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一百零八系列 |
民国时期书法作品的作者,自清末民初始,至新中国成立,实际上跨越了几个不同的历史时期。
人员名单排名不分先后顺序:
1、杨守敬(1839——1915),谱名开科,榜名恺,更名守敬,字惺吾,晚年号邻苏老人,湖北省宜都市陆城镇人。清末民初杰出的历史地理学家、金石文字学家、目录版本学家、书法艺术家、泉币学家、藏书家。以长于考证著名于世,是一位集舆地、金石、书法、泉币、藏书以及碑版目录学之大成于一身的大家。
2、陆润痒(1841——1915),字凤石,号云洒、固叟,元和(今江苏苏州)人。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状元。历任工部尚书、吏部尚书、东阁大学士等职。慈禧太后作画,常命陆润痒为之题志。辛亥革命后,留清宫,任溥仪老师。
3、何维朴(1844——1925),字诗孙,晚号盘止,亦号盘叟,又号秋华居士、晚逐老人,室名颐素斋、盘梓山房,湖南道县人。何绍基之孙。以山水画著称,宗娄东四家,书摹其祖何绍基亦得其形似。
4、冯 煦(1842——1927),原名冯熙,字梦华,号蒿庵,晚号蒿叟、蒿隐,江苏金坛五叶人。历任安徽凤阳府知府、四川按察使和安徽巡抚。工诗、词、骈文,尤以词名,有江南才子之称
5、吴昌硕(1844——1927),初名俊,又名俊卿,字昌硕,又署仓石、苍石,多别号,常见者有仓硕、老苍、老缶、苦铁、大聋、缶道人、石尊者等。浙江省孝丰县彰吴村(今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人。晚清民国时期著名国画家、书法家、篆刻家,“后海派”代表。他集“诗、书、画、印”为一身,被称为“文人画最后的高峰”。
6、赵尔巽(1844——1927),字公让,号次珊,别号无补,清末汉军正蓝旗人,奉天铁岭(今辽宁省铁岭市)人,一说山东莱州人,祖籍山东蓬莱。清末民初政治家、改革家。历任多省按察使、布政使、总督等职,后武昌起义后曾阻止革命,民国成立后任清史馆总裁,主编《清史稿》。
7、汪 洵(1846——1915),字子渊,号渊若,原名学翰,字渊若,阳湖(今江苏常州)人。光绪十八年(1892年)进士,授编修。书法摹颜真卿,得其神骨,又参以他贴变化,工力甚深,兼精篆、隶、古朴。
8、陈宝琛(1848——1935),字伯潜,号弢庵、陶庵、听水老人,福州闽县螺洲(今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螺洲镇)人。晚清大臣、学者,刑部尚书陈若霖曾孙。同治七年(1868年),考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历任编修、翰林侍讲。直言敢谏,连同张之洞、张佩纶、宝廷成为“枢廷四谏官”。工书法,学黄庭坚,又擅画松。
9、张祖翼(1849——1917),字逖先,号磊盦,又号磊龕、濠庐,因寓居无锡,又号梁溪坐观考人,安徽桐城人,近代著名书法家、篆刻家、金石收藏家,时与吴昌硕、高邕之、汪洵同称海上四大书法家。
10、高邕(1850——1921),字邕之,号李盦,光绪乙酉(1885)改号孟悔,光绪甲午(1894)中日之战后改号聋公,别号清人高子、中原书丐、西泠字丐。仁和(今浙江杭州)人。近代书画家、鉴藏家,传光绪帝为邓世昌所作挽联“此日漫恢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实为高邕所作。
11、沈曾植(1850——1922),字子培,号乙庵,又号寐叟,初别号小长芦社人,晚称巽斋老人、东轩居士,又自号逊斋居士等,浙江嘉兴人。他博古通今,学贯中西,以“硕学通儒”蜚震中外,世称“中国大儒”。
