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个字的周文化
(2022-06-12 10:10:00)
标签:
文化 |
分类: 文化研究 |
八个字的周文化
郑鼎文(学习整理)
周文化是先周、西周及东周(春秋战国时期)的周人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主要是周人给我们留下的精神财富。
周文化中有好多八个字所体现的文化元素内容深刻、底蕴深厚,意义隽永,给人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
在此,不妨将所学所思与诸位有兴趣者分享。
乾卦: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坤卦: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意谓:天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于此,君子处事,应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刚毅坚卓,发奋图强,永不停息;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
清华大学的校训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与梁启超在该校做相关报告有关。清华大学的前身清华学堂成立于1911年,次年更名清华学校,是在中国被迫打开国门西学东渐背景下,用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开办的留美预备学校。当时许多有识之士在认识到应该向西方学习科学、民主的同时,不忘立足本土培养爱国建国治国之才。著名思想家、社会活动家梁启超先生十分关注清华的办学和学子的成长,他念念不忘的是留美学子的文化植根,曾说过:“清华学生除研究西学外,当研究国学;盖国学为立国之本,建功立业,尤非国学不为功。”1914年11月5日他到清华作了以“君子”为题的演讲,以《周易》的象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激励学子,指出:君子自励犹如天体之运行不息,不得一暴十寒,不应见利而进,知难而退,而应重自胜、摈私欲、尚果毅,不屈不挠,见义勇为,不避艰险,自强不息;同时,君子待人接物应度量宽厚,如大地之博,无所不载,责己严,责人轻,气度雍容。日后能以博大之襟怀,吸收新文明,改良我社会,促进我政治,以宽厚的道德,为社会之表率,作中流之砥柱,担负起历史重任。为此当崇德修学,勉为真君子。梁启超慷慨激昂的演讲深深激励了清华学子,后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就成为清华校训,1918年4月25日出版的《清华周刊》总138期封面上出现内含“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八个字的圆形图标。1926年11月25日,由校评议会议决正式确定为清华学校校徽。1928年,清华学校正式命名为清华大学,校徽依然沿用以上八字校训。
国学大师张岱年强调“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或主要表现。
2、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出自《周易》。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出自《周易·坤·文言》,全句为: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意思为:积善的人家,必然有更多的吉庆(留给子孙);积不善的人家,必然有更多的灾祸(遗留给后代)。
强调为人处事要积德行善,不要危害别人。
“福祸无门,唯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出处:宋代 李昌龄 《太上感应篇》
原文:太上曰: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是以天地有司过之神,依人所犯轻重,以夺人算。算减则贫耗,多逢忧患,人皆恶之,刑祸随之,吉庆避之,恶星灾之,算尽则死。
意即祸福没有自己的门路,只有人由自己可以招来。善和恶的报应,就像人的影子跟随自己的身体一样,绝不分离。
3、皇天无亲,惟德是辅。
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意思是天公正无私总是帮助品德高尚的人。
出自《尚书·蔡仲之命》。
民心是无常的,只怀念仁爱的君主。
(出自《尚书·蔡仲之命》。)
5、民之所欲,天必从之。
出处:《尚书·泰誓上》:“天矜于民,民之所欲,天必从之。”
意思是指上天能顺应民心所向所求。通俗地说就是“人民的愿望和要求,就是老天爷也得服从。
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自己不喜欢,也不要给对方增添烦恼。引申自己不愿承受的事也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最早出自周礼,受到儒家始祖孔子推崇。也就是,你要求别人做什么时,首先自己本身也愿意这样做,或你本身也做到如别人这样了,那么你的要求才会心安理得。
出处:先秦·孔子《论语·卫灵公》:“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7、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指的是我善于培养我拥有的浩然之气。其出自《孟子》,作者是战国时期的孟子。孟子认为这种气,极端浩大有力量,所以就应该用坦荡的胸怀去培养它滋养它而不加以伤害。
(孟子)说:“这难以说得明白。那浩然之气,最宏大最刚强,用正义去培养它而不用邪恶去伤害它,就可以使它充满天地之间无所不在。那浩然之气,与仁义和道德相配合辅助,不这样做,那么浩然之气就会像人得不到食物一样疲软衰竭。浩然之气是由正义在内心长期积累而形成的,不是通过偶然的正义行为来获取它的。自己的所作所为有不能心安理得的地方,则浩然之气就会衰竭。
孟子:民贵君轻 仁者无敌
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平治天下,舍我其谁)
8、吉凶在人,何必占卜。
荀子说得好:“知易者不占,善易者不卜”。这句话就是说,真正懂得《易经》的人,就不会给自己或别人占卜了。通晓了周易,明白了事理,世事都在心中,命运自然也就在心中了。
“吉凶在人”,人生的吉凶不是一个卦就能定了的,无论是卦上显现出来的吉凶,还是生活中面对的吉凶,都需要用中正平和的心态去面对,用积极灵活的态度和方法去解决。占卜,顶多做个参考,起个咨询作用。而不能一味地迷信。太在乎了,就成了干扰因素,就等于自己给自己添麻烦,或许不该倒霉也倒霉了。何故?没事找事,自我干扰啊。
“吉凶在人”,参悟透了,这才是《易经》的大智慧。自强不息,自信自胜,会做人善处事,才能把握自己的命运。人生的前程,终身的吉凶,不在卦里,而在心中。知人者智,知己者明。给自己算什么卦,给别人占什么卜?成也自己,败也自己,怪不得别人的。命运,从来就掌握在自己手里。路靠自己走,人靠自己活。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积善成德,积恶成罪。境由心造,命由己定。否极泰来,历尽坎坷尽坦途;乐极生悲,老天让你亡,先得让你狂。
荀子认为通晓事理不必占卜。那么孔子对占卜什么态度呢?孔子对于易经的最大贡献,就在于使之成为非常严肃的哲学,而不是象术。他虽然不排斥占卜,但看得轻,只做个参考而已。认得太真,就是自己作弄自己了。
曾仕强说过类似的意思:人生在世有规律——自作自受。即人生在世,是享福还是受罪,在很大程度上都是自己造成的。
(本文根据平时学习周文化的印象整理而成。其中引用不少,也有自己的一些体会和辑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