识与另外三大要素(计算思维、数字 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的割裂。 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四大要素不是相对独立的, 是相得益彰的。以“获取信息”为例,培养的要求是不仅对信息 的来源、价值、真伪能科学、合理地判断,在获取信息过程中不 排除用计算思维规划信息的来源和处理;懂得或善于利用新 的、先进的数字化设备和资源,并在整个信息过程中具备安全 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教学实践中,要特别注意四大要素的协调 培养、有机统一。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落实
结束语:
新的课程标准已经颁布,虽然与之配套的教材仍在紧张修 订之中,但是核心素养的培养已经启动,广大一线的信息技术 学科教师,应该用饱满的热情拥抱教育的深入改革,认真学习、 积极思考、主动探索,为培养“信息意识”,培养“计算思维、数字 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余文森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17 年 7
月出版。
[2]《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育》李维明. 普通高中 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育 [J]. 中国电化教育, 2017(5): 26-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