12、陆恢(1850——1921),原名友恢,一名友奎,字廉夫,号狷叟,一字狷盦,自号破佛盦主人,原籍江苏吴江,居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秀才入学试为第一,有人举报其父曾参加太平军工作,功名之路永绝。中年归苏州,潜心绘事,考订金石文字,垂三十年。
13、张謇(1853——1926)字季直,号蔷庵,江苏南通人,祖籍江苏省常熟市土竹山,生于江苏省海门直隶厅长乐镇(今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常乐镇)。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状元,中国近代实业家、教育家、政治家、书法家,“江苏五才子”之一。主张“实业救国”。中国棉纺织领域早期开拓者,上海海洋大学创始人。
14、徐世昌(1855——1939),字卜五,号菊人,又号弢斋、东海、涛斋,晚号石门山人、水竹村(邨)人、东海居士,直隶(今河北)天津人。1916年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恢复民国年号,起用他为国务卿;1918年任民国大总统,1922年6月通电辞职,退隐天津租界。
15、郑文焯(1856——1918),字俊臣,号小坡,又号叔问,晚号鹤、鹤公、鹤翁、鹤道人,别署冷红词客,尝梦游石芝崦,见素鹤翔于云间,因自号石芝崦主及大鹤山人。奉天铁岭(今辽宁省铁岭市)人。光绪举人,曾任内阁中书,后旅居苏州,以词人著称于世。
16、伊立勋(1856——1940),字熙绩,号骏斋、石琴,别署石琴老人、石琴馆主,室名石琴馆,福建宁化人。清末民初著名书法家,真草篆隶无所不能,功力深厚。曾任清光绪无锡知县,民国时期寓居上海,以卖字为生。
17、康有为(1858——1927),原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又号明夷,更甡、西樵山人、游存叟、天游化人,广东省广州府南海县丹灶苏村人。中国晚清时期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代表人物;辛亥革命后,成为保皇派领袖。
18、王垿(1857——1933),字爵生、觉生,号杏村、杏坊,晚号昌阳寄叟。山东莱阳蚬子湾王氏人,1900年7月,八国联军进逼通州,护驾西行,历任国子监祭酒、河南学政、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辛亥革命后在青岛定居。
19、陈俢榆(1858——1942),字星白,晚号韬安,浙江镇海人,曾主持民国《镇海县志》编篡。一生致力品格修养,以书法名播海内,今杭甬名山寺观尚留墨迹。
20、魏戫(1859——1927),原名龙常,字纫之,后改名戫,改字铁珊,号匏公、龙藏居士等,浙江山阴县(今浙江绍兴)人。清末民初传奇人物,工书法,尤擅魏碑,能诗擅曲,尚武爱武,人称“精武书家”。
21、郑孝胥(1860——1938),字苏戡,一字太夷,号海藏(因居所名曰“海藏楼”),世称郑海藏。福建闽侯人。中国近现代诗人、诗学家、书法家。历任广西边防大臣,安徽广东按察使,湖南布政使等。1932年任伪满洲国总理大臣兼文教总长。其书法工楷、隶,取径欧阳询及苏轼,而得力于北魏碑版。
22、曾熙(1861——1930),字季子,又字嗣元,更字子缉,号侯园,晚年自号农髯。湖南衡永(今湖南衡阳市)人,中国杰出的书法家、画家、教育家,海派书画领军人物,书法自称南宗,与李瑞清的北京颉颃。
23、刘嘉琛(1861——1936),字幼櫵,号尽南,直隶天津人,二甲十二名进士。散馆授编修,历任湖南副考官,山西学政、四川提学使、清史馆编撰。晚年寓居乡里,鬻字授徒。工书、善诗。
