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核心素养落实的实践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2019-06-02 21:13:38)
标签:
教育 |
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核心素养落实的实践研究
自从《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核心素养落实的实践研究》课题开始至今,课题组负责人刘向党,成员黄慧妍、孟刚刚密切合作,共同来完成课题研究中的各项工作,其中经历了很多困难,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最终都克服了,最重要的,我们收获了很多,有自己在研修过程中教研水平的提高,有和老师、同学收获的友谊,有自身学识、语文素养的提高等等。
在长期形成的语文教学中,我们很多老师仅仅为了追求成绩的提高,一味的让学生做题,训练答题技巧,这无可厚非,但导致的结果是学生失去了学习语文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失去的兴趣,那么学习就是被动的,自然学习的效果是暂时的,不长久的。
其实语文是一门非常重要且有趣的学科,语文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和获得知识的必需技能。事物的接受从理解开始,汲取知识也离不开语文。如解数学题时,审题分析需要语文,证明诠释需要语文,答题归纳也需要语文。纵使对生活充满了问号,对知识有着不尽的求知欲,但是如不掌握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也只能望着沉甸甸的书,感叹“书到用时方恨少”了。
语文是传承知识的桥梁。先人前辈留下了许多文化的瑰宝,如琅琅上口的唐诗,竟境深远的宋词,拨人心弦的元曲和包罗万象的小说,对于每个人来讲,不正是一次次文化的洗礼吗?因此,作文语文教师,有责任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爱上语文,让学生有更多的可能了解和学习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体会到中华五千年灿烂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感情,有助于继承祖国的文化遗产,学习祖先的伟大精神、崇高品德和高度智慧,增强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培养我们的爱国主义精神。
因此,首先让学生认识的语文的重要性,学生们才会走进语文,喜欢语文,同时也有利于课题研究中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
接下来就是通过一系列活动来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根据高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设计一些文学性、趣味性强的展示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如:文化常识抢答赛、汉字书写大赛、文化讲堂、成语大赛、诗词大会、经典诵读比赛、课本剧表演、征文大赛等。
通过给学生搭建多样的平台,给学生提供多种选择,实现生活学习的多种可能。学生在活动的参与中,开阔了视野,增加了文化底蕴,锻炼了实践能力,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期望以此为契机,引导学生涉猎更多的文学知识,开阔视野,养成读书、思考的习惯,从阅读中汲取更多营养,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并能热爱中国的传统文化。
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不仅对学生有很大的帮助,而且可以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开展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需要我们课题组成员不断创新,完善教育内容,改变教学的方法和手段,这样在研究过程中,我们自身的教学智慧也有所增长。我们根据自己在教学中遇到的实际情况商讨、实施课题研究,并坚持不懈的多方面学习,也促进我们课题组成员自身的成长。
最后阶段就是反思总结阶段。课题组成员收集、整理研究过程中的相关资料,具体就是对学生参与活动的收获情况进行考察,对考试中相关知识点的得分情况作出分析,针对活动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与学生实际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寻找解决的方法,在实际教学中改进方法,提升效果。并且,课题组成员对自己的研究心得、研究成果进行总结等。
课题研究一路走来,收获很多!我们会继续努力,提高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