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周文化研究会郑鼎文
周文化研究会郑鼎文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375
  • 关注人气:1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500多年前的稷下学宫中国最早的高等学府社科院政府智库

(2022-03-23 11:19:20)
标签:

文化

分类: 文化研究

2500多年前的稷下学宫 中国最早的高等学府 社科院 政府智库

郑鼎文(整理)

稷下学宫,是世界上最早的官办高等学府,也是中国最早的社会科学院、政府智库。 始建于齐桓公田午时期。位于齐国国都临淄(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稷门附近。以荀子为祭酒(学宫之长),韩非、李斯等众学子经常参与辩论,学术氛围浓厚,历史上的稷下学宫,一直辉煌了150多年。

稷下学宫中的“稷下”是什么意思呢?曾有人认为,这是“社稷之下”的意思,其实并非如此,“稷下”是一个地名,位于齐国首都临淄的稷门附近。稷下学宫被誉为“世界上第一所高等学府”,对中国古代的文化发展意义重大。战国时期,秦国虽然逐渐崛起,但若论文化的发展,秦国并不领先。当时,七国范围内,有两个地方堪称“文化中心”,一个是魏国的安邑,另一个是齐国的临淄。 公元前445年,魏文侯继承魏国国君之位,他任用西门豹、吴起、魏成等人才,富国强兵,开国国土,使魏国成为中原霸主。当时魏国虽然国力强盛,家底毕竟浅薄,文化发展不够,魏文侯雄心勃勃,他想让魏国成为后世敬重的国家。魏文侯在一番考量之后,打算请一位“德高望重”的人物来魏国讲学,借以吸引天下学子。当时孔子已经死了,魏文侯就请来了孔子的弟子子夏。

《史记》载:“孔子没,子夏居西河,教弟子三百人,为魏文侯师。”魏文侯请来子夏后,亲自拜子夏为师,子夏居住在安邑,收徒300多人,每日讲学,盛极一时。天下文人闻之,纷纷向魏国靠拢,百家齐放,安邑就这样成了文化聚集地。不幸的是,秦国崛起后,对魏国持续打压,魏国不得已迁都到大梁,安邑从此没落。安邑的没落,是先秦文化的损失,然而,与此同时,另一个文化中心顺势崛起,它就是齐国都城临淄。

西周时期,开国名将姜子牙(姜尚)被周天子分封于齐,齐国世代相传,到了战国初期,齐国的姜氏被田氏所取代,史称“田氏代姜”。齐国的祖先是皇帝的后裔,齐威王为了稳固田氏政权的统治地位,宣扬田氏的正统地位,钦定了“黄老”为齐国的主导思想,并且在稷下设立学宫,弘扬黄老之学,吸引天下人才来齐国,为齐国“养士”。《风俗通义·穷通》记载:“齐威王之时,聚天下贤士于稷下……”齐威王没有想到,稷下学宫创立之后,竟然一度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成了齐国的“金字招牌”,将齐国的文化提升到了一大步,远远超出了齐威王的预想,同时,也为齐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稷下学宫在齐国设立以来,得到了齐国历代君王的重视,在齐国的默许下,“稷下生”可以任意讨论学术和政治,其中优秀的人才还能获得齐国的封赏和授官,如此一来,稷下学宫成为了各学派交流的荟萃之地,云集了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农家、阴阳家、兵家等各重大学派的“学者”。例如,儒家的两位重要代表孟子和荀子都曾在这里讲学。

孟子一共两次来到稷下学宫讲学,他第一次讲“仁政”,吸引了众多学子来到稷下。第二次讲“浩然之气”,齐宣王听完后如醍醐灌顶,对孟子顶礼膜拜。荀子更是三次担任稷下学宫的祭酒(学宫之长),广收门徒,李斯、韩非、张苍都是荀子的徒弟。可以说,在稷下学宫这个“金字招牌”下,许多身怀绝学的思想家在此成名,同时,这些思想家又成就了稷下学宫,为学宫吸引更多的人才,良性循环,持续发展。

稷下学宫存在150多年,随着齐国的灭亡,秦国统一六国,稷下学宫的历史使命也就结束了,然而,千百年来,稷下学宫对后世影响深远,此后历代著名的书院,都欲效仿稷下,然而,却都未达到稷下之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