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豺狼兢兢以强——学习柳宗元《敌戒》

在霸权主义甚嚣尘上、新冠疫情持续为害的大背景下,学习柳宗元《敌戒》这一名篇,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敌戒》原文为:
皆知敌之仇,而不知为益之尤; 皆知敌之害,而不知为利之大。
秦有六国,兢兢以强; 六国既除,乃亡。晋败楚鄢,范文为患; 厉之不图,举国造怨。孟孙恶臧,孟死臧恤,“药石去矣,吾亡无日”。智能知之,犹卒以危;矧今之人,曾不是思!
敌存而惧,敌去而舞,废备自盈,只益为瘉。敌存灭祸,敌去召过。有能知此,道大名播。惩病克寿,矜壮死暴,纵欲不戒,非愚伊耄。我作戒诗,思者无咎。
《敌戒》全文不足二百字,可谓短小;且音节铿锵,读来琅琅上口。于此小小体制之中,纵谈古今,以其极富哲理性的分析,深刻地阐述了一个独到而无可辩驳的见解,已属不易;更难能可贵的是,于字里行间透露出力穿纸背的战斗精神和直冲霄汉的无畏气魄。
曹丕《论文》说:“文以气为主”。这话虽非至理,却也颇有见地。《敌戒》的成功,即在于此。这是秉天地之灵气而形成的勃勃之英气、荡荡之豪气,遂成柳宗元一家之气。
“皆知敌之仇,而不知为益之尤;皆知敌之害,而不知为利之大。”开门见山,先声夺人。既无矫揉造作之媚态,更无缩首畏尾之怯姿,一个“皆”字,写尽了柳宗元对碌碌世态的鄙视,也痛快淋漓地表达了自己高于世人的脱俗之见,将一声棒喝,落在昏沉沉的社会之中。敌人的存在,固然是我们的仇人和祸害,但是,对我们有好处的地方却很多,有利的地方却极大。这一段,鲜明地反映了柳宗元的一贯性格。
提出论点之后,柳宗元引了三个历史事实作为论据。第一个是战国末年秦与大国争雄,秦统一及亡于陈胜的故事。当时秦处于中国西部的荒蛮之地,对手是齐、楚、燕、赵、韩、魏等中原文明之乡,地广物博,经济发达,人才济济,兵强马壮,尤其六国联兵,叩关攻秦,对秦形成极大威胁。秦面对这一敌人,时时怀惧,真可谓“枕戈待旦,以防敌患”,出于生存及争霸的需要,用商鞅法,励精图治,终于翦灭六国而一统天下。然而,“六国既除,乃亡”。:骄傲自满的样子。秦始皇鞭策宇内,自以为万世江山,固若金汤,于是修阿房,筑长城,建陵墓,骄横万状,毁尽民力,寒透人心,致使大泽揭竿,天下响应。秦至二世而亡。第二个是春秋晋楚鄢陵之战的故事。鄢陵,春秋时郑国地名,今河南省鄢陵县。晋军胜,楚军败北,晋大夫范文子认为“外宁必有内忧”,担心因胜而骄,因骄致祸,故劝谏晋国君厉公,但厉公乐而忘忧,骄横乱政,最终造成全国臣民的怨忿。第三个是春秋时鲁国大夫孟孙与臧孙互为敌仇的故事。孟孙先逝,臧孙对孟孙的死非但没有庆幸之感,反而十分忧虑,“孟死臧恤”,恤,忧虑。臧孙说:“能够时时针砭及疗治我的药物和石针丧失了,我离死的日子也不远了。”
这三个故事由广而狭、由大而小,以“家事国事天下事”的不同层次上论证了共同的主题思想: 因敌而忧,因忧而戒,于是精于业,思于行,于是才能生存,才能发展。相反,因敌亡而纵欲,沉溺于享乐之中,危险也就来了。引证这三个史实之后,柳宗元感慨地说: 聪明贤能的人懂得这个道理,尚且遭到危难,何况今天的人,竟对这些道理连想都不想!“矧今之人,曾不是思!”以反诘之语出之,颇发人深省。
最后一段,柳宗元做了推理。今天的人,心怀浅薄之见,“敌存而惧,敌去而舞”,解除戒备,自满自足,这样的结果,只会更加招致灾祸。反不如正视现实,凛然面敌,充分认识到: 敌人存在,能使人提高警惕,免除祸患; 敌人离去,则易使人麻痹大意,招来过失。知道了这个道理,方能光大其政治主张,使名声得到远扬。同样的道理,“惩病克寿,矜壮死暴。纵欲不戒,非愚伊耄。”惩: 警惕; 克: 能够; 伊: 是;耄: 糊涂。因曾病而警惕,能够益寿延年; 自恃身体强壮,可能突然死亡。放纵自己的嗜欲,不加节制,不是愚蠢就是糊涂。
这篇文章通过引证历史上的经验教训,加以理论上的分析、发挥,深刻揭示了国家政治及个人身心修养上敌对事物的有益作用。
章士钊《柳文指要》中认为《敌戒》具有尖锐的针对性,是向唐宪宗等敲的警钟。这种看法很有见地。元和十二、十三年 (817—818),唐王朝先后平定了淮西等地藩镇的叛乱。一时间似乎呈现出中兴景象。柳宗元此时虽被贬柳州僻壤,也为这一胜利而振奋,写了《平淮夷雅》等文,表现了欢欣鼓舞的心情。然而这时王朝统治集团却陶醉于胜利,唐宪宗颇有不可一世的架势,于元和十四年七月,加尊号为“元和圣文神武法天应道皇帝”,更加纵侈横暴。“敌去而舞”,柳宗元清醒地意识到这种现象的危害,又不便明言,心情沉重地写下了这篇短论。果然,“矜壮死暴”,唐宪宗在加尊号的次年,便死于宦官之手,唐王朝也日益走向败亡。
《敌戒》是用韵文形式写的说理文,观点鲜明,见解精辟,哲理性很强,由此及彼,由表而里,议论独到而推理深刻,感情饱满而不溢于外,这充分显示了柳宗元深厚的艺术功力。
《敌戒》给我们的重要启示就是:面对豺狼,兢兢以强。今天,我们面对霸权主义的欺凌和打压,面对新冠疫情的持续肆虐,虽然压力很大,困难重重,但这也有好处,有利于激发我们的抗争精神,保持高度的警觉性,发愤图强,励精图治,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共克时艰,团结奋斗,不断走向富强,争取更大的胜利!
感谢柳宗元,在1000多年前就写出了这么有深刻哲理的精妙短文,给了我们强大的精神力量和思想营养。
本文作者
http://img2.oldkids.cn/upload/userface/260855263.png郑鼎文
桑榆晚红,爱好写作,著书九本。 讲学四百场,受众百万人。 大学文化,中学高级教师,中国先秦史学会会员,陕西省礼乐文化促进会副会长,省作家协会会员,宝鸡炎帝与周秦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