24、章梫(1861——1949),名正耀,字立光,号一山,浙江省三门县海游人,著名学者、教育家、书法家,新中国外交家章文晋的祖父。历任京师大学堂译学馆监督、国史馆纂俢、功臣馆总纂,邮传部交通部传习所监督、北京女子师范学校校长等职。
25、杨逸(1864——1927),字东山,号鲁石,晚号无间、无闷,又号盥雪翁,上海人。光绪二十九年(1903)举人。工诗、善书、画,是清末民初海上画派的重要画家。
26、华世奎(1863——1942),字启臣,号璧臣、思闇、北海逸民,祖籍江苏无锡,天津“八大家”之一。是著名的书法家,其书法走笔取颜字之骨、气魄雄伟,骨力开张,功力甚厚,居近代天津四大书家之首。
27、黄宾虹(1865——1955),名懋质,后改名质,字朴存,号宾虹,别署予向,生于浙江金华,原籍安徽徽州(今黄山市)人。中国近现代国画家,擅画山水,山水画一代宗师。也是书法家,与白蕉、高二适、李志敏合称“20世纪文人书法四大家”。他早年受“新安画派”影响,以干笔淡墨、疏淡清逸为特色,为“白宾虹”;80岁后以黑密厚重、黑里透亮为特色,为“黑宾虹”。其技法得力于李流芳、程邃,所作重视章法上的虚实、繁简、疏密的统一。
28、罗振玉(1866—1940),初名宝钰(振钰),字式如、叔蕴、叔言,号雪堂,晚号贞松老人、松翁。生于江苏淮安,祖籍浙江上虞永丰乡人。毕业于淮安私塾,农学家、教育家、考古学家、金石学家、敦煌学家、目录学家、校勘学家、古文字学家。“甲骨四堂”之一。中国现代农学的开拓者,中国近代考古学的奠基人,他一生著作达189种,校刊书籍642种。
29、潘龄皋(1867——1954),字锡九,号葛城居士,河北省保定市安新县安州(古称葛城)镇西北村人。生于书香门第,是爱国人士,清末民初著名的书法家。其书法造诣颇高,擅楷、行书,小字尤精,时称“潘体”。
30、李瑞清(1867——1920),字仲麟,号梅庵、梅痴、阿梅,晚号清道人、玉梅花庵主,戏号李百蟹,江西抚州人,教育家、美术家、书法家,中国近现代教育的重要的奠基人和改革者,中国现代教育美术的先驱,中国现代高等师范教育的开拓者。
31、王震(1867——1938),字一亭,号梅花馆主,别号海云楼主,祖籍浙江吴兴,出生于上海青浦,清末民初著名画家,涉足公用事业、保险、金融等方面,为清末上海三大洋行买办之一。
32、赵熙(1867——1948),字尧生,号香宋,四川省荣县人。蜀中五老七贤之一。世称“晚清第一词人”。其“工诗、善书,间亦作画。诗篇援笔立就,风调冠绝一时。偶撰戏词,传播妇孺之口”,蜀传有“家有赵翁书,斯人才不俗”之谚。
33、赵元礼(1868——1939),字幼梅,号藏斋,近代诗人、书法家,书法工于苏体,天津“四大书法家”之一。曾任直隶河北高等工业学堂监督,1921年与严范孙、金息侯、王守恂等人组织“城南诗社”,以“天津近代诗坛三杰”享誉津门。李叔同曾从其学,著有《藏斋集》、《藏斋诗话》等。
34、余觉(1868——1951),初名兆熊,字冰臣、冰人,号思雪,浙江绍兴人,寓居苏州。喜参禅学,署三在居士,丧妻后则署颤口孤鹤。是清末举人,近代画家。工诗词,擅工艺美术,精书法,善行草、楷书。初摹虞世南、褚遂良,继师王羲之,出入颜真卿、柳公权。晚年又潜心汉碑,笔势沉厚雄健,兼及娟秀雅逸。
35、章炳麟(1869——1936),字枚叔,号“太炎先生”,早年又号“膏兰室主人”、“刘子骏私淑弟子”等,浙江余杭人。清末民初革命家、思想家、著名学者,中国近代民主国学大师,中国传统语言学的集大成者。
36、爱新觉罗•宝熙(1871——1930),字瑞臣,号沉盦,室名独醒庵。河北宛平(今北京)人。隶属满洲正蓝旗,清朝宗室,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五子豫通亲王爱新觉罗•多铎九世孙。历任清廷内阁学士、民国总统府顾问、伪满洲国内务处长等职。工书法,同时是金石书画收藏家、鉴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