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永远没有太晚的开始》阅读分享
王
宁
亲爱的老师们:
下午好!
今天,我跟大家分享的是近来我一读再读的一本书——《人生永远没有太晚的开始》。
书中介绍了一位画家——安娜.玛丽.罗伯森.摩西。她生于1860年,逝于1961年,是美国家喻户晓的101岁老奶奶,更是一位最励志、最治愈、最多产的原始派画家。
1860年,摩西出生在美国纽约州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幼时读过几年书,做女佣15年,27岁嫁给门当户对的雇农,生了十个孩子(五个孩子在襁褓中夭折),过着和普通农妇一样的生活。在当了30年农妇后,在照顾生病的女儿期间开始刺绣,并坚持多年。76岁时,因为关节炎发作,不得不停止刺绣,开始画画。80岁的时候,在纽约举办个人画展,引起轰动,风靡美国。90岁的时候,她的作品开始在美国和欧洲畅销。101岁,摩西奶奶去世,时任美国总统肯尼迪致讣告词,称其为“深受美国人民爱戴的艺术家”。
这位长寿的老奶奶,留下了1600多幅油画作品。其中20多幅是在过完百岁生日之后的画作。她最早是临摹画家的明信片。不久,她根据对自己熟悉的农庄生活的回忆而进行创作。她的作品色彩明快,画出了农场欢乐的场景,描绘儿童眼中的乡村景象,大部分是全景风景风俗画。这些风景画敏锐捕捉到季节、天气、时间的细微差别,不仅仅是个人生活的记录和对过往的怀旧,更体现了她对美的热爱,散发着永恒的光芒。
这本书,给我带来两点深刻的启示。
一、做你喜欢的事情就对了。
关于这位传奇画家的一个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960年,摩西奶奶收到一封来信,一位日本青年诉说自己喜欢文学,很想从事写作。可迫于生活压力找了份医院工作。眼看三十了,他不知该不该放弃这份工作,从事自己喜欢的写作。
老人寄出了一张明信片,上面有她画的一座谷仓,更有她亲笔写的一段话:做你喜欢做的事,上帝会高兴地帮你打开成功之门,哪怕你现在已经80岁了。这位青年,后来成为了在日本乃至全市及都大名鼎鼎的作家,他就是渡边淳一。
“做你喜欢做的事。”这句话讲得多好啊!在摩西奶奶的心目中,画画实在没什么高深莫测的地方。她用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回忆来作画。所以,你从她的画里看不到拘束,只看到生活的平和与纯真,是一种静谧与和谐。只看那些色彩柔和的画,你甚至想不到这是一个高龄的农妇画的,那种天真和质朴仿佛一个涉世未深的少女,你很少能看到那种所谓的与命运抗争的东西。她画画没想着出名,所以,她的画就没有那么功利;她没有上过专业课,所以她的画就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是最原始的本心的体现。所以,她即使在成功以后,也并没有觉得画画多么了不起。因为喜欢画画,所以画画。
做你喜欢的事情就对了。让生活慢下来,细细体味生活中的浪漫和美好,把心中的爱和温暖传递给他人,你会发现,生活中一些看似平凡的事原来是那么生动。当我们耐心地教育学生,他们变得爱学习,爱劳动,讲文明,懂礼貌,我们很高兴,哪怕当时比较累。我们沉醉在自己喜欢的工作里,将精力和时间投入其中,不计功利,甚至不强求一定有个好结果。作为教师,我们对教育的喜欢是纯粹的,如孩童一般。让我们保持这一份激情,不断尝试创新,我们也会不断进步,这样的体验本身就是收获,就是快乐。
让我们记住摩西的那句话:你要去相信,你最愿意做的那件事,才是你真正的天赋所在。
二、爱你现在的时光。
人们都说,岁月是一把刻刀,然而,走到八十几岁,摩西奶奶回望生命的每个阶段,却不乏感动与美丽。她喜欢自己曾经青春靓丽的身影,她怀念成熟时的宽容与感恩,她珍惜老年时的豁达和宁静。虽然是高龄老人,但她的画龄是十几岁的孩童。当她开始画画时,她似乎重回青年时光,拥有了青年的兴奋和热情,难怪曾孙女说:“您画出了我所希望的美好。”这何尝不是对她画画最大的褒奖。
世界上最公平和最不公平的,都是时间。别人偷不走它,而你也留不住它。光阴里的艰难或者快乐,它都会一一带走。其实,时光本无所谓好坏,只有身处其中的我们过得好不好。作为教师,我们现在过得怎么样呢?我们应该怎样过呢?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不断学习,在思想上、政治上、文化上充实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从教素质。我们要以无私奉献的精神去感染学生,以渊博的知识去培育学生,以科学的方法去引导学生,以真诚的爱心去温暖学生,以高尚的师德去影响学生,以健全的人格塑造学生的美好心灵。这样想来,现在的我们应该多么认真地学习,多么充实地生活。
让我们记住摩西的那句话:现在就是最好的时光。对于一个真正有所追求的人来说。生命的每个时期都是年轻的、及时的。
捧起这本书阅读,无论是摩西奶奶传奇般的人生经历,还是她清新淳朴的原始派画作,或是她乐观、包容的人生态度,都给我以希望和启示。细细品读这本书,让我重新发现自我,认识自我,收获内心的宁静,淡定从容地过好每一天。
各位老师,人生永远没有太晚的开始,就让我们给自己的事业多一点时间和空间,心甘情愿为之付出时间和精力。
让我们终生喜爱并坚持我们的事业,珍惜和抓住当下,活出精彩的自己!
谢谢大家的聆听!
加载中,请稍候......